東工村“古麗書屋”裡的誦讀聲

東工村“古麗書屋”裡的誦讀聲

4月20日,在米東區古牧地鎮東工村,村民熱孜古麗·卡德(右三)正在“古麗書 屋”裡,跟村民們分享新購買的圖書。 (記者宋建華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宋建華)掃地,擦桌椅,整理書籍……4月20日,在米東區古牧地鎮東工村,村民熱孜古麗·卡德家的“古麗書屋”裡一大早就熱鬧起來了。

書屋一般從中午才開始有人來,但聽說米東區委宣傳部要來送電子閱讀器和書籍,一家有客鄰里幫,不少鄰居都來幫忙。

從2016年至今,熱孜古麗·卡德騰出自家房子辦起免費書屋,讓村裡孩子和大人有看書學習的地方。書屋也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和個人的支持,“古麗書屋”成為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的一道風景。

愛看書的古麗建書屋

熱孜古麗·卡德家緊鄰村中主幹道,附近有幼兒園和一所小學。走進大門,迎面就是書屋。

書屋有門,沒裝鎖,60多平方米的屋內沿牆擺放著書架,圖書分兒童讀物、歷史、農業知識等門類並整齊擺放著。

忙完活的村民就在書屋看書,需要借閱的就在借閱冊上登記,厚厚的借閱冊已用去了1/3。這樣的登記冊,熱孜古麗·卡德每年要用掉兩三本。

今年49歲的熱孜古麗·卡德出生在米東區,1991年嫁到東工村後就隨丈夫一起務農至今。

“我父親愛看書,他常說,多讀書有出息。”熱孜古麗·卡德說自己從小愛看書,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但看書的習慣卻堅持了下來。

愛看書的熱孜古麗·卡德思維活躍,受益於黨和政府興農富農政策,她和丈夫購置了剷車承包小工程,還修建門面用於出租。如今,她家蓋起了兩層樓房,日子過得挺滋潤。

愛看書的熱孜古麗·卡德重視教育,家中的兩個孩子畢業後如今都在社區工作,最小的兒子正在上小學。

2016年,一次到新華書店買書的經歷讓熱孜古麗·卡德萌生了建書屋的念頭。“書店裡有很多人看書,看的書也多種多樣,村裡要是有個這樣的地方,該多好。”

熱孜古麗·卡德把想法告訴了丈夫達吾提·吐爾地。達吾提·吐爾地非常贊成,他說:“我識字不多,記賬時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

熱孜古麗·卡德和丈夫將一間房子騰出來,搬來桌椅板凳,買來一百多冊書。2016年4月21日,“古麗書屋”正式開放。

眾人支持書屋人氣旺

村民家中建書屋,這在村裡可是新鮮事,村民說啥的都有。

村民鍾秀珍說,一些村民覺得熱孜古麗·卡德可能是圖個新鮮,新鮮勁兒過了就算了。

熱孜古麗·卡德不管別人怎麼說,讓小兒子先帶著同學來書屋看書寫作業,還為孩子們輔導作業。

東工村緊鄰米東區城區,交通便利、房租便宜,全村5000多人口中近一半是流動人口,0到10歲的孩子有170餘人。

9歲的蘇比努爾·蘇來曼一直在書屋看書。她說,父母在外打工比較忙,她放學後最喜歡到書屋,有書看,有小朋友玩,還有人輔導作業。

東工村黨總支書記趙治國說,村兩委將村圖書室的部分書籍捐贈給書屋,還號召村民去看書。

村民古麗娜爾·吾買爾是熱孜古麗·卡德的鄰居,剛開始她的兒子經常去書屋看書,後來她也成了書屋的常客。

“孩子在裡面看書學習,大人們在外面看書聊天,懂的知識多了,鄰里關係也好了。”古麗娜爾說。

慢慢地,來書屋的人越來越多,寒暑假時最多,每天有四五十人。

書屋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支持,除了捐贈圖書外,大家還送來了電腦、桌椅等。如今書屋基礎設施齊備,藏書千餘冊。

村兩委還將“民族團結一家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鄰里節、農業知識講座等活動放在書屋裡。

熱孜古麗·卡德還買了音響和播放設備,大家能在院子裡唱歌跳舞,還能看電影。“古麗書屋”越來越熱鬧了。

書屋建成村民文化陣地

正忙活間,米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沈建梅帶領米東區作協工作人員到來,為書屋送來了百餘冊圖書和電子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調試好,通過安裝在手機上的APP,村民就能下載免費圖書。村民郭燕下載了十多本電子書,她說,今後刷手機時也要多看看書。

熱孜古麗·卡德說,去年開始,她在書屋安裝了電腦、拉了網線,並學會了網上閱讀。

“大人小孩都愛上網、刷手機,要引導他們上網學知識看書,而不是打遊戲。”熱孜古麗·卡德說。

目前,藉助村級圖書室、書屋等,米東區156個村均建立了讀書驛站,盤活基層圖書資源,讓書籍在村民間“流動”起來。

沈建梅說,米東區將適應村民網絡閱讀需求,繼續發放電子閱讀器,建強村級文化陣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

下午,村中幼兒園和小學也陸續放學,書屋裡孩子越來越多。在熱孜古麗·卡德帶領下,孩子們的誦讀聲從書屋中傳出來並回蕩在村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