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5秒,一条生命转瞬即逝。

4月17日,一名17岁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前后过程不过5秒钟。

当时车子打着双闪,停在车流密集的卢浦大桥中间,母亲先是下车走到车子后座的位置责骂,就在她返回驾驶座的瞬间,孩子打开车门飞奔到桥边,纵身跳了下去,当场身亡。

全部过程不到5秒。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因为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引起的一场责骂,孩子的命没了。

此时悲痛欲绝的母亲,一定懊悔不已。

如果她没有将车子停下,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

如果她没有责骂孩子,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

如果她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

可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如果,一切都没有机会重新来过。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这位母亲的梦魇,永远不可能过去。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01

我们猜想,孩子当时一定很委屈,一定很愤怒,一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一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母亲的理解。从冲出车门到决然跳下,前后不到5秒,这5秒钟,他对母亲充满了绝望。

究竟要多严重的问题,才能让这位母亲枉顾交通安全,路中停车训子。一时的激愤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时的情绪失控,孩子从此阴阳两隔。

情绪失控,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而大部分时候,我们情绪失控的对象都是家人,尤其是孩子,因为孩子比较弱小,无力反抗,而欺压弱小,是很多人潜意识的天性。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歇斯底里,甚至导致发生各种惨剧。

福建福州一位妈妈因儿子期末考试没考好,与儿子吵架后,一怒之下用手机充电线把孩子勒死,随后自己从13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2018年,江苏一9岁男孩因把手机弄丢,被妈妈从傍晚6点一直打到深夜11点毒打,不幸死亡。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湖南一位27岁的妈妈因为3岁的孩子贪玩,不过来吃饭,就将孩子带到厕所,用踹肚子、打耳光的方式对他进行体罚,最终孩子重伤死亡。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研究发现,人在情绪失控时,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失控情绪过于强烈,大脑思维难以恢复,会令其思维狭窄,自控能力减弱,理智分析受到抑制,情绪就暂时性地处于失控状态。

如果父母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很容易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爆发,而情绪失控的父母很容易造成家庭悲剧。

情绪失控只需要几秒,而这几秒往往带来的往往是毁灭性的伤害。

0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母是一种什么体验?”

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痛:

“以暴制暴。”

“学会了冷漠。”

“心里一种想死的冲动都有了。”

“为我贡献了大部分的童年阴影,培养了我敏感懦弱优柔寡断不爱说话的性格。”

人在失去控制的时候往往是不理智的,这时的人经常为图一时之快,为解一时之气,口不择言,甚至暴力相向,恕不知你情绪失控时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深远的伤害。

电影制片人Charlie Tyrell的奶奶,是一个脾气暴躁又有极强控制欲的人。Charlie的父亲Greg小时经常会被奶奶痛骂。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父亲年少时和两个哥哥,生活得小心翼翼。有一次父亲被奶奶狠狠掐住了脖子,指甲在Greg脖子上留下深深的血痕,留下了一道又长又深的疤痕。

直到Greg长大研究了罪犯心理学,才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原来Greg的外公就是一个控制欲强,脾气暴躁,并有严重家暴倾向的人。

Greg母亲小时候,因为一点琐事,Greg的外公竟抄起一把水果刀,扎在母亲的胳膊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所以Greg母亲的心理其实很微妙:她一面痛恨着自己的父亲,一面又深受父亲的影响。不断的模仿、复刻,最终在生儿育女后,也成为了一个跟自己父亲一模一样的人。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将孩子当做了一个垃圾桶一个树洞,将自己所有的坏情绪都发泄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感受到一种负能量的传递,而这种负能量会在他的心中积累,使他身心俱疲,这种极大的自我消耗,经过长期的积累,就容易内化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性格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极度压抑、自卑、悲观,甚至出现讨好型人格;要么极度膨胀,跟父母一样容易情绪失控,本能地随时发泄心中的负能量,无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甚至,这种暴力意识会根植在他的骨子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演员陈乔恩从小经常被母亲家暴,她曾坦言:“我从小生活在恐惧中,我很怕我妈妈。因为我怕我妈随时会打我,总是感到压力很大。”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父母情绪失控,孩子生活得战战兢兢,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就会让父母的再度失控。在他们的生活中,永远都有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引爆,毁掉自己。

有一位教授问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要吼?”

学生说:“因为不冷静。”

教授又问:“为什么即使那人就在你面前,还要吼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却没有一个满意答案。教授解释说:“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会拉远。为了让对方听见,才必须吼。但吼的同时,人会更生气,心的距离更远,所以要更大声地吼。越生气,越大声,于是心更远,彼此更对立。”

所以家庭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失控的情绪。

情绪越失控,心和孩子离得就越远,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03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有调查显示,当父母心态平和,性情稳定时,孩子就会感到幸福。

情绪稳定的父母,心和孩子的心靠得最近,他们才能让更好地彼此理解孩,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所以家长首先要的就是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不要将孩子推给母亲,应该是夫妻共育

在很多情绪失控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失控的都是母亲,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母亲多为孩子养育的主导人,而父亲却处于缺席的状态。

妈妈每天忙工作,处理家务,带孩子,却不被丈夫理解,导致情绪压抑,很容易将这种不良情绪爆发在孩子的身上。

曾有一位爸爸向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请教:“教授,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帮儿子考上哈佛大学?”

教授回答:“从现在开始,你回家好好疼爱你的老婆。”

“为什么呢?”

“在美国,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家庭情绪稳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绪所预测。”

妻子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和氛围,而让妻子情绪稳定的最好方法,就是对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宠爱。不要将照顾孩子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父亲应该参与到育儿中,给妻子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妻子有缓和和释放情绪的机会。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2、找到不良情绪的源头

其实压力,是父母情绪失控的重要原因。而孩子的错误只是一个导火索。

如果因为家务太重,那就请丈夫或者家人帮忙分担。

如果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就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处理。

作为成年人,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将生活的不易怪罪到孩子身上,每一次吼孩子的时候,都先冷静想一想:究竟是真的因为对孩子不满?还是对生活不满而借机发泄?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3、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请思考一个问题:当你面对同事,面对老板,面对朋友的时候,你的情绪和口吻是什么样的?面对孩子呢?就开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吗?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喜欢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口吻,认为我是老子,你就得听我的。

你要明白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尊心。所有的沟通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你必须尊重他。

以尊重为前提,你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以前的你会说“干什么呢?能不能快点,找打吗?”现在的你可以说“宝贝,如果你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你今晚还有时间自由安排活动哦。”

当孩子感受到尊重时,孩子就会更从主观上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顺从你的安排。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4、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家长容易爆发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于孩子过于关心,也就是孩子的独立性太差,导致家长不得不停催促孩子,在催促的过程中,家长就很容易烦躁,发火。

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只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别人无法替代时,他才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更认真。

17岁少年跳桥自杀,家长,不要再让你失控的情绪成为劈向孩子的刀

冲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相反冲动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作为父母,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戒吼戒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地引导孩子,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正确地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