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鎮大溝村:幹群齊心謀發展

通訊員 向菊

大溝村地處巧家縣白鶴灘鎮北部高寒山區,因一條穿村而過的溝壑得名,平均海拔1800米,地形為山地,可耕種土地面積較少,是白鶴灘鎮深度貧困村之一。大溝村共有533戶20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2戶1028人,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經濟作物比較單一。自脫貧攻堅以來,大溝村緊緊圍繞上級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通過積極探索,系統科學地謀劃出一條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據悉,現262戶貧困戶已有152戶脫貧出列。

白鹤滩镇大沟村:干群齐心谋发展

發展產業助扶貧

為進一步幫助群眾脫貧,大溝村堅持“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在發展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產業能發展,產物能外銷,群眾能致富”的原則,積極整合各方資源,爭取上級扶貧專項資金,在村“三委”的努力下,一方面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另一方面成立巧家縣正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依託本村獨特的環境和地理條件,在入社農戶中發展“魔芋+玉米”套種模式,通過巧家縣白鶴灘眾心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種植戶提供魔芋種、肥料、種植技術培訓,聯繫收購廠商,形成“供、產、銷”一條龍,省去了小收購商中間壓價的環節,實現種植戶利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全村魔芋種植面積達350餘畝,平均畝產1000公斤左右,畝產值15000餘元;馬鈴薯500餘畝,平均畝產1000公斤左右,畝產值15000餘元。

白鹤滩镇大沟村:干群齐心谋发展

技能培訓促脫貧

大溝村結合實際情況,針對能外出務工的村民,邀請專家進行外出務工就業專題培訓,著力提升外出務工人員維權意識及職業道德;針對不便外出的勞動力,請焊工師傅進行焊工培訓,提升群眾務工技能,幫助群眾就近務工,同時能兼顧家庭;針對在家的人員,請技術員來為他們培訓魔芋種植技術,提升群眾種植能力,促進群眾在家也能增收。通過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技能水平,培訓合格人員將通過縣就業局與外省或者巧家縣城相關企業、公司取得聯繫,為他們尋找適合崗位,實現靠技能脫貧,促進大溝村貧困群眾脫貧出列。

截至目前,大溝村開展技能培訓156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176人。

夯實黨建促脫貧

大溝村黨總支圍繞脫貧攻堅目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謀篇佈局、以黨的建設統領各項工作落實。強化鐵的紀律和硬的作風,實現黨建和脫貧攻堅“雙推進”。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消除群眾“等靠要”、爭當貧困戶的思想,激發群眾自身內生動力,轉變發展觀念,主動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推進“陽光扶貧、廉潔扶貧”,將扶貧項目、資金等信息面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常態化推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整治,確保按時、按質、按量脫貧摘帽。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手冊,書寫宣傳標語等,利用微信群與QQ群等新媒體,宣傳好脫貧攻堅等新政策,強有力推動扶貧工作,力爭帶領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白鹤滩镇大沟村:干群齐心谋发展

幹部幫扶帶脫貧

大溝村地勢險峻,山路崎嶇,為全力發揮幫扶作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推動大溝村脫貧攻堅工作,白鶴灘鎮大溝村扶貧工作隊員腳踏實地,不管天氣有多惡劣,他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風雨無阻的入戶走訪調查,摸清每戶具體情況及致貧原因,並根據調查情況制定到戶幫扶措施,有效幫助群眾脫貧。

扶貧先扶志,為著力提高困難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大溝村駐村工作隊員、包保幹部深入群眾家中,引導群眾轉變思想,杜絕“等、靠、要”思想,通過轉移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等方式脫貧一批貧困戶。他們傾聽民意,宣傳黨的政策,做好訴求收集、答覆諮詢,他們親切的稱呼群眾為“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