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們都去哪兒了

“古丽”们都去哪儿了

新疆洛浦縣杭桂鎮和佳新村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古麗巴哈爾·買買提明正在大棚裡務工。 經濟日報記者 馬呈忠攝

“古麗都去哪兒了?”一見到與記者同行的鄉鎮幹部,葉城縣啟鳴紡織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培蘭就問,“現在人手緊缺,大單不敢接呀”。

啟鳴紡織公司坐落在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喀什地區葉城縣阿克塔什鎮,於去年2月投產,主要生產手套。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裡,伴隨著富有節奏的織機聲,100名員工正在忙碌。

“手中的訂單,做到6月份沒問題。”陳培蘭說,但是量大活急的單子不能接,現有員工趕不出來。如果無法按時發貨,耽誤上幾天可就麻煩了。

與陳培蘭一樣,新疆一銘金橡塑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清華也感嘆“招人難”。記者在阿克塔什鎮採訪當天,有4名員工第一天到這家企業上班,而企業原計劃要招10個人。“都知道就業的好處,就連我這樣過去不出村的婦女都來工作了,村裡哪還有閒人?”首次上崗的吐遜古麗·麥麥提說。

葉城縣所在的新疆南疆地區以少數民族居多,女性名字常帶“古麗”二字,是花兒的意思。與過去不同,隨著觀念的轉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等持續推進,“古麗”們紛紛走出家門,成為產業工人,甚至創業者、致富帶頭人。鄉親們就業門路多了,企業招工自然比以前難度大了,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階段性“用工荒”。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政府通過產業先行、開發公益性崗位等,確保搬遷貧困戶穩定增收。為了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安心務工,南疆鄉村企業都配建了托幼所,有專人負責看護孩子。目前,阿克塔什鎮產業園入駐了7家企業,累計解決了205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

“突突突、突突突……”與記者約好的採訪時間快到了,塔吉古麗·麥提吐爾地騎著電動三輪車一溜煙似的趕來。“要去參加免費健康體檢,還有工作要做,忙得很。”她從山上搬到阿克塔什鎮後,將分配的蔬菜大棚流轉了出去,自己在蔬菜合作社打工,有了租金和工資兩份收入。

“過去忙完農活,就湊在一起曬太陽、嘮家常,婦女很少出去打工。現在不一樣了,白天我都不給姐妹們打電話。”塔吉古麗·麥提吐爾地說,阿克塔什鎮的特點除了“新”就是“靜”,白天街上、村頭靜悄悄的,少有閒人。

“古麗”們都忙了起來,企業人手不足該如何解決呢?陳培蘭坦言,“其實,也並不是一直缺勞動力,大單子來了,才需要臨時救急。進駐鄉村的企業,多是勞動密集型,對技術要求也不是特別高,經過培訓很快就能上手。”因此,她建議,可以參考“共享員工”模式,閒的企業可派員工到忙的企業暫時工作,既保證了生產,也不影響員工收入。(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