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说话”,是一个人在待人处世中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是静开眼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难说不需要用语言来推动。因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

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说话,但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正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工会主席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人。他収气道:“,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委员听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可见,只因为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工会主席用舌头给对方心里留下的阴影,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平息。正因为如此,才特别提醒:在待人处世中,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

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多次伤,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刘邦因为在封赏时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也不好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候鄂君已经指摩出刘邦的意图,就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挺身上前厚脸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5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

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オ能接济皇上的,这オ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无比高兴,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

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因此在安排入朝的席位上,汉高祖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在第一,但鄂君早已描摩出他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比原来多了近一倍。鄂君在关键时刻厚着脸皮说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通常情况下,被点中不愿让人知道的隐私,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

投其所好,嘴巴甜不吃亏
“逆鱗”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就不会锅上身,还能够平步青云。这就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应用“投其所好”这一厚黑说话之道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