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宋朝是中國封建經濟的極致,這可以說是東西方史學家的共識。宋朝的年稅收峰值達到了一億兩千萬貫,是明朝的十倍。它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但奇怪的是,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提到宋朝,都會想到“積貧積弱”這個詞。這也是宋朝中後期的現實狀況,為什麼會這樣?

有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認為宋代給遼、夏、金歲幣,使得它變窮,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覆國。

事實上,歲幣數量很有限,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只佔很小的比例。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比如“澶淵之盟”要交的歲幣,每年是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看上去天文數字,但實際上只相當於宋朝一個縣的財政收入。假如打一場戰爭,宋朝需要花費論千萬兩的白銀,相當於八十個縣的賦稅。

可見,如果不在意朝廷的臉面,還是給歲幣更合算。所以宰相王旦就說過:“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

況且歲幣的損失在彼此的貿易中還能得到補償,以宋對金的茶葉貿易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萬兩銀子(一作70萬兩),僅此一項就比紹興和議中宋方付的歲幣25萬兩還要多。

真正造成宋朝積貧積弱的原因,是宋朝的奢靡和腐敗。

其一,上行下效的奢靡之風,消耗了宋朝大量的財富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宋朝對官員相當優厚的,官員俸祿之厚,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是數一數二的。 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三百千(即三百貫,是漢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百兩,祿粟月一百石;地方州縣官員,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二十千,小縣縣令每月十二千,祿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數量皆相當可觀。公用錢之外,又有“職田”。由佃戶租種,官員坐享其成。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高收入刺激了高消費。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饒州通判白稹向一位新來的同事借了500文錢,用於招待客人吃飯。一頓飯吃500文不少了,宋代官方規定770文為一貫,幾乎一貫的消費,可見吃得很豐盛。神宗時蘇軾記載,官員張懷民與張昌言兩人下棋,輸了的請吃飯,也花了500文。可見官員士大夫之間小聚一次通常需要一貫錢左右,夠五口之家吃一個月的大米。

名臣寇準以花錢闊綽著稱,家裡連廚房都點蠟燭,奢侈之極。徽宗時蔡京請同事們吃飯,單單一道蟹黃饅頭為“錢一千三百餘緡”,這頓飯下來至少上萬貫。“腰纏萬貫”的主兒一頓會被吃個赤身裸體。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士大夫階層的奢靡風氣自然也傳染到民間。宋朝不實行宵禁,民間夜生活十分豐富。汴京城有大小勾欄五十餘座,有的甚至能容納數千人,夜夜笙歌,好不快活。

柳永的《望海潮》中寫杭州“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想來是實寫而非誇張,看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便可知宋朝商業之繁華。據傳,有西方的史學家自嘲的說:“汴京一個城門吏的用度超過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王。”雖說有些誇張,但也足見當時的中國人生活有多奢侈。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冗官和高福利消耗大量財富。真宗時,宋朝官員的數量在1萬人左右,僅僅過了40年,到了仁宗年間,官員人數翻了一倍還多,到了英宗時更是接近3萬人。為了豢養越來越多的官員,宋朝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吃緊——北宋初年,2000萬貫的錢糧收入可以結餘大半,而到了仁宗年間,儘管國家不斷上調稅賦,國庫收入接近1.3億貫,卻無絲毫結餘。

從官員到民間的奢侈生活不僅會耗費掉大量的財富,更會軟化國民的意志。

其二,無處不在的腐敗,動搖了大宋的根基

奢靡於腐敗其實是相伴相生的。宋朝的“高薪養廉”並沒有讓官員們安守本分,反而卻貪慾膨脹。以歷史上著名的“花石綱”工程為例,就可以看出北宋官員並未因高薪而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發財的機會。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宋代中期,貪汙之風蔓延。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對當時官場的貪汙腐敗現象看得相當透徹,併發出了感慨,“幅員至廣,官吏至眾,黷貨暴政十有六七”。當時宋代官場上不腐敗的官員僅是少數,小官巨腐,民不聊生。

到了北宋後期,官場更加糟糕透頂。當時的官場上“廉吏十一,貪吏十九”,90%的官員都是貪官。趙佶(宋徽宗)當皇帝時,官場全部腐敗。當時朝政為利益集團所控制,出現了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高俅等大貪官。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不僅官場上腐敗,連軍隊也無處不腐。隨著政治的糜爛,宋朝軍隊的編制出現了名不副實的情況,也就是俗稱的“吃空額”。到了宋徽宗這個“天才皇帝”在位時期,宋朝軍隊的腐敗已經無可附加。在西北方和西夏作戰的軍隊狀態最好,軍隊實數大概是編制的70%;在河北、河南、山地各地軍隊,這些地區部隊的數量只有編制的一半;至於宋朝的江南地區更加可憐,實數只有編制的10%至20%。如當時的常德府兵員編制為3000人,但實際數量只有300人。

史上最富裕的北宋朝為什麼會積貧積弱?原因根本不在歲幣!

1127年,金兵第二次南下,整個宋朝措手不及,號稱20萬的禁軍只有區區3萬多人,可見宋朝的軍隊糜爛到何等的程度。

太屎公曰:宋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