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降初扎西

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救火過程中有27名消防員犧牲,木裡火災受到全國關注。

為了紀念犧牲的消防隊員,同時讓外界對消防員這個特殊群體有較為全面的瞭解,《民生週刊》特別策劃了“致敬,消防員”的封面選題。其中,關於涼山州木裡縣的報道,安排我與同事海軍執行。

為了儘快掌握信息,完成報道任務,我們在清明節假期飛到了涼山州。

4月6日 沉默的默契


平日與同事出差,我們在路上會對即將執行的選題進行“全方位”探討,這次則不同,候機和飛行期間我和海軍之間的話很少,多數時候保持著沉默。


4日下午的選題會上,領導和同事們一再強調,千萬不能讓受訪人員受到情感上的二次傷害。


於是,談什麼,怎麼談,如何規避“揭傷疤”,我們在心裡反覆思考著。


儘管還沒有理出頭緒,但我們深信,入川后一定有很多感人的場景和故事等著我們,而提前對其進行任何假設與猜測都顯得虛假,在情感上也過意不去,畢竟,真誠是我們反覆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的職業態度。


就這樣,在奔赴西昌的幾個小時裡,我們都默契地保持沉默。


4月7日 入川


飛機經過一次長時間的經停,終於降落涼山州首府西昌市。


下了飛機,我們一路奔跑,匆忙地趕上了機場到市區的巴士。西昌此時的氣溫和北京差不多,沒有想象中那麼熱。


趙姓大巴車司機很熱情,他主動告訴乘客,西昌的道路交通今天剛恢復正常。


由於火災中犧牲烈士的遺體此前陸續抵達西昌,4日市內舉行了全市悼念活動,6日又有張浩烈士骨灰安葬儀式與外省籍烈士從西昌回家,西昌市的交通因此一度處於緊張狀態,“雖然擁堵,但並不混亂。”


趙大哥說,烈士的遺體、骨灰經過的地方,路上的行人、車輛都會停下,“英雄走好!”哀傷而低沉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一路上,一些銀行、汽車4S店門前懸掛的悼念橫幅仍未撤下,由此感到西昌市民對遇難烈士們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


因為火災發生地在木裡縣,所以我們下了大巴,很快就坐上了前往木裡方向的客車。


由於正值清明節假期,開往木裡的直達車車票已經售罄,我們只好取道與木裡毗鄰的鹽源,第二天再趕往木裡。因為都是山路,汽車開了4個多小時,到鹽源時天已經黑了。


謝謝你,降初扎西

△西昌一名防火隊員,崗位不同,但職責相同,向他表示敬意。圖/郭鵬


4月8日上午 “復燃了?人沒事吧?


8日一早,我們得知木裡火情復燃,同時涼山州又有兩縣發生火情。


我們向酒店服務員打聽發生火情的越西和冕寧兩縣的方位。當我們告訴她木裡復燃時,這個20多歲的小姑娘突然瞪大眼睛,直直地盯著我們:“復燃了?人沒事吧?”


在涼山,我們感受到,幾乎所有市民都和這個小姑娘一樣,十分關心消防隊員們的人身安全,為他們默默地祈禱。


鹽源縣距木裡縣不足100公里,但行車卻要4個小時。坐在車上,前面的盤山路似乎沒有盡頭。當汽車行至路窄溝深處,車裡有乘客低聲議論,“那些犧牲的消防隊員,當初也是從這條路前往木裡救火的。”


這一瞬間,我似乎看到了這些年輕的勇士們蜷縮在消防車裡,由於剛從一個火場下來,他們臉上的灰跡還清晰可見。車行山間,他們卻對壯麗的景色視而不見,他們太累了,他們只想抽空休息……


汽車在顛簸的山路上緩慢前行,可想到那些烈士,那些年輕的生命,眼前鬱鬱蔥蔥的樹木和重巒疊嶂的山脈失去了色彩。


4月8日中午 初入木裡


初入木裡縣,這個只有15萬人口的小城給我的印象,與此前想象的不太一樣。


城市建在山上,道路和房屋高低錯落,如果路面再幹淨一些,房屋牆體顏色再鮮豔一些,像極了歐洲的一些旅遊小鎮。


到達木裡縣時,正值中午,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很多,但秩序井然。


由於“3·30”火災現場距離木裡城區較遠,所以這場吞噬了31條生命的大火併沒有給木裡縣城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但主要街道上都懸掛起“沉痛哀悼木裡森林大火中犧牲的英雄們”的黑底白字的橫幅,提醒著人們災難剛剛發生。


但在數十公里之外,數百名消防隊員和撲火隊員仍在山上奮力救火,木裡山火依然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在縣裡一家餐館,服務員遞上一份浸了油漬的菜單。木裡縣的物價和物資供應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切照舊。揹著竹簍的鄉民,依然慢悠悠地沿街叫賣著日常用品。


4月9日 “謝謝你,降初扎西”


幾經打聽,我們得到信息,木裡縣城到“3·30”火災發生地雅礱江鎮立爾村,汽車需要在盤山路上行駛七八個小時,路窄溝深,存在較大危險。


由於木裡縣城沒有通往雅礱江鎮立爾村的公共交通,怎麼到達村子,成了難題。


匆匆吃過早飯,我們直奔木裡縣客車站打探消息。站前有幾位私家車主正聚在路邊,看到我們,他們主動上前招呼,詢問是否需要用車。


經過交談得知,這幾位當地司機此前並未去過立爾村,對路況不熟悉。但他們一再強調去立爾村路遠且危險,包車價格也很高。


向前走了10多米,在一個傢俱店門口,一位名叫降初扎西的藏族鄉民叫住我們,示意我們進屋。


他剛才路過時聽到了我們的談話。進屋後,他先是確認我們的身份。


“你們是記者?”


“是的。”


“要去立爾村?”


“對。”


“我可以送你們去。”


緣於職業養成的敏感,我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男人也是一個拉活兒的司機,想促成一單生意。


“你熟悉路況嗎,要多少錢?”


“我去過那兒,不要錢,你們記者是來為我們做好事的。”


出於對火情一線信息的渴望,眼前這個看起來身材矮小且皮膚黝黑的藏族鄉民的出現,讓我們十分興奮。


我們表示如果可以成行,會支付一些費用,但他堅決拒絕了。


“我本來也打算這幾天過去,看見你們有需要,我可以把時間提前。” 降初扎西告訴我們,他要去立爾村為消防隊員送一些東西。


“你在縣裡上班?”


“不在。”


“那你是替相關部門送物資?”


“不是,是我老婆準備了一些醫療用品,我要送過去。”


可能是為了打消我們的顧慮,他主動遞給我們他的身份證。證件信息顯示,降初扎西1986年出生,是木裡縣博科鄉海子村幹海子組的村民。他說他的愛人叫海木裡,也是藏族,是一名村醫。


坐在傢俱店的小板凳上,我們開始深入溝通。從降初扎西口中得知,他是一個開弔車的司機,平時哪裡有活兒就去哪裡。木裡火災發生時,他正在鹽源縣的一個工地幹活。


活兒一干完,他就急忙趕回了縣裡。妻子海木裡早就自費準備了一些醫療用品,打算降初扎西一回來,二人就趕往前線送物資。但是,海木裡由於臨時有事,降初扎西只好隻身前往。


“希望消防隊員用不到這些東西,但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也不知道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事實上,因為他今明兩天有活兒要做,按照降初扎西的計劃,他將在兩天後前往立爾村。但為了幫助我們,他說自己可以調整時間,“我一會就去幹活兒,下午四五點鐘回來,咱們就出發!”


“不會耽誤你的工作吧?”


“沒事,放心吧,你們回賓館,等我電話。”


互留了聯繫方式後,我們回到賓館,一邊研究進村後的採訪方案,一邊等著降初扎西的消息。


下午4點多,降初扎西如約來電,問我們可否立刻出發。但遺憾的是,相關部門出於安全考慮,要求與救火無關人員撤出火場,不要影響救火。


電話裡我們沒有向降初扎西具體解釋,只是說因一些原因無法同行。


“沒事,那你們什麼時候再想去,隨時和我說。”


“好的,謝謝你。那你今天還去嗎?”


“去,一會兒就走。”


……


大火無情人有情,在木裡縣,在數十公里遠的火場之外,降初扎西用他的真誠與善良傳遞著溫暖。


謝謝你,降初扎西

△面對鏡頭很是羞澀的降初扎西,謝謝你。圖/郭鵬


4月10日 回西昌


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們只得又坐汽車從木裡回到西昌。


其中,既包括未能深入火場一線的遺憾,又有對能否完成報道任務的擔心,畢竟入川多日,卻沒有得到重要的一手信息,我們有些著急。


而且,更尷尬的是,無法與當地消防隊直接取得聯繫。


採訪不到火場一線的消防隊員,通過什麼展現他們的精神?只有通過“外圍”撒網式收集信息。


各行各業人士怎麼看待消防員,怎麼看待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精神又對全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不也是在向消防員致敬嗎?


曾目睹群眾排隊參加烈士安葬的22路車司機,烈士張浩母校的老師,曾為多名烈士進行緊急醫療培訓的醫生,還有特意趕來獻花哀悼的市民……


就這樣,帶著西昌市各行各業的人們對消防員的深深敬意,我們結束了採訪工作。


我們深深感受到,烈士的精神在和平年代仍影響著全社會,影響著努力奮鬥的人們。


致敬,消防員!


谢谢你,降初扎西

△西昌汽車上的孩子們, 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圖/郭鵬

谢谢你,降初扎西

因爆燃,31名救火人員犧牲在四川涼山木裡縣的原始森林裡,其中27名為消防員。

涼山垂淚,邛海含悲。在木裡山火中獻出年輕生命的英烈們,不僅感動了涼山各族群眾,感動了英雄家鄉,也感動了全國人民。

消防救援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之一。消防員,這些靜好歲月的守護人,他們是和平年代最可愛的群體。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守護幸福民生,離不開消防員的奉獻和付出。

70年來,新中國消防隊伍從戰士到消防員,消防員的日常不是準備戰鬥,就是在奔向救援戰場的路上。

英雄雖逝,精神長存。含淚編輯每一篇文章,修改每一句話,斟酌每一個字詞,禿筆難以狀摹英雄事蹟,鍵盤難以敲準英烈精神。以區區幾篇文字,向堅守在祖國各地,日夜備戰,守護我們平安歲月的所有消防員表達崇高敬意,是參與這期選題的採編人員的共同心聲。

讓英烈安息,請消防員保重!未來歲月,看到你們的身影,人民就會增添十分的踏實。

致敬,消防員!

谢谢你,降初扎西

上文系本期《民生週刊》“封面報道”系列中的一篇,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文鏈接。

  • 民生網 獨家報道欄目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原文標題:《木裡五日記》

刊載日期:2019年4月22日 第9期《民生週刊》

記者:郭鵬 於海軍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