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農墾推進農業全面恢復生產 化“危”為“機”謀發展

海南農墾推進農業全面恢復生產,發力“一抗三保”,尋找經濟新增長點

化“危”為“機”謀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通訊員 楊光 潘毅巧

“菠蘿蜜銷路不愁,價格穩定,我們心裡不慌亂。”3月23日,定安縣黃竹鎮的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金農場公司)裡,標準化菠蘿蜜種植基地內鬱鬱蔥蔥,菠蘿蜜樹連片生長,粗壯的樹枝上掛滿果實。種植戶朱海安正忙著採收熟果,賣給遠道而來的收購商。

而此前,朱海安一度憂心今年的收益。2月中旬,菠蘿蜜鮮果相繼成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讓客商鮮少上門,果價一路走低。“要不是南金農場公司以每斤1元的保底價收購菠蘿蜜穩定市場,今年有沒有收益真不好說。”朱海安說。

在海南農墾,這樣的故事不少。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播種與耕耘的時節。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省“三農”事業受到衝擊與挑戰。

作為我省最大的“農”字頭企業,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控股集團)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防疫生產兩手抓,組織各下屬企業全力以赴做好復工復產和“一抗三保”工作,通過多舉措打通農業發展中生產、銷售與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癥結,化“危”為 “機”,夯實產業基礎,為努力實現今年經營目標打好基礎,全力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

解危機 貼心舉措解愁緒

“愁!”說起新冠肺炎疫情曾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芒果種植戶羅亞友心裡就這一個字。愁什麼?鮮果成熟愁人收,春季管理愁人手,農資供應愁人送。

今年2月,疫情影響下客商“爽約”,在三亞市海棠區南田居種了10餘年芒果的羅亞友看著自家6畝芒果豐收卻笑不出來,“芒果熟了賣不掉,收購價不到往年一半,可果子爛在地裡心疼!”

受疫情影響,我省不少農業生產企業遭遇市場訂單減少、生產經營成本增加、流動資金緊張等困境,更面臨著物資緊缺、物流運輸難、招工難等問題。

危機當前,海墾控股集團制定復工復產六條措施加強與屬地政府合作,通過強化服務等多項舉措,從科學指導、物資保障、協調各方、化解矛盾、輿論宣傳、監督獎懲等方面著力,積極保障墾區企業恢復農業生產。

“神泉集團當‘靠山’,芒果不愁銷!如今收購價比2月中旬翻了不止一倍,還有收購商主動上門。”羅亞友介紹,海南農墾神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泉集團)籌集1億元資金,保底收購職工及周邊種植戶的滯銷芒果,並與中農網等電商合作打通線上銷路。此外,神泉集團還從多方面保證當地種植戶生產管理工作。

“提前謀劃,提前復工,我們才得以做好荔枝的春管工作。”海南農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說,該集團與屬地政府合作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提供物資保障、技術支持等有序組織周邊荔枝種植戶做好荔枝疏花工作,同時幫助各“兄弟”企業開展春管,為荔枝豐產夯實基礎。

自2月起,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墾商貿物流集團)組建收購小組,積極與海南墾區各瓜菜、水果生產基地對接,瞭解銷售需求並建立檔案,主動對接外地客商,將農副產品銷往武漢、北京、上海等地。

此外,海南海墾農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做好防疫工作之餘,還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保供壓力大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做好農資調運保障工作,保障墾區橡膠“兩病”防治以及春耕生產農資的正常供應。

截至3月12日,海墾控股集團已完成農產品收儲加工銷售共9339噸,其中肉類480噸、水果2300噸、瓜菜6165噸(含1700噸意向訂單)、大米糧食70噸,茶葉咖啡等320噸,暢通了墾區農副產品銷路。

復生機 全力以赴抓發展

有信心,更需思考和行動。疫情影響下,“雲服務”“宅經濟”等關鍵詞引發關注和思考。海南農墾各企業從危機中總結經驗、尋找生機,在全力以赴保生產的同時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對茶類產品市場等進行綜合考慮後,我們疫情期間擴大了線上銷售業務,今年和未來市場銷售的重心都可能向線上靠攏。我們還準備進一步調整營銷政策和組建專業業務團隊。”海南省農墾五指山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海江介紹,該集團及時調整思路,引導經銷商開展線上銷售,目前已建立線上網店36家。截至目前,今年線上線下總銷售額接近千萬元,一定程度上有效止損。

而在南金農場公司,職工對於發展熱帶水果精深加工產業的決心更加堅定。“疫情期間,我們的果漿訂單不降反增,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也有效消化了熱帶水果產能。”南金農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慶表示,有序發展水果精深加工產業,繼續拓展江浙等地市場,目前共收購240噸芒果鮮果和400噸菠蘿蜜鮮果,併成功生產芒果果漿101噸、菠蘿蜜凍幹100噸。“我們還將建設產品冷庫,在烘焙、飲品市場推廣果漿產品,同時鋪設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等,為產業發展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線上買菜,方便實惠。”3月22日下午,海口市瓊山區市民莊雪玲熟練地打開“海墾優品宅配”微信小程序購買菜品。23日一早,工作人員便將貨品完好地送到她手上。

“海墾優品宅配”是今年疫情期間,海墾商貿物流集團推出的社群購物小程序。該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文武斌表示,在做好穩供保價工作的同時,該集團利用 “互聯網+”探索新零售業態,在海口試點社群電商,在推出小程序的同時與“小菜一籃”社區電商團隊打造“民生蔬菜保供社區倉”平臺,合計覆蓋海口近220 個小區,上線銷售252種單品。“今年,我們還圍繞‘建渠道、保暢銷、打品牌’思路,進一步推進農產品銷售和市場流通保障工作。”

此外,海墾各企業還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組織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多措並舉推動產業扶貧項目儘早開工復工,防返貧促增收。

尋轉機 逆勢而上闖市場

疫情帶來的困頓,並未阻擋海南農墾企業從危機中尋找轉機的發展決心。

瞄準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這一機遇,海墾控股集團以廣泛參與“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活動為契機闖市場,培育和壯大核心產業,積極推動海墾新希望30萬頭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海墾紅華10萬頭現代高效仔豬場項目和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項目、海南橡膠“畝產萬元”項目等一批體量大、效益足、影響深遠的重點項目建設。

“疫情是暫時的,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我們都有信心!”近日,位於三亞市崖州區的南繁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現場,工人黃觀生頂著烈日賣力工作,他說:“在海南農墾南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下,項目建設一週一變化,職工發展有信心。”

“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緊抓機遇,才能不斷釋放產業發展活力。”海南農墾畜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蘭介紹,在海口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該企業只用3個月時間便完成海墾新希望30萬頭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的規劃、審批、落地與開工。“時不我待,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加快步伐恢復正常生產,爭取奪回損失,為企業的發展儲蓄好能量。”

日前,海墾控股集團還與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線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農業科研、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該集團旗下橡膠、胡椒、科創、文旅、南繁等相關項目則將打包入住崖州灣科技城,並抓緊建設中墾科技中心等系列項目,推動雙方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高質量發展,實現墾地共贏。

海墾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業僑表示,海墾控股集團將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千方百計推動復工復產,化危為機,確保實現年度經營目標,並積極推動加快一批具有規模化、效益強的重點項目建設,釋放發展動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海南日報海口3月23日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