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人借钱也要让孩子读书?

海藻微视野


我读高中时,遇到了高考全国统一招生,这就给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机会,只要自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或中专就能跳出农门,成为挣工资的工作人员,因为那时高校或中专毕业是包分配的,在此之前实行的是推荐制,招的是工农兵大学生,对于普通农家子弟来说是没有机会的。有了机会,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争取过上挣工资的生活。可那时家里确实困难,虽然不收学费,可每月八块钱的生活费也没有呀,记得当时母亲说了一句话“儿子,只要你努力考大学,就是借钱也会供你上”,母亲的话激励了我,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教师,等我工作后挣到了工资才将借得钱还上。现在回想起来,是母亲话才坚定了我考上大学的理想。

过去是这样,现在许多的农村人也是这样,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借钱也要供孩子上学。之所以这样,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城乡仍存着巨大差距,在农村种田,仍难以过去富裕的日子,外出打工仍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通过高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仍是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农民从自身的切实经历中,深感没有较高的学历,在当今社会,想取得人生的成功是很难的。

(三)望子成龙的梦想,使得农民就是借钱也要供孩子上学。

(四)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在现在的农村仍根深蒂固。谁家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那是感到荣耀的事情。

(五)现实也告诉了人们,有些人通过上大学,的确也改变了命运。看到村子里有的青年人通过上大学事业有成,所以就是借钱也要让孩子上学。

总而言之,由于现阶段,通过上大学仍是改变农民子弟命运的重要途径,所以农村人借钱也要供孩子上学。



春日之虎


主要是孩子他自己想读书,虽说出生农村。总不能因为这个原因,不让孩子读书吧?

我姑妈生了3个孩子,都爱读书。表哥他们三兄妹小学的时候读书真的是借钱读书的。


表哥考上高中的时候,姑妈就让他别读了。说他是农村的孩子,读那么多书也没用。将来还是要在家里种田,表哥说就是不想留在农村种田,才要读书,才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

高中三年,都是靠亲戚救济表哥他才完成顺利考上大学。大学4年的学费是表妹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只身一人去打工赚给表哥的。


表哥大学毕业后,最小的表弟又考上本一。表弟读了 4年本科,学费都是表哥出的。无奈表弟专业不好找工作,又继续读了3年博士,学费都是表哥赞助的。今年表弟博士毕业,也顺利进去一家好的单位。

现在姑妈终于苦尽甘来,经常说当年还好没有放弃他们的学业,还好坚持下来了。


是的,孩子愿意读书,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里,不管贫困与富有,作为家长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读书。这样孩子,和家长都不会有遗憾!


LUO宝


不请自来,我就不讲我自己了,我就一个大专毕业。(我们一大家子目前唯一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讲一个我们村的吧,我跟他二哥同岁,也是好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这一家三个兄弟,老大初中毕业,在家里搞装修维生;老二在省城上班,也是大专毕业;老三是目前我知道的唯一一个从农村家庭出来的,世界顶级大学的博士后(常春藤名校联盟)。因为兄弟众多,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都是早早的不上学了,可是他们家不一样,老二、老三都上学,老三是北大的硕博连读,博士后去美国公费留学(环境保护方面的),去年河南鼓励人才返乡,副省长都去请他家人联系老三回来,工作、房子、钱都给的,可是老三在美国还想继续学习,好好搞环保知识。

老二几年前就说:老三在北大读书时,春节回家给他老爸买的茅台酒。可见在国内上学时就不缺钱,如今在美国读博士后,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学的还是最吃香的环保。

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这是我们村最牛逼的大学生。

(其他不多说了,估计有人能猜出来我说的是谁啦)。



我是俺们村最穷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在现在的农村,不是有些农村朋友,还是大部分农村朋友,尽管自己没有多少钱,为了孩子读书也会去借钱!



读书干什么,就是为了孩子今后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我原来住的老小区里,有不少家是从农村上来的租房户。他们搬到城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的。

时间长了,我和他们就熟悉了。在他们中间,有的在外边打工,有的在本地干建筑工,有的在外跑汽车运输等。

时间一长,和他们最多的话是,自己年纪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自己读不起书。或者是因为自己,从小不认真读书。到了自己成年了,现在才知道读书是好的!

现在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再走从前的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自己吃辛受苦,也要供孩子读书上学。从今往后,再不好好读书是没有出息的。现在的人们,都懂得读书的道理了!


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是我家困难的时间。我家老太婆(连云港方言,老婆)刚刚退休,退休金拿的很少。当时我所在单位面临倒闭破产,应该说家中生活还是比较困难。

就在这个时候,老太婆娘家的农村远房亲戚上门,他是从来没有来过的。原来他的女儿考上大学,东凑西凑,没有把学费凑足。当时还没有大学助学贷款,照他的话来讲,他是厚着脸上门来的。

你怎么能说这个话?谁叫咱们是亲戚!

我问老太婆家里还有多少钱,老太婆悄悄告诉我,儿子刚刚结完婚,家里的那么点老底儿早就用完了。还有就是刚领来的退休钱,你要借给他钱,这个月的生活怎么办?

老太婆还是通情达理的,两人一商量,老婆和和气气地拿出钱,把钱交到了亲友的手中,他高兴得谢天谢地,留他吃饭不吃就走了!

人做好事,不问前程!这是连云港一带人的一句老话。尽管那个月我们生活很困难,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正如我们的心愿,这个孩子还是挺有出息的。在大学里刻苦学习,以后留校有了好的工作。人就是这样的,你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那个孩子工作以后,从来就没有忘记我们!

在今天的社会里,虽然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但是时代不同了,科技发展了,需要更高级的科技人才。所以,要想有好的工作,不努力认真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在今天的农村,其实城市也是这样,为了让孩子去读书,不惜到处去借钱。其实这也是投资,这是一个人才的投资,是一个长远的投资。

一个家庭既然做到这样,孩子长大会对父母诚心诚意感谢的,当然做父母的一生,自己也就问心无愧了!

感谢您对九文天下三农问答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您评论留言!谢谢!


九文天下


这是农村人的传统,尤其是家里那种喜欢读书的并且成绩不错的孩子,大家所熟知的商界大佬刘强东和俞敏洪就是典型从农村出来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和最后创业成功的典型。

在1992年的时候刘强东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他拿着亲戚们凑齐的500元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算是非常励志的实际;俞敏洪则是三次参加高考进入了北京大学里面,我不知道俞敏洪当初读高中大学有没有向亲戚朋友借钱。

总之一句话,能够借钱让孩子读书的家长绝对是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那种山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成绩不错的那种。

反正我看了以俞敏洪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的成冬青,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第二次高考落榜,他母亲召集亲戚开家庭会议最后借钱让其复读的事情。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刻“外国人不理解的是,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成冬青就是这么一个人”。这句台词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以至于看了这部电影这么长时间依旧还记得。

最近这两年在网上出现了关于农村学生读大学的几个论断:

1、 读书无用论

2、 寒门难出贵子论

3、 农村家庭读大学致贫论

以上这些说法根本就是不对的。

现在大学的学费一本二本专科每一年的学费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包括每年900元的住宿费,最多也就在8000元,但是三本的学费就更加贵了,就我知道甘肃兰州的三本院校现在的学费是每年12000至15000元,住宿费每年900元,光学费一年就是其他批次院校的两倍,要说农村学生读三本,是会导致有些贫困家庭致贫的,建议上好一些的专科学校,比如师专、医专就很不错。

至于一本和二本以及专科并不能见得致贫,一般农村的孩子在每个月的生活费上大多数是比较节约的,除过那些网上爆出来的个别不好的现象。

农村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上了大学之后的借钱读书,因为大学的学费贵啊,而每年交学费的时候大多数庄稼还没有成熟,因此每一年的经济收入还没有来,所以是要借钱读书的,我那时候上大学也是老爸借的钱读的,说来有些惭愧。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1994年的时候毕业于西北一个五险城市的师专,但是家里也贫困,于是借钱读书,考取专升本,本科三年的学费第一年是家里借的,其他两年的学费是自己赚的,然后这位老师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在2015年的时候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现在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好老师,我就佩服这样的人。

在社会上着两年,我有很深的感触,农村的大学生就要好好的读书,高中生更加应该这样,在高中的时候好好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这样花的钱比较少一些,如果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只是读了一个一般的,建议好好读书,考研究生、考教师、考公务员、考医生,因为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只有好好读书,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即使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借钱给你读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取我上面所说的,这样你的人生道路才能够越走越顺利。


宁宁说的话


楼主说的是高中和大学的阶段吧,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个阶段暂时花费还不会太高,如果要读好一点的学校,就还是得花一大笔钱的。当然,我发觉现在幼儿园阶段也挺费钱的。

首先,不管农村还是城市,能让子女读好一点的学校,受好一点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最好的负责。

我是一个高中辍学的人,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培养不了我读大学。所以,只能选择出来打工了。从19岁出来上班到今年30岁,也打工了快十几年了、然而我目前的现状,还是一无所有,负债三万。前阵子结婚还要父母操心借钱来办,想想心里有时蛮心酸的。

目前在印刷厂做一名司机兼打杂的工作,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虽然时间性短,但工作强度蛮大的。每天没货送就得在厂里帮忙拆盒子,发货的时候还要搬货,每到下班感觉累的都快虚脱了。但是生活还是得过,要赚钱养家没办法,得刻苦坚持。

我们的出生环境是我们没办法去改变的,这就是命运。我一直信命,但我不认命。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终点站了,家里有钱,而我们的起点有时候确实也比人低了太低太低。但是人比人气死人,所以做人还是知足常乐好,人生短短几十年,反正时间是公平的,只是过的感受不太一样。

我觉得出来社会那么多年,深刻体会到人的一技之长有多重要。不管你读书好坏,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好好去专供一行。以后出来工作或者创业都不会太吃亏。像现在赚钱的行业,比如妇产科大夫,牙医,网络工程师什么的。很多时候自己去消费的时候看到昂贵的价格才想到如果自己会做这一行那该有多好。

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命!不管你读书好坏,首先还是得先学会做人。其他交给天意。



辉煌时刻888zh


其实我很少,也不愿意在之类平台分享我们家六个孩子借钱上大学时的事,今天看到这个问题,一时冲动使然,就说说吧,在此,也借这个平台向我年迈的父母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关话题,我在我头条号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我骄傲,我来自农村,出自寒门,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如果感兴趣可关注我的头条号:初心微视界

生养之恩不言谢。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母鸡都会,关键是教育他们。”爱,并教育,这就是我父母的特别之处。

我们家就在农村,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共六个孩子,四个女孩,两个男孩,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老妈,没有因为我们四个是女孩而重男轻女,把六个孩子全部都送到了当时人人都羡慕的象牙塔。

农村家里穷可想而知,可无论谁都想不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是如何把六个孩子推出农门,个个都上完大学的吧?

记忆长河中,老爸一年四季从来都没有清闲的时候,除了种地,种些经济作物换成钱外,冬季老爸每天都出去卖糖葫芦,卖苹果,老妈在家里喂猪,养兔子。

可是,这么多孩子的花销远不止老俩挣那点钱能供给过来啊,老爸就在银行贷款供我们上学。

我不想再让父母那么辛苦,就提出来不上学了,老妈把邻居家借回来的50块钱偷偷放到柜子里,然后故意对着我从柜子里再把钱拿出来,说,你瞧,咱们有钱,别想那么多。我能做的就是咬牙赶紧考上工作,以解家里燃眉之急。

就这样,老大考上工作后帮家里再供下面的弟弟妹妹上学,等到家里最小的弟弟工作后,我们才齐心协力把银行的贷款还清。

想想当年的窘迫状,现在还想哭。如今好了,我们六个分别从事着医学,老师,工程等各个行业的工作,都在自己的领域小有建树,父母也被接到我们所在城市和孩子在一起颐养天年。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当年父母借钱让我们上了大学。否则,我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所有的收成还得靠天开恩,哪怕一点点的天灾都会让农民颗粒无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当年老妈经常给我们教导的一句话,现在看来照样适用,哪怕当个农民,也要当个有文化的农民。

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农村人借钱也要让孩子读书了吧?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没有之一。


初心微视界


我就是父母借钱读书的受益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读书是几十年来,包括目前磨平城乡差别,让农村孩子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最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的捷径。所以有无数农村的父母宁可省吃俭用,甚至借钱也要供孩子读书。其实他们不求回报,只是想让孩子有出息。

我家在辽宁农村,记得小时候妈妈就经常和我说一定要读好书,不然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我家不富裕,父母供我和妹妹读书,到我上高中时家里就已经没有钱了,但是他们从来不让我和妹妹知道父母的难处。有一次,要开学了,我干农活儿回家的时候碰巧听到父亲说邻居二大爷家里最近也没钱,借不了我们家,母亲急得要哭说明天去趟外村的亲戚家去借钱。

听到他们的难处当时我就哭了,我说我不读书了,和你们一起赚钱供妹妹,当时母亲也哭了,她严厉的批评了我:“我们这么多年都坚持了,就是为了你们有出息,怎么这么轻易就放弃,你对得起我们吗?读好书是你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拿着父母借来的钱再次迈入校门,我和妹妹学习的动力更足了。2008年我考上了大学,妹妹2010年上了大学,我们俩到大学之后再没有用父母借钱,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和助学贷款顺利读完大学。

2003年我工作第二年,把父母接到了我工作的城市,妹妹毕业后也留在同一个城市。我们一家人通过父母借钱供我们读书,改变了命运和生活轨迹。

农村父母真的不容易,咱们农村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






农记猴哥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以下是我的真实的故事,希望能帮助你。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今年我刚考上大学,父母的艰辛确实得到了一点回报,我最高兴的不是考上了大学,而是他们终于能松一口气。去年暑假国庆节回家再次感慨他们的生活:年年岁岁苦耕耘,岁岁年年耕耘苦,天无情,人有意!问君到何日,叹此遥无期!

如果你来自农村想必你听到过最多的是这句话:要好好学习,不然像我们一样没日没夜的干活。 爸爸没文化,可是他一直鼓励我学习,我每天第一个到教室,迅速拿起作文书,开始津津有味的读,300字作文选,400字作文选……假期里自己在家里读书,以至与我出家门时乡们都拿我开玩笑。“大闺女出门了。”正如语文课本上所写:勤能朴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自己终于拿到了奖状。像吃了蜜一样甜,晚上饭桌子上摆满了我最爱吃的的菜,妈妈不停的为我加菜,为我盛汤,而爸爸反而心事重重,不停地满上小酒,半夜里,隐隐约约的听到他们在谈话。 “你怎么了,孩子多出息啊,怎么不高兴啊 哎,咱家以后没钱供他读书,上大学要花很多钱,咱家欠着这么多钱,他现在这么出息,这该怎么办呢,哎。"爸爸叹了口气

“咱两个没文化,怎么能让孩子想我们一样。天天干着受罪的话呢?”

那一天晚上我留下了无声的眼泪。

转瞬间到了高考后,回头一看,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自己考上了如今的大学,即欣喜又有些担心,八月的一个闷热的晚上,一家人在房顶上乘凉。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我感受到了希望,美丽却遥远。我有些忐忑,不是因为人生道路,而是因为学费的事,长痛不如短痛,我只好向他们吐露心生。

“爸,快要开学了。”

“不还早着的吗?”

“是,还得一个多月早着呢。”

“交多少学费?”

“有点多,爸,要不——”

“咋啦?”

“要不我打工去吧。”我小声说道。

说过之后非常后悔,他们供我读书这么多年了,他们吃过太多的苦,都是为了我,有一次从学校回来,事先没打电话,看到他们在吃中午饭,一碗茄子,一盘咸菜,几个馒头,平时他们给我打电话,常说,别省钱,别饿着了。如今看到他们的午餐,内心甚是酸楚。

"啥?爸爸一脸吃惊的看着我。"不上学干啥去,不上学怎么会有出息,像我们一样天天累的死去活来?”

"你就别想了,不用担心,我和你爸两个人能行的,别傻了。”妈妈终于开口了,我能嗅出妈妈脸上和汗水不一样的液体在划过她的焦脆的脸庞。

“钱的事就不用提了,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爸爸坚定的说。”

每天的清晨你或许在美梦中呼呼大睡,而农田上总有两个人辛勤的干着农活,每天的中午,你或许在纠结吃什么,而总有两个人面对着一碗咸菜和炒的素菜相互推让,每天的夜晚,当疲惫的你伸了伸懒腰,而总有两个人伴随落日着刚从地里回来,这是因为我是他们的盼头。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当时就想人不能抱怨命运,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或许你会想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就是类似于放羊,卖钱,娶媳妇,生娃,放羊的循环吗?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对我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光放热,活出自己的精彩。另外,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人无私的帮助深深烙在我心里,留下感恩两字。

农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受苦,他们坚定认为孩子不能输在教育上。 在他们看来: 教育是孩子出人头地的的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读书。


另外我还想说明一点:人们常说:上大学有啥用?还没我没上过学的工资高。著名教育家王金战就说:把高考看做对自己的一次磨砺,挑战自己的机会, 很多事,看似不可能,但是倾其所有去努力,哪怕最后输了,也姿态漂亮,赢得尊重,这个过程于己,也是一种磨练和突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算以后考上了大学,没有这种拼搏劲,以后什么也干不成,大学还不如不上。一些考上北清的高材生跳楼自杀,就算考上了又有什么用呢? 大学给了你学习知识的机会,你以后看问题会看的更远,分析的更透彻,站的高才能看的远!


一只特立独行的卷毛猪


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弥补自己身上的遗憾。我生长在农村,从小父亲嘴边都有这么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得让孩子上学。老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因为是家中长子,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被迫辍学,但我知道,父亲对于学习的热爱,一直都有。所以,不管多穷,他都不能让历史重演,一定送我们去读书。

其二,这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小时候家里贫困,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赚的钱也只够开销。“好好读书,以后就不用像我跟你爸一样这么累了”。我妈经常这样教育我们,长了知识,上了大学,才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炫耀的事情。我记得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老爹兴奋的逢人便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供出来两个大学生啦。是的,他们辛苦一辈子,就想抬头挺胸做人,而我们,就是他们的骄傲。

其三,读了书,眼界不一样,日子也会不一样。我得邻居很多都让孩子上完高中辍学,说的是女孩子读的书够用就好了。但我爸却坚决让我们读书,却没有给任何压力,只是告诫我们:多读书,以后少走弯路。虽然我跟我姐都上了大学,但在村里人眼里,我爸的钱算是打水漂了。“花了那么多钱,最后姑娘不得嫁别人家吗?”事实却不是如此。当别的父母都在辛苦忙碌带孙子的时候,我带着爸妈出去游玩,羡慕了一圈人。我爸感叹:还是读书好啊,一点也不后悔。

其实,读不读书,终点在于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