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脫貧攻堅一線的“救火隊長”——記東川區湯丹鎮扶貧辦原副主任吳國良

吳國良生前擔任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扶貧辦副主任、中河村黨支部書記。歷任東川區拖布卡中學黨支部副書記,湯丹鎮規劃服務中心主任、黨政辦主任等職。2018年4月26日,吳國良在下鄉開展扶貧工作途中發生車禍,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2歲。

東川區是昆明市3個國家級貧困縣區之一,而湯丹鎮是東川7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全鎮有23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2959戶9044人,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在湯丹工作的近6年時間裡,吳國良4次被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工作崗位。集鎮建設阻力大,組織命他擔任鎮規劃服務中心主任;中河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派他去任黨支部書記負責整頓提升;農危改工作推進不力,派他負責推進;扶貧摘帽進入攻堅階段,任他為扶貧辦副主任。每次工作輪換,他都自覺服從組織安排,勇擔“救火隊長”重任,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啃下一塊塊“硬骨頭”。2013年至2015年,吳國良多次考核為優秀,2017年被中共東川區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連續兩年榮獲湯丹鎮“十佳中層幹部”稱號。

“不深入每家每戶瞭解情況,就不可能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這是吳國良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為查清底數,吳國良有時一天要跑幾十戶做調查,遇到有爭議或模糊的數據,一趟不行去兩趟,三趟五趟都不嫌煩。湯丹鎮的村情民意他了然於心,成為了鎮上扶貧工作的“活賬本”“問不倒”。

在同事們眼中,吳國良“急而不亂”,能吃苦、勤思考,是農村工作一把“好手”。受命湯丹鎮扶貧辦副主任後,他一方面抓住農村“一家看一家”的心理,向鎮裡建議建立“差別化動態管理機制”,白天跑村組,一遍遍跟群眾掏心窩子,晚上加班對臺賬數據、完善程序和手續。另一方面,他積極協調職能部門、帶領鎮村幹部把資金、招投標、房屋風貌設計、產業規劃等做實做透……在吳國良和同事的奔走努力下,湯丹鎮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也推進有力,全鎮4542戶農村危房改造,開工率達100%,竣工率達95%以上。

在群眾的印象中,吳國良“急而不煩”,講原則、用真情,把工作做到鄉親們心裡。到軟弱渙散村的中河村任黨支部書記,吳國良狠抓班子建設和紀律作風,做起事來風風火火。對工作,他原則強、執行快、要求高,有時甚至有點“鐵面”,對安排了的工作不允許打折扣,有問題大家一起議,拿出“背石頭上山”的韌勁來推動。進村入戶做工作,對群眾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他都耐心細緻地講解,臉上總掛著笑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擔心,我會為大家協調解決好。”

為了讓貧困群眾找到長效脫貧路,吳國良“急而不怠”,自加壓力,把工作朝前趕。房屋建設剛有成效,他又動起帶著村民發展產業的腦筋。他想的不止是讓鄉親們“住得下”,還要讓大家待得住、富得起、過得好。吳國良帶著村幹部去巧家縣金塘鄉學習桑蠶種植,去銅都街道大寨村考察羊肚菌種植。回來後,他建議在江西村實施“滾動養殖”,在竹山村發展生豬養殖,在中河村開展草莓試種,計劃將烏龜山打造成旅遊特色鄉村……

入黨11年以來,吳國良忠實履行黨旗下的誓言,堅定信念講黨性,忠於職守敢擔當。聽從黨的號召,深入農村、深入群眾,盡心盡力盡責當好一名扶貧幹部。在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他把責任擔在肩上、把使命牢記心中。如今,巍峨群山中,一棟棟新建成的宜居農房、一條條水泥硬化的路面、一個個精準的數據、一項項富民的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名“救火隊長”,吳國良一腔赤誠盡灑紅土地,用生命詮釋了扶貧的使命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