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是一场修行

精益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益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我从学习精益到从事精益,已经15年了,绝对的科班出身。15年的时间(working hours),是一万小时的三倍,但我仍然不敢说自己是一个世界级大师。因为,在精益的世界里,我还有太多太多的欠缺有待提升。

近三、四年来,各种荣誉加身,很多时候让我自己也不清醒了。“网红老师”、“美女专家”、“女神导师”、“金牌coach”,bla bla bla,叫得多了确实容易让人冲昏头脑,也容易让我成为众矢之的。

在这种时候,能偶遇两三个懂我内心的知己,愈感难得可贵。

例如,在这个获取知识成果仅仅“Ctrl C”+“Ctrl V”就可以的时代,谁还坚守原创培训?谁还能懂原创培训的不易?谁还能懂我为什么要坚守原创?

在这个工作绩效只看订单量的世界里,谁还允许我有时间原创?谁还能珍惜和保护我的原创精神?

可是越难,我就越要坚守。否则,怎说精益是一场孤独的修行呢?

幸好,我的自我定位不是一个抑郁的苦行僧,而是一个“知识与正能量转播者”。我多年来始终不间断的与他人分享,我想,这也是我在业界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精益修行的心得吧。也算作是给后来精益人的参考建议,个人愚见,权当抛砖引玉,请各位不吝指教才好。

第一,作为精益人,请勇敢的质疑一切、挑战现状,不屈服、不妥协。

第二,作为精益人,请放眼全局、系统思考。

第三,作为精益人,请虚怀若谷,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不要吝啬于分享给他人。

第四,作为精益人,请多多“走下去”、“走出去”——去业务部门、去生产现场、去客户前端。

第五,作为精益人,动笔分析之前,请尽可能真实的还原流程本来的面貌。

第六,作为精益人,请善用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第七,作为精益人,请持续改进、尽善尽美。

下面,我每一点分别展开来为大家谈:

第一,作为精益人,请勇敢的质疑一切、挑战现状,不屈服、不妥协。

说第一点,不得不分享一份我迄今为止看过的写得最棒的招聘JD,看到这样的JD我真是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简历投过去(老板我只是开个玩笑……我没投)。


精益是一场修行


我最欣赏这一句——“Challenges the status quo. Has the courage to take an unpopular stance. ”

我想,能写出这样一句话的用人者,是真的想清楚了,他需要的是什么人才。

一个inhouse的精益专家,在一个企业内部的地位总是要有些特殊的,因为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运营或职能部门,并且我们没有任何的daily routine,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公司所有的运营和职能部门持续改进、降本增效。所以,很多同事要问了:“谁需要你来帮我找问题啊?以前没有你,我们不是也运营得挺好么?”

您提出的所有痛点分析和建议,一定都会有人反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正因为如此,我想,每一个坚守做精益事业的人,才更加值得尊敬。

毕竟,没有人愿意“讨人嫌”。

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讨人嫌”,因为当您看不到自己的运营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帮您看到痛点;当您有了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懂最专业的方法论;当您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知道如何系统性的帮您进行项目管理;当您面临转型需要提升团队专业素养的时候,我还可以为您团队提供专业培训。这就是我的价值。


精益是一场修行


所以,精益人们,答应我,不管在这征途中有多少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跳出来反对您,请一定,不要放弃、不要屈服、不要妥协。

请一定,跟我一起坚持,请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第二,作为精益人,请放眼全局、系统思考。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是我们精益人的大忌。

精益转型,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必须有top down的规划、部署和执行才能成功。

有了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还不够,作为精益专家本人,您还必须有全局观和系统观才可。您必须从企业整条价值链的高度着眼,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到服务,综合平衡成本、质量、效率、安全、交付等等方面的最佳利益组合。

我看到太多客户企业的精益转型失败案例,多半源于目标设定的偏颇与片面。今年喊个“降低成本”的口号,明年又改成“质量至上”,后年又来了个“鼓励创新”。如同整风运动,年年大动干戈,搞得人困马乏,最后人人视精益如大敌,精益专家也只好卷铺盖走人。

呜呼悲哉!

第三,作为精益人,请虚怀若谷,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不要吝啬于分享给他人。

从我工作第一年成为讲师开始,我就不断的告诉我的学员:精益六西格玛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的工具箱。一个再资深的精益专家,都不敢说自己懂得全部的精益方法论和工具。因为根本没有“全部”这个概念,它在源源不断的吐故纳新。

再者,作为方法论的研究者,您也必须永远让自己保持与国际最先进的趋势接轨。在这个一日千里的时代,没有人愿意听您的滥调陈词。

因此,工作再忙,也请不要忘记持续自学、阅读、创作、交流。并且,不要吝啬于分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享出去,我们精益事业才有更广更深的影响力,不是吗?

第四,作为精益人,请多多“走下去”、“走出去”——去业务部门、去生产现场、去客户前端。

精益人,切记“闭门造车”。请走出去、走下去。

如果您是inhouse精益专家,请去业务部门和生产现场,去调研、去访谈、去观察、去参与他们的例会、去亲自测量数据,了解业务部门的痛点到底在哪里;

如果您是和我一样的外部咨询顾问,请去客户前端和客户生产现场,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客户运营和管理问题。

唯有如此,您才能找到症结之所在,也才能对症下药。

第五,作为精益人,动笔分析之前,请尽可能真实的还原流程本来的面貌。

作为第四点的补充,还是不得不提,请让流程还原出它本来的样子。

这个“本来的样子”,不是您主观臆测的、不是您道听途说的、更不是您希望它成为的样子,而且它本来真实的样子。

事实证明,这很难。

在我这么多年来辅导学员做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学员们最经常犯的两个错误是:

一、在绘制as-is流程图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带进去,反应的不是真实现状了,而是自己脑补的状态;

二、容易忽略自己熟视无睹的状态或问题点。所以这就又回到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请质疑一切。不管它有没有问题,请把这个细节画出来。如果您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更无从谈起找到问题点了。

第六,作为精益人,请善用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我相信,作为任何一个精益顾问,您自己的电脑里一定都存着一套属于您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模板。

而我个人认为,一个专业顾问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我们做事首先找方法,而普通人做事容易直接陷入问题本身的泥沼。

所以,请您把手头所有的方法和工具模板都整理整理,什么问题该用什么工具;什么阶段该用什么方法。您都应该如数家珍、游刃有余。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精益人。

第七,作为精益人,请持续改进、尽善尽美。

第七点,我已经在我各种讲座、论坛和培训中说了太多太多了。如果您没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那么我建议您不要从事精益。

精益是“精益求精”的前两个字,顾名思义,已经无需多言了。

从2010年开始,我的所有邮件签名都是:“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昨天,我的一个学员给我发微信说:俞老师,您并不孤独,因为我们懂您。

我深感欣慰,有了这句话,一切都值了。

祝大家冬安。

俞璇 敬上

精益是一场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