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明知必败的士兵,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战斗的?

用户65262218


明知必败还要去打的这种仗一般不会有,多数情况下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决战。

其实明知必败还去打的这种仗,多数情况下出现在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败局的情况下做的一个最后一搏。通常在还可以打的战争中,是不会出现明知必败,还和敌人硬拼的战斗的。


尊严

我们先看这种仗的背景是什么,参考四行仓库之战,那会儿国军已经撤退了,就剩下四行仓库里那几百个人,号称八百壮士,和日军对抗。这种仗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胜算,大势已去,就剩那几个人,已经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这种仗,其实打的就是一个尊严。军人的荣誉感和尊严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仗不能输,尊严也不能丢。在战争中,很多时候,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军人,他的这个军人称呼就是一个荣誉。

仗打输了,你人活着,这叫苟且偷生。中国人讲的是,人死事小,失节事大。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气节。这种大势已去的仗,打输了,没死,就是俘虏当俘虏在东方人眼里就是耻辱。

而且当了俘虏,自己根本就主宰不了自己的未来,在敌人手中,只有屈辱的活着。苟且之下,不如一死痛快。死了,一了百了,还留个英雄的称号,投降,太屈辱,不划算。

投降更可怕

我们看国会大厦之战,里面仅仅2000党卫军,在苏军进攻之时并没有后退,在柏林,很多党卫军士兵都是缩在角落里和苏军对抗。他们清楚的是一件事,他们是党卫军,罪恶滔天,被俘虏了,苏联人不会放过他们。与其被折磨死,还不如战死沙场。



二战期间,苏联人对待战俘的处置办法就是,送到西伯利亚,劳改。在西伯利亚,死掉的日军德军数不胜数。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强制劳动,稍微出格一点,等待的就是一梭子子弹。即便安安分分,还是可能被杀。


事实上,在战场上,穷途末路的士兵往往都会做最后一搏。做最后一搏,为的是尊严,为的是一线生机。曾经苏军围困德军意军,意大利士兵果断投降,结果苏军拒绝,恼羞成怒的意大利人立马上刺刀和苏军拼了,然后跑了。


军武文斋


那要看是怎样的战争,是不义的战争还是保家卫国的战争。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人格。”

寸性奇,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于中条山一战战死,其父恨自己年逾八十无力报国绝食而死。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远征军200师师长,远赴缅甸参战,于孟关战死。

“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

佟麟阁,二十九军副军长,七七事变后战死。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三十三集团军司令,战死于襄阳。

……

国难之时,将军尚且如此,士兵岂能贪生?纵然有汉奸之流,若不是舍命报国者众,岂能有今日华夏?

说实在的,我一东北人,一到冬天捂三层都冷,不爱出屋。

而那个叫杨靖宇的男人,在雪山上饥寒交迫仍然在战斗,直到弹尽粮绝,他对着投敌的老乡说: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历史区的哈士奇


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吧,看过亮剑的都知道,明知是死也要亮剑,第一是责任,作为军人的职责,第二是民族,一个民族特有的气质,国难当头时,我们就要拿出应有的气概,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


小土妞萌萌哒


这要看是那国军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作战和他们的信仰,我在想现在的中国军人遇到这样的事会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最起码在近几年的消防战士的身上就起现了这种精神。


大山229688322


上过战场的都知道,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不是不想活着,是俘虏后还不如死,虐待的滋味让你想死死不了


满汉全席真好吃


怀着垂死挣扎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