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提起“無極”,很多小夥伴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著名導演陳凱歌多年前的一部電影。

其實,“無極”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概念,早在南宋時,還曾引起了儒家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從現存的典籍來看,“無極”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道德經》,其第二十八章曰:“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這裡,老子用“無極”來作為指稱“道”的終極性概念,表明道是不可窮盡的;而從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應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

老子之後的道家,也基本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無極”概念,或作某種延伸和發揮。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但到了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則將這一概念引入了儒家,他的《太極圖說》,篇首第一句便是:“自無極而太極。”

本來,周敦頤的學說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視。不過,到了南宋,儒學大師朱熹開始推崇周敦頤,認為他是理學的開山鼻祖,於是周的《太極圖說》也隨之走紅。這樣一來,便引發了另一位儒學大師陸九淵對“自無極而太極”的批評。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我們都知道,宋代是儒學大發展的時期,其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派:以二程(程顥、程頤)和朱熹為代表的叫“理學”,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叫“心學”。陸九淵的很多觀點,往往都與朱熹不合。

比如在無極、太極的問題上,陸九淵方面就認為,《太極圖說》的第一句不符合孔聖人的教導,因為孔子只說過“太極”,沒講過“無極”;講“無極”的是道家的老子。

傳統認為《易傳》是孔子所作,《易傳·繫辭上》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朱熹則將《太極圖說》的第一句話“訂正”為“無極而太極”,並解釋說,太極就是“理”,無極乃象徵“理”之無形無象。“無極而太極”,就是“無形而有理”

當時,《太極圖說》有好幾個版本,大部分首句都是“自無極而太極”,或是“無極而生太極”;只有一個版本是“無極而太極”。朱熹採納了後者,他甚至要求主管國史館的洪邁將館中的材料都糾正過來,但遭到了洪邁的拒絕。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對於朱熹的解釋,陸九淵繼續反駁說,太極就是“理”,“理”本身就是無形的,何必再加一個無極?這不是“頭上安頭”的廢話嗎?朱熹則反駁說,太極前面加個無極,是怕有人把太極誤解為物,所以有必要強調它的無形,怎麼是頭上安頭呢?

顯然,朱陸雙方對“太極”都沒有意見,爭議的焦點在於“無極”二字有無必要?在陸九淵方面看來,將一個道家的概念引入儒家學說,還放在了“太極”這個重要概念之上,是很成問題的。

南宋兩大學派的一場爭論:究竟什麼是“無極”?

今天,對於究竟什麼叫“無極”,人們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採用這麼一個有些玄乎的術語作為影片的名稱,也難怪當年很多觀眾大呼看不懂《無極》了!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