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公元1592年,即萬曆十九年,為了緩和國內矛盾和消耗各大名的軍力,野心勃勃的日本關白(相當於中國的丞相)豐成秀吉出兵朝鮮,目標直指大明,揭開了奠定日後東亞三百年格局的戰爭——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的序幕。

1592年三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三十萬五千人,其中十五萬八千人的陸軍部隊,在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的帶領下,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

此時的朝鮮,國內承平日久,武備鬆弛,加之宣祖李昖重文輕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三百多郡縣大多沒有設防,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毫無準備。

四月十四日,日軍在釜山登陸,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座城市。與此同時,負責海防的慶尚道水軍陷入了混亂,水軍長官棄戰自保,日軍迅速控制了慶尚道的海岸。

四月十七日,日軍後續的第二至第四軍團先後在釜山登陸,日軍連戰連勝,一路勢如破竹。

四月二十日,慶州、大邱淪陷

二十四日,尚州淪陷

二十七日,忠州淪陷

開戰不到半個月,日軍就如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了大半個朝鮮,所到之處,焚燒劫掠,無惡不作,僅僅在晉州就屠殺了朝鮮六萬平民。

戰爭的順利甚至讓日軍兩名先鋒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甚至玩起了競賽遊戲,看看是誰先進軍漢陽俘虜朝鮮王。

五月二日,開戰的僅僅第十九天,小西行長攻破朝鮮首都漢陽,但是搜遍了全城,也沒能搜到朝鮮王李昖。

那麼李昖到底在哪裡呢?

答曰:逃跑了。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宣祖李昖

這位朝鮮王打仗的本事稀疏的很,不過腳底抹油的功夫卻是一流,他先是到達平壤,後來又倉惶逃竄至中朝邊界的義州。

李昖雖然很平庸,但是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單憑朝鮮的軍隊是沒法擋住日本的虎狼之師,於是他多次派使節到明朝,請求明朝的救援。

為了力促明朝儘快出兵,李昖僅剩了一點節操也丟了個精光,他派出的使臣表示願意內附於明朝。

所謂內附,就等同於朝鮮成了明朝的一個省。

然而,朝鮮的告急讓大明朝廷難以相信,甚至有人說這是朝鮮和日本的密謀,誘拐明軍至朝鮮殲滅之,一時間朝鮮上下驚懼不寧。

時任兵部尚書石星通過沿海商人的消息和自己的幾次密訪,坐實了日軍佔領朝鮮,入侵明國的意圖。

"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三百五十年後,在震耳欲聾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聲中,中國的軍隊再次跨過鴨綠江,在朝鮮的土地上驅逐侵略者。

萬曆皇帝雖然是宅男一枚,整天窩在深宮不肯見朝臣,然而在關乎關乎國運存亡的大事中,萬曆可是絕不含糊的。

同年六月,萬曆帝下令出兵援助朝鮮。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萬曆

六月中旬,副總兵祖承訓率領的五千遼東軍抵達義州,血腥的平壤戰役和碧蹄館戰役即將展開。

擊潰過蒙古騎兵的祖承訓並沒有把日軍放在眼裡。然而,他很快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代價。

在輕信了日軍已經退守漢陽的消息後,祖承訓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帶兵進入了平壤。

小西行長率領的鐵炮隊輕易的就把祖承訓的騎兵包了餃子,激烈的巷戰過後,祖承訓僅率領數百騎兵突圍。

祖承訓的失敗讓大明朝野上下一片譁然,輸給蒙古人還能忍,輸給日本這種蠻夷之國讓大明的臉面何在?此時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紛紛上書要求出兵。

而此時琉球,菲律賓又傳來了日本要求其臣服納貢的消息,秀吉的野心也徹底激怒了萬曆。

很快,萬曆就讓豐成秀吉明白了什麼叫"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在經過短暫的休戰後,1592年十二月,明廷命兵部左侍郎宋應昌為備倭經略,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提督,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為副總兵官,率兵四萬三千人,在嚴寒之中踏兵踏過鴨綠江,進軍朝鮮。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李如松

1593年一月,第三次平壤戰爭正式打響。

李如松首先使用大將軍炮,佛郎機炮與霹靂炮等火器粉碎平壤城外圍防禦,隨後,明軍在火炮,毒矢,火矢的掩護下,由北,西,南三個方向發起進攻,迅速佔領了城門。

為了鼓舞全軍士氣,李如松親自上陣,兩軍火炮齊發,震天動地,戰況十分激烈,甚至李如松的坐騎也被流彈擊中倒下,李如柏的頭盔也被火繩槍射中,但兄弟二人毫無懼色,鎮定的指揮作戰。

同時,查大受,吳惟忠等部壓制住了北面的牡丹峰要塞,明軍勢不可擋,迅速攻佔了這座堅固的城池,光復了朝鮮的三都之一,此後的三百年,日軍再也沒能踏進平壤一步。

小西行長見大勢已去,率領殘部逃離平壤,然而沿途卻被李如松部下的伏兵伏擊,追擊的騎兵分路包抄,日軍潰不成軍。

平壤一戰,日軍一萬八千名士兵僅剩下六千六百名,明軍傷亡僅兩千餘人,大明鐵軍威震朝鮮!

稍作休整後,李如松立即揮師南下,入朝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收復平壤,開城兩都,以及黃海,京畿等五道,直指朝鮮首都——漢城。

為何李如松進軍如此神速?

答曰:日軍聞風而逃,明軍並未遇到大規模的抵抗。

震懾於李如松的威名和明軍的神勇,加上糧草不足,黑田長政放棄開陽撤回漢陽,隨後,總大將宇喜多秀家命令朝鮮北部的所有日軍全部撤回到漢城,軍議決定在漢城與明軍決一死戰。

為了防止城內的朝鮮平民和明軍互應,日軍殘忍的處死了城內所有的健康男性。

同樣擔心大軍補給的問題,李如松計劃速戰速決光復漢城,僅率領幾千遼東鐵騎突襲漢城。

在漢城外的郊區,查大受的前哨部隊與日軍小股部隊交戰,明軍大勝並斬首六百餘。

但是這次前哨戰讓日軍迅速做出了反應,枕戈待旦的日軍幾乎是傾巢而出,而此時李如松的大部隊也到達戰場,雙方在碧蹄館決一死戰。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碧蹄館之戰

碧蹄館附近地形崎嶇,不適合明軍的騎兵作戰,儘管如此,在虎蹲炮和神機箭的掩護下,明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然而,隨著日軍不斷的增援,雙方的兵力差距越來越大。明軍的主力部隊僅有三千餘人,而日軍卻足足有三萬人之多。

粟屋景雄,井上景貞分別領軍三千,形成左右夾擊之勢,企圖困死明軍,關鍵時刻,遼東鐵騎拿出了和蒙古人拼殺的血性,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鑿穿了日軍的防線。

打到最慘烈的時候,明軍僅剩下九百騎兵,彈丸火藥全部耗盡,但大明的軍旗始終不倒,始終飄揚在碧蹄館的上空。

可是日軍數量實在太多,明軍邊打邊退,最後退回了高陽城進行防守。

戰爭進行到了二十五的中午,李如松也快絕望了,關鍵時刻,大將楊元領兵五千馳援。李如松迅速發動了反擊,日軍以為明軍主力到了,紛紛後撤,明軍得以脫離戰場。

此戰,明軍傷亡兩千餘人,日軍損失超過八千人。

碧蹄館之戰不僅有效的殺傷了日軍,更重要的是,這次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極大的震懾了日軍,使其完全喪失了與明軍正面交鋒的信心。以至於明軍三萬人兵臨城下,守軍的十二萬日軍居然不敢出戰,雙方一度僵持不下。

然而,僵持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李如松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夜襲日軍糧倉龍山大倉,十萬石糧草,一夜之間,毀於一旦。

被毀糧草的日軍迅速陷入到混亂之中,被迫與中朝議和。四月十九日,李如松進入漢城。至此,除了全羅道和慶尚道的沿海地區為日軍所佔領,朝鮮其餘各道均被收復。

然而,由於四年後沈惟敬偽造和談條件的破產,認為自己受到矇騙的豐成秀吉被徹底激怒,1597年1月,秀吉以小早川秀秋為總大將,日軍起兵十四萬,直取朝鮮。

明朝此次反應迅速,以麻貴為總兵官,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備倭經略,領兵三萬人進入朝鮮。

由於朝鮮朝廷誤中日軍的反間計,剝奪了李舜臣的官位和指揮權,導致在漆川梁海戰中,日軍將元均指揮的朝鮮水師幾近全殲,並迅速攻佔了泗川、光州等地,包圍了南原。

南原守將楊元堅守數日,最終寡不敵眾不得不進行突圍,南原陷落。

南原的陷落打擊了周圍州縣守軍的士氣,加藤清正趁機攻佔了全州,至此,進軍漢城的路線暢通無阻。

朝鮮的局勢再度危如累卵。

1597年十月十六日,麻貴、楊鎬在朝鮮將領的建議下,命令解生摔兩千精銳部隊(後經增援到五千),配合兩千朝軍前往守衛漢陽南部的要塞稷山。

翌日,解生與日軍先鋒黑田長政、伊達政宗在稷山以北遭遇,解生率領明軍奮勇作戰,殲敵六千餘人,大敗日軍的第三軍團,這就是著名的稷山之戰

稷山之戰後,日軍再度後撤到南部的城市駐守。

元均在海戰的徹底失敗讓朝鮮再次啟用了李舜臣,節制三道水軍。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李舜臣

重掌水軍的李舜臣經過周密的部署,將日海軍引誘至水流湍急不定的鳴梁海峽,日本的尖底船在湍急的水流中操縱困難,隨後,事先佈置的鋼索在狹窄的海峽拉起,阻斷了日軍撤退路線。

十二艘戰船從山體後突然殺出,另有民船在遠方壯大聲勢,來島通總的先鋒部隊立即陷入混亂,三十餘艘戰艦被擊沉,自己也葬身海底。

鳴梁海之戰,朝軍一艘艦船未損,成就了李舜臣的海軍傳奇。

1598年初,聯軍的陸軍部隊將戰線推至到蔚山一帶,楊鎬保衛了加藤清正守衛的島山城。

可是由於楊鎬的貪功,明軍失去了總攻島山城的最好機會,日軍等來了救援,楊鎬也被召回國內,第一次蔚山之戰結束。

明廷新增五萬兵力給邢階,劉綎,並派出了陳璘,鄧子龍率領兩廣、江浙水軍前往朝鮮。

決戰一觸即發!

邢階將陸軍分為三路發動總攻:麻貴部攻蔚山,董一沅部攻泗川,劉綎部攻順天。

日軍此時的士氣仍然高漲,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守衛沿岸的倭城,明軍發動的第二次蔚山戰役以及泗川戰役未取得有效的進展。

然而,九月日本國內傳來的一個消息迅速讓日軍陷入了混亂。

1598年八月十八日,日本太閣(即豐成秀吉)在伏見城去世。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豐臣秀吉

十月,日軍分批從蔚山,釜山等地撤離,海軍從全羅道南部撤離。

早就埋伏好的李舜臣,陳璘,鄧子龍的水軍豈能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中朝聯軍截斷了前來救援的島津義弘,立花宗茂,脅坂安治所率領的水軍,雙方開始了激烈的交戰。

這便是著名的"露梁海戰"。

聯軍以一百五十艘戰船對戰幾乎動員全部力量的日軍水軍五百餘艘,雙方實力相差懸殊。

鄧子龍率先鋒部隊迂迴到後方封鎖海峽切斷敵人退路,陳璘正面迎敵,李舜臣從南邊觀音浦夾擊敵人。

午夜時分,島津義弘進入了聯軍的包圍圈,大戰一觸即發。

《懲毖錄》言"一時鳥銃齊發,聲震海中,飛丸落於水中者如雨",可見戰爭之激烈。

老將鄧子龍年逾七十,但意氣風發,率領精兵登艦殺敵,不料被豬隊友朝鮮海軍誤扔火器,老將壯烈犧牲。

日本第一次侵華戰爭!此役過後,日軍三百年不敢踏入中國

鄧子龍

戰鬥從午夜一直持續到中午,陳璘之子陳蠶率援軍趕到,此時,聯軍艦船在數量上已經取得了優勢。

面對更加優良的艦船和炮火,島津義弘無法再堅持下去,只得率殘部狼狽逃離。

此戰,日軍共損失戰船約三百艘,日本海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僥倖逃到陸地上的日軍也遭到了追擊。

1599年三月,明軍班師回朝,邢階獻上日軍戰俘,被割下的倭奴頭顱被傳送天下,萬曆皇帝親書《平倭詔》昭告天下:

"跳梁者,雖強必戮!"

至此,萬曆朝鮮戰爭,這場激烈的東亞國際戰爭,以中朝聯軍的勝利而告終,日本的侵華計劃在還未踏上大明的土地就已經破產,並在之後的三百年,再也不敢踏入朝鮮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