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提起“无极”,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多年前的一部电影。

其实,“无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早在南宋时,还曾引起了儒家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从现存的典籍来看,“无极”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其第二十八章曰:“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里,老子用“无极”来作为指称“道”的终极性概念,表明道是不可穷尽的;而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应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

老子之后的道家,也基本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概念,或作某种延伸和发挥。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但到了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则将这一概念引入了儒家,他的《太极图说》,篇首第一句便是:“自无极而太极。”

本来,周敦颐的学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不过,到了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开始推崇周敦颐,认为他是理学的开山鼻祖,于是周的《太极图说》也随之走红。这样一来,便引发了另一位儒学大师陆九渊对“自无极而太极”的批评。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我们都知道,宋代是儒学大发展的时期,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以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叫“理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叫“心学”。陆九渊的很多观点,往往都与朱熹不合。

比如在无极、太极的问题上,陆九渊方面就认为,《太极图说》的第一句不符合孔圣人的教导,因为孔子只说过“太极”,没讲过“无极”;讲“无极”的是道家的老子。

传统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易传·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朱熹则将《太极图说》的第一句话“订正”为“无极而太极”,并解释说,太极就是“理”,无极乃象征“理”之无形无象。“无极而太极”,就是“无形而有理”

当时,《太极图说》有好几个版本,大部分首句都是“自无极而太极”,或是“无极而生太极”;只有一个版本是“无极而太极”。朱熹采纳了后者,他甚至要求主管国史馆的洪迈将馆中的材料都纠正过来,但遭到了洪迈的拒绝。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对于朱熹的解释,陆九渊继续反驳说,太极就是“理”,“理”本身就是无形的,何必再加一个无极?这不是“头上安头”的废话吗?朱熹则反驳说,太极前面加个无极,是怕有人把太极误解为物,所以有必要强调它的无形,怎么是头上安头呢?

显然,朱陆双方对“太极”都没有意见,争议的焦点在于“无极”二字有无必要?在陆九渊方面看来,将一个道家的概念引入儒家学说,还放在了“太极”这个重要概念之上,是很成问题的。

南宋两大学派的一场争论:究竟什么是“无极”?

今天,对于究竟什么叫“无极”,人们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采用这么一个有些玄乎的术语作为影片的名称,也难怪当年很多观众大呼看不懂《无极》了!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别忘了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您的举手之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