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转“正”!辅警改革之路,还有多远?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今年两会会议中,一位企业家的提案值得关注。“

建议从国家层面来重视和加强对公安协辅警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辅警转“正”!辅警改革之路,还有多远?

那么什么是辅警呢,辅警和公安警察又有什么区别呢?

辅警是指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等方式招聘使用,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管理,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

辅警应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按照相应岗位辅助履行下列职责:治安巡逻检查、疏导交通,社区管理、信息采集和公安机关确认的其他辅助性警务活动。是基层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缓解警力不足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辅警之前有多不容易,其实这个行业,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容易,不仅要处理好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事情,更要面对着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有躲在屏幕后用键盘当武器的人。

要抗住生活的压力:辅警的工资有限,一个月就那些固定的工资,工作很繁忙,不仅是上班执勤,各种大事小情都需要辅警的力量,需要又快又好的完成,所以真的压力很大; 辅警这个工作本质上就是奉献自己温暖他人,想要干好辅警这份工作,工作努力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辅警转“正”!辅警改革之路,还有多远?

不同的肩章,同样的担当;

不同的工作,同样的信仰。

辅警作为公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安巡逻的重要力量。辅警承担着大量的公安工作,他们与民警并肩战斗。他们是公安事业不可缺少的坚实力量。

但是辅警一直以来因为一个辅字引起社会争议,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着比正式编低的工资,承担着同样的工作风险。

近两年,辅警改革的消息不断,全国很多地区在辅警的管理上有了不同的改进与变化。

深圳率先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从立法层面对辅警的身份性质、职责权限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辅警被赋予了一定的执法权限,还建立了辅警的薪酬保障和职级晋级制度。从原有的月薪4000多元,提高到了8000多元,并且实行薪级工资制和绩效考核。关于编制,则不再是以前的劳务派遣,由第三方参与,而是直接由公安局与辅警本人签订劳动合同赋予辅警一定执法权,可独立从事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等工作。

北京市则根据《北京市公安局辅警奖励实施办法》,获得辅警个人二等功的个人,符合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可招聘为文职。另外,获得辅警个人一等功的个人,成绩特别突出的,符合公务员录用条件的,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可特招入警。

辽宁省:在职工作满3年,表现优异的,即可报考转事业编制,计划编制1300余个。

平安中国,离不开每一位人民警察和辅警们的恪尽职守,人民的稳定生活离不开你们的无私付出与奉献。

辅警转“正”!辅警改革之路,还有多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不断深化,那些不忘初心的辅警兄弟,只要坚持努力,曙光就在眼前,“转正”要看自己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