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老店:種下“搖錢樹”結出“幸福果”

記者 張順富

近年來,巧家縣老店鎮治樂村在縣扶貧領導小組和熱區產業發展中心等相關部門的“點撥”及政策扶持下,在老店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一大批當地農戶開始轉變傳統思維,積極加入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楊梅特色產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有穩定收益保障,從而助推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經濟。

巧家老店:种下“摇钱树”结出“幸福果”

吃“野楊梅”吃出“楊梅夢”

家住治樂村的徐正權,對家鄉的自然地貌很熟悉。他最喜愛採摘山裡的野果,對治樂村一帶的野果情有獨鍾,尤其是最喜歡吃大自然饋贈的“野楊梅”。

十年前,年近40歲的徐正權萌生了一個大大的想法,既然本地能生長“野楊梅”,何不試種其它品質更優良的品種?於是,他特意到昆明市富民縣學習技術,並帶回16株富民楊梅苗開始了他的“楊梅夢”。

據徐正權介紹,經過科學而耐心細緻的管理,他種下的楊梅3年後就掛果。去年已進入盛果期,最好的一株能採摘到100公斤,最少的也有50餘公斤。市場價零售在16元至20元每公斤,批發價10元每公斤。

目前,他的楊梅種植已達10畝左右,並先後不斷投產。

巧家老店:种下“摇钱树”结出“幸福果”

因地制宜種下“搖錢樹”

治樂村隸屬巧家縣老店鎮,距老店鎮6.6公里,距縣城76公里,下轄3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394戶718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00戶1195人。村境內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2.20℃,年降水量18.600毫米,屬於半山區。由於治樂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在徐正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相繼開始種植楊梅……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開始引導該村大量種植楊梅產業,與精準扶貧機有機結合。2014年種下的,在2017年已成功掛果,且果大、色澤豔麗、酸甜適中、深受消費者喜愛。

楊梅樹性強健,易於栽培,經濟壽命長,生產成本明顯比其它水果低,因此,被當地人們譽為“搖錢樹”。

經過五年來荸薺楊梅種植實踐,該村已初具規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證明了楊梅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巧家老店:种下“摇钱树”结出“幸福果”

壯大規模“強產業”

為促進治樂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振興村(社區)經濟,2018年7月,該村成立了巧家縣東清桃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今年規劃種植楊梅產業1000畝以上,項目總投資約378.2萬元,社員增加到306戶,覆蓋治樂村、紅土村、大巖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00戶1195人。

“治樂村堅持樹龍頭、建機制、強管理,大力推行‘特色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按照實現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合作社+村集體+農戶’‘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強化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走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路子,做大做強產業文章,支撐貧困農戶持續穩定增收。”老店鎮鎮長李熱奎滿懷信心地介紹。

目前,在昭巧二級路治樂路段(齊頭巖隧道)上下兩面山,當地居民正熱火朝天地種植荸薺楊梅(雲南又名大樹楊梅)。

巧家老店:种下“摇钱树”结出“幸福果”

精心培育結出“幸福果”

楊梅畝產值高,經濟效益顯著,是建檔立卡貧困農戶持續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根據近幾年治樂村種植的楊梅經驗,楊梅種植第4年開始掛果,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第10年畝產值可增加到5萬元以上。”老店鎮治樂村村主任徐正華高興地說。

據悉,老店鎮治樂村千畝楊梅產業已於2019年2月開始實施。該項目將打造集休閒觀光、入園採摘、現場銷售、後期深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果園,成為2019年老店鎮治樂村貧困人口脫貧出列的一項重點支柱產業,為治樂村集體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為治樂村百姓帶來了脫貧致富新的路子。

通過項目實施,將實現參與卡戶每年每戶固定收益240-300元,有勞動能力的卡戶通過在專業合作社務工產生勞務收入戶均達3000元以上,實現雙重收益,為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提供了保障。

據介紹,預計到2022年,所種植的1000畝荸薺楊梅,每畝預計收益1.5萬元,合計總收入1500萬元。2019年至2022年,專業合作社按照投入的扶貧產業資金300萬元的4%作為固定收益支付給村集體和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4%固定收益中的40%給村集體、60%給卡戶。在2029年至2038年,專業合作社按照投入的扶貧產業資金300萬的5%作為固定收益支付給村集體,用於滾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