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超越蘋果的可能性,是不是遠遠大於小米超越華為?

平心艾倫



每當這種問題,就是各位水軍相互吐槽打架的時候,客觀一點,不抹黑也不吹噓,我花幾分鐘給大家簡單梳理梳理其中的關係。

蘋果與華為,神仙打架

其實如果單看手機市場,目前全球的前三霸主已經定好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其中三星又以超過第二名一億臺的銷量穩居榜首,同時三星在屏幕、內存、芯片方面技術的絕對壟斷地位,已經達到幾乎無法超越的地步。所以我們總是會說,蘋果與華為之間會有一場爭奪戰,而三星只是在一盤看戲的。

其實作為中國人,我們沒必要刻意去挺華為或者貶低蘋果,我始終還是覺得科技產業是全人類共同推動的事情。就像是之前華為向蘋果伸出橄欖枝“願意向蘋果提供5G基帶”那樣,最終蘋果選擇了高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是保護了華為,因為大家的共同目標是牽制住英特爾,不讓其進入移動芯片的研發,這樣才能形成高通、華為、三星、蘋果幾家共分天下的局面。

其實從目前來看,華為對於研發的投入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握已經高於蘋果了。華為手機目前有60%的零部件都是自己掌握的技術,比如手機最關鍵的CPU、基帶、鏡頭等;而蘋果主要是在系統和芯片兩方面優於華為。這一點我們都知道華為在努力嘗試做出自己的操作系統,這一次的“方舟編譯器”就已經表明華為已經嘗試改寫安卓的底層。

華為與蘋果目前最大的差異還是市場份額和整體的硬件利潤,蘋果在歐美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擁有絕對的霸主權,光是2017年iPhone全球營收12900多億元,純利潤2700多億元;而華為手機的營收為6000億元,純利潤只有475億元。也就是說一個蘋果手機部門的利潤約等於6個華為手機部門。

其差距的核心,還是在兩個公司的定位上。蘋果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電子產品製造企業,定位在C端;而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技術服務商,定位在B端。這種差距就在於論營銷和用戶體驗,蘋果吊打華為;論通信技術,華為吊打蘋果。

華為與小米,今非昔比的老冤家

2018年第三季度,當小米喊出全年出貨量超過1億臺目標的時候,華為已經宣佈出貨量已經超過2億臺了,這對昔日的老冤家,如今已經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

從表象來看,這種差距的出現一方面要歸功於華為推出了榮耀系列與小米競爭。榮耀的誕生首先攻擊的是小米的紅米系列,與當時小米主打性價比不同的是,榮耀主打“續航、信號、質量”三塊,首先將質量可靠做出來,這樣一來就徹底將紅米變成了單純跑量的“刷單手機”;隨後推出V系列和Play系列,主要對標小米數字系列,將小米穩定在2000元左右的價位上;當然還有Magic系列,直接與Mix系列爭奪3000元以上價位的市場,打得小米很是惱火。

而華為這一邊正是因為有了榮耀的牽制,才能安心將自己的P系列和Mate系列經過三年的迭代成功進入4000+的高端市場,與iPhone和Galaxy共同競爭。這樣的局面也引得雷軍不得不親自出馬Diss華為,喊出了“不服就幹”“假裝科普”這樣的口號,並且將紅米與小米拆分。其實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為時已晚,華為已經將P系列和Mate系列打進了高端市場,留下榮耀與小米做競爭,牽制住其它友商;然而小米此時拆分出紅米,兩者在1500-2000元價位會出現競爭,同時Mix系列也沒能進入4000+的高端市場,感覺小米與紅米之間免不了要誤傷許多。

其實本質來看,同樣是企業的定位。小米至始至終將自己標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要打造自己的互聯網生態,目前看來還僅僅侷限在國內市場;而華為將自己定位是全球通訊技術服務商,要跟全球頂級的科技企業競爭搶訂單,對於研發技術等等的重視自然不同。所以小米想要超越華為,不僅僅只是做好手機那麼簡單。


所以我個人看來,華為能夠超越蘋果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或者說只是時間問題。當然能否超越,關鍵就在於手機市場份額能否打敗蘋果。其實我倒不希望誰一家獨大,更希望目前這樣三足鼎立的局面,只有競爭,市場才會繁榮,消費者才會受益。


宋東珂


華為和蘋果的距離-小米和華為的距離,個人認為還是華為和蘋果的距離更大!可能很多人覺得華為和蘋果出貨量已經很接近了,今年穩穩的華為全球第二,小編承認,這都是事實!而且今年5G華為又有很大優勢,但是蘋果出貨量全部是6000+的手機,華為最多的是1000+的,蘋果新系列一年的出貨量大概在6000萬左右,去年華為p20打破銷售記錄,年出貨量1600萬臺左右!而且iphonex、iphone8依舊是暢銷機型!就算蘋果出貨量很低,但是利潤依舊可以吊打三星!這就是蘋果的強大!


蘋果的優勢在於軟件,華為的優勢在於硬件,軟件方面ios吊打一切,硬件方面蘋果也是頂尖的,其實經過近兩年的手機變革,又會慢慢趨於平穩,華為p30相機進步就沒有p20的進步大!創新乏力不是投錢就能解決的,蘋果的軟件優勢就又會凸顯!所以華為選擇自研系統,這條路並不容易!但是華為的進步要比蘋果大!差距越來越小!至於小米,需要在困境中找尋突破!


用心生活的小Q


題主這麼問就有點欺負小米的意思了,華為現在在手機銷量上基本上和蘋果相差無幾,基本上已經有了和其抗衡的能力;至於小米和華為,不留情面的說兩者差距真的有點大。

華為和蘋果各自優勢在哪?

1.華為的優勢

華為相較於蘋果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創新性、硬件水平以及5G通訊。

每一款華為手機都會有著超越上一款的設計,或者是帶有一點“黑科技”,這種未知也是不少人喜歡看華為發佈會的原因之一。至於硬件方面,華為在電池、充電技術等方面處於全面領先的態勢。至於5G通訊這塊,華為自家的芯片加上自研的一系列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處於領先地位。

2.蘋果的優勢

蘋果雖然現在確實有點日暮西山的感覺,但是有兩點是全面領先華為的,那就是用戶基礎和產品利潤。

雖然華為已經成功打入美國、歐洲等國外市場,但是和深耕這些市場的蘋果相比,在用戶基礎上還是差距蠻大的。況且用戶已經習慣了IOS的系統,在選擇上可能會更加青睞蘋果。

產品利潤這塊蘋果在手機行業絕對是一騎絕塵,有著讓其他廠商流口水的利潤率,最多能超過百分之六十。在這個方面,不管是華為還是其他品牌,也不管是在現在還是未來,華為都無法超越。

3.華為超越蘋果只差時間

既然是談到趕超,拿單一方面來對比就是耍流氓。如果從整體上來看,華為確實已經具備了超越蘋果的力量。

憑藉產品的創新性,雖然在歐洲等國外市場仍舊不能超越蘋果,但是已經慢慢擁有了自己的忠誠用戶。在手機銷量方面,今年的第一季度華為更是交出了6700萬部的優異成績。相較於蘋果隱藏銷量數據,華為可以說是信心滿滿。

整體看起來華為現在是一個積極進取的追趕者,蘋果更加安於現狀故步自封,所以華為超越蘋果完全不是問題。

小米和華為差距在哪?

這個咱們就不比了吧。成立時間上兩者差了一大截,研發投入上兩者差了20倍,銷量上華為已經是國產的老大哥了。就在這幾天,雷軍終於又一次底氣十足的宣佈小米9現貨了,但是現在4月都快過完了啊雷總,會不會有點時間晚了點。

小米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本身定價,幸好雷軍把利潤控制的比較嚴格,所以現在小米還是一個很受人歡迎的品牌。還是希望小米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多進步,進一步解決產品產能問題。

現在蘋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問題,並主動做出降價等措施改變現狀,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如果蘋果在下一款手機產品繼續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那很可能就是華為超越蘋果的契機。至於小米如何追趕華為,還是從各個方面慢慢來吧,這是個比較大的工程,急不來的。


知熱點


目前來看的話確實如此,首先,從去年的銷量來看的話,華為與蘋果的銷量距離大概在1700萬部左右,也就是說這個差距確實是比較容易抹平的,但對比來看的話,小米與華為之間的銷量對比已經超過了1億部。



這是無論如何,在短時間內,小米也無法追上了,從理論上來說,華為超過蘋果的銷量確實是指日可待,甚至於今年就可以完成,但小米超越華為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從目前小米的整個狀態來看,確實是比較困難。

曾幾何時,小米的對手還是整個華為系列,但在目前的話,小米的對手已經變成了國內華為品牌的子系列榮耀。要知道在去年榮耀系列的整體表現非常強勁,一整年都壓制住了小米的風頭。



所以在今年開春以來,雷軍才會用多枚重磅產品來挑戰榮耀系列,從目前來看的話,戰略已經成功,小米產品包括紅米系列,都對榮耀系列旗下的產品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性價比加上整機的優秀性能,讓榮耀系列已經發布了兩款產品,確實是在亮點方面乏善可陳。

也就是說今年華為想要超越蘋果的話,很大一部分還要依賴於榮耀系列,但問題在於榮耀春季的整體表現已經很難稱得上是優秀,如果下半年沒有更大亮點產品售出的話,我個人是覺得榮耀今年肯定是要處於下風狀態了。



總體來看的話,小米目前表現是非常強勁的,無論是數字旗艦系列,還是已經獨立出去的紅米note系列,都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產品,確實在硬件性能上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對於消費者來說,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也就是說按照這個勢頭下去,小米在今年應該能夠完全壓制住榮耀系列,可以縮小與華為整個品牌的銷量差距,但並不能接近華為的整體銷量,因為這個銷量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與此同時,華為在絕對旗艦上的成功已經是不可複製的,以小米目前的研發能力包括整體戰略來說,應該是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尤其是小米採用的供應鏈體系,是整個國產手機通用的一個體系,也就是說公辦硬件是很難在價格上做到大幅度的上漲!

這又會形成一個死循環,所以說小米如何破局,還要看後續的一系列策略。但追上華為的銷量,還需要非常非常的努力在核心硬件層面有所突破,才有機會。


互聯網的放大鏡


不好判斷,很複雜的問題。

表面有共性,但區別很大

1.色彩成像技術(設計師標配蘋果)

更重要的,蘋果有完善的生態系統,音樂,程序應用;

也因為生態,蘋果歷來高價低配,卻流暢性最好。

這才是他最強的,其次,微軟pc和遊戲生態,索尼和任天堂有遊戲生態,全球就這幾家。

2.我是擁華為的,可不能否認,蘋果在it消費品市場的優勢,華為,先超越三星,之後成為如西門子。。。通用電器等技術集團更可期,華為更多技術基因,很像索尼,西門子類的研發型企業;

3.蘋果不是技術研發公司(只是應用級研發,更多是供應鏈及技術整合),電腦,mp3,手機,都是在其他企業有產品,技術成熟後,他進入,整合,改進,提升,打法不一樣,更像一個技術改進和應用整合的品牌研發公司;

4.反而小米的產品理念更接近蘋果,但不具備蘋果的生態優勢,蘋果,品牌溢價賺一把,應用生態又賺一把,硬件低配賺一把,小米還沒第一階段的品牌溢價呢。但產品的技術整合和設計理念在基因上,和蘋果共通。

5.不用追求長青公司吧,我們需要的是更好的市場環境,避免騰訊式的壟斷,新企業,能更多的起來,而且資本和管理團隊能把他馬上推向世界,目前為止,頭條比較成功,旗下的抖音。

6.如果華為能處理好消費品市場(手機pc)和通訊市場的管理問題,並在以後的底層技術,消費品商業化運作,操作系統研發上發力,有可能。但每一樣做好,都已經是世界級。

華為有底氣,小米有思路。


萬籟俱寂9188943


準確的說華為超過蘋果遲早的事!但是小米超過華為就不同了。華為為在世界各地的研究所,頂尖通訊科技研發人員,每年投發的經費可不少,事實證明華為一直在進步,每一次的發佈會都會帶來新的科技技術創新。而小米呢,手機和其他生活家電基本都是拼湊起來的,要麼就是合作生產。不在一個層次上!


瘋了1991


看華為歷史,很長一段時間任正非都想出售華為,後來有不明資金投入,有人說是國家支持,所以之後華為就一帆風順,沒有任何阻礙,但現在沒人說的清,華為誰說的算。後中興報出問題,美國開始防範,但華為也能未免,孟電腦裡有些資料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現任總四處奔波接受採訪,幾個月時間等於過去幾十年的量。華為能挺過5g的坎,才有明天。


浮生如大白


華為可以的,現在已經超越了,一個十幾億的人口大國吹一吹就上去了。超越宇宙指日可待。小米是給窮人用的沒資格跟華為比。


數馬評測


都是嘴巴上說,今天要吊打這個明天要超越那個,蘋果三星說什麼了嗎?做好自己的事。天天看見你們窩裡鬥狗咬狗的,


用戶8133628836818


如果從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來看,喬布斯不但創造了蘋果還改變了世界,雖然英年早逝,但他是全世界都承認和佩服的一位商業奇才。任正非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但說實話還沒有華為手機知道的人更多,在國外就更沒人聽說過了,只能說一個是世界的,一個是中國的,現在談超越還為時過早,除非我們和美國人在同一生活水平線上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