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核桃成爲羣衆的「致富果」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廣玉 通訊員 張順福

巧家:核桃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巧家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發展,立足於全縣實際,提出了“綠色產業富縣”的戰略目標,緊緊圍繞“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指導思想,著力培育以核桃、花椒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產業。

7月24日,巧家縣老店鎮老店村阮家田村民小組,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核桃樹。放眼望去,雖看不到高大的核桃樹,卻能見到成片的樹冠緊湊,枝條分佈合理,高低錯落、鬱鬱蔥蔥,果實掛滿枝頭。

貧困戶陳春華的妻子鄧玉芝介紹說,她家大約種了300棵核桃,大部分都是今年3月份才嫁接改良的,大約要3年後才能掛果。已掛果的有60棵左右,按去年價格估算,今年年產乾果500多斤,年收入約8000元。陳春華家核桃產業發展的景象是巧家縣核桃產業的一個縮影。

據老店鎮林業站負責人介紹,老店鎮老店社區2018年核桃提質增效3965畝,項目共覆蓋985戶340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2戶268人。

記者從巧家縣林業局獲悉,截至2017年末,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到83.51萬畝,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林,先建後補種苗共完成核桃提質增效6.056萬畝,極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設質量,提高了投產核桃產量和效益。據瞭解,核桃投產面積14.73萬畝,產量(殼核桃)32578噸,產值55383萬元,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0706戶79013人,已初步形成巧家助推脫貧攻堅的主導特色產業之一。

目前,核桃產業已成為巧家群眾生態、環保、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全縣16個鄉鎮179個貧困村26785戶貧困農戶中,分佈在核桃和花椒種植區域的貧困村142個。巧家縣林業局通過選優,送省林科院認定本地耐晚霜核桃品種有巧家核桃1號、2號、3號、4號。通過連續三年觀測,以上4個品種能耐-4℃低溫晚霜,而且仁飽味香醇,產量高,結果穩定,較適宜巧家大規模發展。還有烏米籽核桃以及新疆核桃和漾濞泡核桃等,進一步通過提質增效的實施,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產量,逐步實現核桃的優質、穩產、高產。巧家縣的良種穗條、資金等計劃安排,核桃提質增效於2018年底至2019年計劃完成10萬畝。

巧家縣下一步計劃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流通企業和中介組織,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林產業發展體系,提高核桃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產生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將進一步強化村總支的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採取“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實施操作模式,組織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參與,為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永久的活力。通過培訓,讓貧困群眾掌握嫁接技術,逐步成為嫁接能手,對核桃的豐產栽培各個環節技術、技能的掌握,使他們成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員,把小核桃變成巧家群眾增收致富果,有力地促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和助推貧困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