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读书,该读什么书呢?(世界读书日之思考)?

赋者fz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个好习惯,但面对当今浩瀚的书海,我们该读什么书?特别是该引领孩子读什么书?值得思考!!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书是自己写的,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的理解、对成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每个人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有各自的心路历程、曲折故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并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好处。读书不是为了让你追求繁华,而是让你能够坚定自己,耐得住寂寞。读书,是为了避免被琐屑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一个人可以没有富庶的生活,但不能没有富庶的生命。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放大人生的格局,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经典书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犹如北极星一样可以指引人生的正确方向,启迪人走向光明!每一位大师都是经典熏陶出来的。腹有诗书优雅之气于年华中愈发凝聚,从而有了岁月不败美人之说。对于每个人来说,经典不可不读也!

读经典和读一般知识性的书不一样,知识性的书是有机械结构的,前面懂,后面才能懂,整本书是连贯的。而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连续性。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害。一本书读上一遍,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苗,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得极好:“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做枝想,勿做叶想,勿做花想,勿做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普通人没有书香门第的背景,也不是贵族出身,我们的孩子没有“先天的土壤”,我们后天唯一能弥补的就是营造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

好比:小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们要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骨和肉。读书,其实也是如此。

最好的教育是创造读书环境,养成一种好风气。让孩子只要进了这个氛围,他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成长,因为这个环境里有文化的雨露在滋润他,无形中都在熏陶他、影响他。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每一位父母实质上都是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习惯,构筑梦想。从坚持开始,培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生命影响生命。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当以身作则,身先垂范!所以家长需要伴随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学历仅仅代表过去,学习力决定将来。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温故而知新,日积硅步,聚沙成塔!自觉+自律就能完成人格的独立,人性的尊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突破了自我成长的瓶颈,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若每天都能在学习中感受着成长进步,将会保持住长青的生命力,处于这种积极充实的生活状态的人也一定是幸福的!况且看看周围,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过:”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论语》被称作人生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教人如何修身也就是如何做人的一本书。读完《论语》,你会发现你更自信,更加地热爱生活!你也更聪明智慧,更善良,更懂得爱(爱,不是因为别人可爱,而是自己拥有了爱的能力)!中华传统文明几千年文脉的根植入了心底,你也更像一个中国人了!你的人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有能力引领孩子成长,学习经典应该成为我们每天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一双晃动摇篮的手,也能推动整个人类的进步!

很喜欢的一段话: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作品牌来经营,你的每一次亮相、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上面都标志着你自己的logo。所以你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要阳光,要温暖,要努力让身边的一切因我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