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相愛相殺”也是節目新看點。

4月12日,“S+級”網綜《我是唱作人》在愛奇藝開播,上週五(4月19日)已更新至第二期。習慣了嘉賓在各路節目裡“商業互吹”的套路後,再打開《我是唱作人》,發現此節目的設定簡直是不走尋常路。

對外,開播日“正面硬剛”同天謝幕的《歌手2019》和相隔三天隔壁視頻網站播出的《這!就是原創》,點明自己“不止是歌手”,更是一檔“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

對內,選手間則更像是“泡沫友誼”,互評環節十分犀利,充滿火藥味。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官方宣傳圖上的“不止是歌手”五個大字格外醒目


先來簡單概括下賽制:

8名唱作人需各自提前準備好7首不同的、從未發表過的原創作品,在節目裡展現給觀眾。四輪“1v1 battle”唱演環節結束後,由來自各行各業的101人組成的“大眾評審團”進行投票,最後按照投票數將選手分配至上、中、下三個等級區域,並進行最後的比拼。

參與對戰的兩位唱作人的勝負結果由當場票數決定,放棄場外“大眾”投票的維度,《我是唱作人》正在建立自己的音樂“審美”標準。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從內容到形式,《我是唱作人》可以說融入了《這!就是原創》主打“原創歌曲”的內核,又像《歌手》把目光放在已頗有名聲且風格迥異的音樂人身上,引入競演環節和末位淘汰制,從而對原創歌手的實力進行綜合考量。

全方位的考核形式無疑對唱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難怪《我是唱作人》敢於自稱“不止是歌手”。

同時,節目組在嘉賓安排上也非常“心機”,第一季前哨戰出場的是王源、陳意涵、梁博、毛不易、熱狗、汪蘇瀧、曾軼可和高進,這個陣容仔細一分析,不單單是每個人身上都具有話題性,嘉賓所代表音樂流派之間的對抗,才最有看點。

作為吃瓜群眾,難免會問道:

帶著“偶像”標籤的王源和陳意涵會不會原創?汪蘇瀧能否擺脫“QQ音樂巨頭”稱號?梁博、曾軼可“消失”的這幾年在做什麼?熱狗、高進兩位老江湖會有什麼突破?


新、中、老三代唱作人同臺競技的“瓜”固然很甜,但細細品味節目組選人的用意之後,也能發現以他們為代表的不同音樂流派所面臨的難題,其音樂圈的“鄙視鏈”,也悄然浮出水面

比如,以王源、陳意涵為代表的偶像派,如何打破人們對偶像本身“表面花哨、中底不足”的認知?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QQ音樂巨頭”汪蘇瀧如何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華,又如何打破那些略帶“嘲諷”的網絡歌手標籤?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毛不易、梁博、曾軼可三位選秀出身的唱作人在大眾和獨立間遊走,怎麼走出差異化的“個性”並獲得市場認可,又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

熱狗、高進兩位老江湖則是一個想要找回昔日的“憤怒”,一個急於改變自己“歌紅人不紅”的窘境。

既要為自己所代表的圈層發聲,又要在競演中獲勝,唱作人們“互剛”的戲碼從登臺前就已經上演

節目組專門在“1v1 battle”前設置了“demo互聽”環節,八位嘉賓各抒己見,各路流派的音樂人在這時就開始了“比賽第一、友誼第二”的實力切磋。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陳意涵聽完高進《下雪哈爾濱》後直言——“唱得很好聽,但是歌曲風格不是我的取向”。

汪蘇瀧在唱demo時看歌詞的行為,也被曾軼可直接懟了出來:“我自己寫的東西我一般都會記得。”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在“demo互聽”環節中,唱作人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judge其他七個人。儘管節目組特地把每個人心目中的排名都打了馬賽克,但還是悄悄透露了一些信息,比如熱狗把毛不易排在了最後一名,只是因為“他demo唱太短,好像沒誠意”。

正片還未開始,唱作人的“直言不諱”就在網上炸開了鍋。

但畢竟“demo互聽”還只是小試牛刀,真到了“1v1 battle”環節,唱作人們才開始見真招,節目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剛”的記憶點。

首期梁博演唱的《表態》有著近7分鐘的時長,有人質疑其“不是正常流行歌曲該有的時長”“有些拖沓”。對此,梁博的回應也很簡單粗暴:“如果這是一首讓人無法繼續(聽)的歌曲,一分鐘都長。如果激動人心的部分就埋藏在最後的話,(歌曲)就沒有長短之分。”並表示,收錄在專輯中的完整原曲將會比7分鐘還要長。

大概意思就是“我的歌好聽,既然好聽你就多聽會兒”,博哥果然威武。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第二期,王源以說唱作品二度挑戰熱狗,曾在第一期挑戰失敗的他決定和狗哥對戰到底,這一不怕輸的行為也收穫網友頗多好評,王源真是不負網友所贈的“剛哥”之稱。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而對於選擇說唱的理由,王源表示“既然挑戰就要找最強的,而且正因為我尊敬他(熱狗),所以我才要用他的方式來迎擊”。

節目中嘉賓那些直白到有些“帶刺”的互評,觀眾或表示並不認同、或產生強烈共鳴。但必須承認,唱作人十分real的態度既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實則也在表演中“剛”出了圈,其背後各自的音樂態度同樣變得愈加明朗。

王源的《吆不倒臺》中有一段霸氣十足的歌詞,用來還擊那些針對自己的網絡暴力——“今天起我就要做我自己,不唱民謠也不唱抒情歌曲,你不想聽那就請你出去,讓你曉得源哥你惹不起。”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曾軼可的《流言》歌詞深入人心且態度明確,“其實這首歌就是我對流言蜚語的一種看法,不管別人覺得一個東西是好與壞,並不一定代表它真的好與壞。”

汪蘇瀧則在和節目總導演聊到自己的故事時,指出了自己難被大眾認可的原因,幾句話直指人心: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對於同樣難以拿到“主流市場門票”的高進來說,也是感同身受:


唱作人的競技,卻是一次音樂圈“鄙視鏈”的生態凸顯



無論是偶像派、網絡草根、學院派還是老江湖,選手間的“相愛相殺”在增強了《我是唱作人》綜藝性、話題性的同時,也讓觀眾意識到音樂界“鄙視鏈”的存在。

究竟什麼樣的音樂流派,或者說藝術門類,才是高級的?

曾經的我們欣賞不來畢加索和梵高,聽不懂貝多芬和莫扎特,許多人因此錯誤地以為這就是高級,而一眼秒懂、朗朗上口的就是俗氣。

其實,真正的藝術從來不分高低貴賤,每個走在不同領域並獲得觀眾的音樂人,都值得尊重。

從目前播出來看,《我是唱作人》試圖把“審美”的不同取向進行大眾化討論,在節目播出後期,也會有更多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唱作人加入。

這場充滿話題的對戰可能無法用哪種流派的勝利來概括,但不管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這種切磋,可以看作是一次音樂行業切身的對話與交流,也是音樂綜藝又往前邁出的新一步。

-END-

作者丨任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