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是一場修行

精益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益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我從學習精益到從事精益,已經15年了,絕對的科班出身。15年的時間(working hours),是一萬小時的三倍,但我仍然不敢說自己是一個世界級大師。因為,在精益的世界裡,我還有太多太多的欠缺有待提升。

近三、四年來,各種榮譽加身,很多時候讓我自己也不清醒了。“網紅老師”、“美女專家”、“女神導師”、“金牌coach”,bla bla bla,叫得多了確實容易讓人衝昏頭腦,也容易讓我成為眾矢之的。

在這種時候,能偶遇兩三個懂我內心的知己,愈感難得可貴。

例如,在這個獲取知識成果僅僅“Ctrl C”+“Ctrl V”就可以的時代,誰還堅守原創培訓?誰還能懂原創培訓的不易?誰還能懂我為什麼要堅守原創?

在這個工作績效只看訂單量的世界裡,誰還允許我有時間原創?誰還能珍惜和保護我的原創精神?

可是越難,我就越要堅守。否則,怎說精益是一場孤獨的修行呢?

幸好,我的自我定位不是一個抑鬱的苦行僧,而是一個“知識與正能量轉播者”。我多年來始終不間斷的與他人分享,我想,這也是我在業界得到諸多好評的原因之一吧。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精益修行的心得吧。也算作是給後來精益人的參考建議,個人愚見,權當拋磚引玉,請各位不吝指教才好。

第一,作為精益人,請勇敢的質疑一切、挑戰現狀,不屈服、不妥協。

第二,作為精益人,請放眼全局、系統思考。

第三,作為精益人,請虛懷若谷,持續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並不要吝嗇於分享給他人。

第四,作為精益人,請多多“走下去”、“走出去”——去業務部門、去生產現場、去客戶前端。

第五,作為精益人,動筆分析之前,請儘可能真實的還原流程本來的面貌。

第六,作為精益人,請善用自己的方法論和工具箱。

第七,作為精益人,請持續改進、盡善盡美。

下面,我每一點分別展開來為大家談:

第一,作為精益人,請勇敢的質疑一切、挑戰現狀,不屈服、不妥協。

說第一點,不得不分享一份我迄今為止看過的寫得最棒的招聘JD,看到這樣的JD我真是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簡歷投過去(老闆我只是開個玩笑……我沒投)。


精益是一場修行


我最欣賞這一句——“Challenges the status quo. Has the courage to take an unpopular stance. ”

我想,能寫出這樣一句話的用人者,是真的想清楚了,他需要的是什麼人才。

一個inhouse的精益專家,在一個企業內部的地位總是要有些特殊的,因為我們不屬於任何一個運營或職能部門,並且我們沒有任何的daily routine,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公司所有的運營和職能部門持續改進、降本增效。所以,很多同事要問了:“誰需要你來幫我找問題啊?以前沒有你,我們不是也運營得挺好麼?”

您提出的所有痛點分析和建議,一定都會有人反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但正因為如此,我想,每一個堅守做精益事業的人,才更加值得尊敬。

畢竟,沒有人願意“討人嫌”。

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討人嫌”,因為當您看不到自己的運營問題的時候,我可以幫您看到痛點;當您有了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時候,我懂最專業的方法論;當您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知道如何系統性的幫您進行項目管理;當您面臨轉型需要提升團隊專業素養的時候,我還可以為您團隊提供專業培訓。這就是我的價值。


精益是一場修行


所以,精益人們,答應我,不管在這征途中有多少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跳出來反對您,請一定,不要放棄、不要屈服、不要妥協。

請一定,跟我一起堅持,請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第二,作為精益人,請放眼全局、系統思考。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是我們精益人的大忌。

精益轉型,是企業的一把手工程,必須有top down的規劃、部署和執行才能成功。

有了一把手的重視和支持還不夠,作為精益專家本人,您還必須有全局觀和系統觀才可。您必須從企業整條價值鏈的高度著眼,從研發、設計、採購、生產、包裝、倉儲物流到服務,綜合平衡成本、質量、效率、安全、交付等等方面的最佳利益組合。

我看到太多客戶企業的精益轉型失敗案例,多半源於目標設定的偏頗與片面。今年喊個“降低成本”的口號,明年又改成“質量至上”,後年又來了個“鼓勵創新”。如同整風運動,年年大動干戈,搞得人困馬乏,最後人人視精益如大敵,精益專家也只好捲鋪蓋走人。

嗚呼悲哉!

第三,作為精益人,請虛懷若谷,持續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並不要吝嗇於分享給他人。

從我工作第一年成為講師開始,我就不斷的告訴我的學員:精益六西格瑪是一個開放的、無邊界的工具箱。一個再資深的精益專家,都不敢說自己懂得全部的精益方法論和工具。因為根本沒有“全部”這個概念,它在源源不斷的吐故納新。

再者,作為方法論的研究者,您也必須永遠讓自己保持與國際最先進的趨勢接軌。在這個一日千里的時代,沒有人願意聽您的濫調陳詞。

因此,工作再忙,也請不要忘記持續自學、閱讀、創作、交流。並且,不要吝嗇於分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分享出去,我們精益事業才有更廣更深的影響力,不是嗎?

第四,作為精益人,請多多“走下去”、“走出去”——去業務部門、去生產現場、去客戶前端。

精益人,切記“閉門造車”。請走出去、走下去。

如果您是inhouse精益專家,請去業務部門和生產現場,去調研、去訪談、去觀察、去參與他們的例會、去親自測量數據,瞭解業務部門的痛點到底在哪裡;

如果您是和我一樣的外部諮詢顧問,請去客戶前端和客戶生產現場,瞭解客戶真實需求、客戶運營和管理問題。

唯有如此,您才能找到癥結之所在,也才能對症下藥。

第五,作為精益人,動筆分析之前,請儘可能真實的還原流程本來的面貌。

作為第四點的補充,還是不得不提,請讓流程還原出它本來的樣子。

這個“本來的樣子”,不是您主觀臆測的、不是您道聽途說的、更不是您希望它成為的樣子,而且它本來真實的樣子。

事實證明,這很難。

在我這麼多年來輔導學員做項目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學員們最經常犯的兩個錯誤是:

一、在繪製as-is流程圖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帶進去,反應的不是真實現狀了,而是自己腦補的狀態;

二、容易忽略自己熟視無睹的狀態或問題點。所以這就又回到我提出的第一個建議:請質疑一切。不管它有沒有問題,請把這個細節畫出來。如果您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更無從談起找到問題點了。

第六,作為精益人,請善用自己的方法論和工具箱。

我相信,作為任何一個精益顧問,您自己的電腦裡一定都存著一套屬於您自己的方法論和工具模板。

而我個人認為,一個專業顧問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我們做事首先找方法,而普通人做事容易直接陷入問題本身的泥沼。

所以,請您把手頭所有的方法和工具模板都整理整理,什麼問題該用什麼工具;什麼階段該用什麼方法。您都應該如數家珍、遊刃有餘。

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精益人。

第七,作為精益人,請持續改進、盡善盡美。

第七點,我已經在我各種講座、論壇和培訓中說了太多太多了。如果您沒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那麼我建議您不要從事精益。

精益是“精益求精”的前兩個字,顧名思義,已經無需多言了。

從2010年開始,我的所有郵件簽名都是:“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昨天,我的一個學員給我發微信說:俞老師,您並不孤獨,因為我們懂您。

我深感欣慰,有了這句話,一切都值了。

祝大家冬安。

俞璇 敬上

精益是一場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