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96后美女大学生将离开故乡 北漂医院给白血病家庭发红包


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公益类报道,常跑北京。北京很大,当我告诉别人我在北京出差,我是心虚的,因为我去的地方,其实是毗邻北京通州的廊坊燕郊。一个燕郊镇,聚集了约2000个白血病家庭在此,因为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被他们认为是我国白血病治疗的最后一站,是最后的希望。新年迫近,治病一刻不停。这个年,我决定再赴燕郊,探访这个病漂群体的年夜饭。

在异乡漂泊,就意味着思念留在故乡。当我们团队在白血病家属群里发起拍摄全家福的号召,像滚雪球一般,收到了许多家属的回复,有的甚至是病友本人举手要求。在我一一电话沟通后发现,至少一半的家庭,并不能在过年时团聚,各家有各家的理由:有的要在老家带孩子,有的身体欠佳无法出远门,有的要趁过年薪酬高在外地打工。

最终我联系了十五个在医院过年的家庭做采访和拍摄,每采访一次,我就多一分心酸。见到王金磊的爸爸王成,是在医院的移植仓门外,他在给儿子和老婆送饭。相隔一墙,然而每天,他只能通过探视监控和妻儿打电话,或者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对于第一次在医院里过年,王成很有信心,他相信老婆孩子很快就能从屏幕里出来了。


而另一个家庭却没那么幸运了,这即将是他们第四次在医院过年。熊浩程一家在2014年就从遥远的云南过来燕郊,由于病情复发,目前刚做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说到这艰难的第二次移植,熊浩程的妈妈向我展示了一张从台湾寄来的卡片,是供者给熊浩程的回信。在这里,我看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相连,让过年“团圆”有了更深的含义。

还有很多白血病家庭,我是在医院之外的小区里见的。围绕着陆道培医院的城中村、潮白人家小区和东贸国际城等,散落着许多“小白”家庭,他们因为频繁要上医院定期检查,也无法回家过年。

苏航患髓系白血病的时候只有1岁,如今已5岁,这几年都是在河北燕郊长大的,几乎没有回过广西老家。苏航妈妈苏雪葵利用空余时间,成立广西同心会,希望帮助新来的病友家属早些适应在异乡的治病生活。

谈起过年,各家有各家的泪。这组全家福发出来后,评论区成为了许多家庭抒发情感的出口,曾经在医院过年的回忆,一层一层地涌来。

患者做了治疗,因为肠道排异,只能吃白水煮面,有的甚至只能每天喝四勺米汤。有的家属为了和孩子共患难,日常饮食也极为寡淡。你说,他们的年夜饭该怎么好好吃?于是我们在公益平台上发起了“为病房年饭舔爱加餐”的筹款项目,希望给白血病家庭一些补贴,让平时舍不得买多点肉的人,能过好一个年。

虽然一百元两百元,对于白血病动辄百万的治疗费,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但家属们陆续对我们表示感谢。不少家属跟我说真心话,他们时常为了治疗费发愁,不得不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多次转发自家的筹款链接,但同时也害怕被亲朋好友屏蔽。来到陆道培医院的白血病孩子,十有八九是复发,他们的父母四处借钱,却被亲友嫌弃“别治了吧”。家属们更多的,是感谢我们向外界展现他们这个群体,希望外界减少对他们的偏见。

几个月来间断的拍摄采访,让我和不少家属熟络了起来。我想,自己问了这么多过年的话题,为什么不干脆和他们一起过年呢?大年三十那一天,我们将带着公益平台上网友奉献的点点爱心,亲自到医院探访这些家庭,并直播部分家庭的团年饭。


作者:段卉 1996年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现为头条号“小马阅图”团队摄影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