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公元759年,唐代大詩人杜甫入蜀,輾轉來到成都並營建成都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近四年時間,是他漂泊動盪的後半生中難得的溫暖時光。成都,這個城市以她的寬厚和溫潤,接納了這位悲天憫人的詩人;而詩人也以詩歌的方式,為這個城市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中,“窗含西嶺千秋雪”是描述成都與雪山關係流傳最廣的詩句。

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在一千二百多年之後,利用現代影像技術,一群有情懷的雪山愛好者,在成都拍攝下大量的雪山照片、視頻,為這個城市接續下這段千年“雪山情緣”。他們的雪山“再發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人們重新認識成都這個城市,甚至為成都這個城市的規劃帶來了新的思路。2018年7月,《成都市城市景觀風貌條例(草案)》中明確提出“保護重點地區天際輪廓線和重要觀山視域廊道,嚴格控制建築高度、密度、體量、色彩等。”在成都遙望雪山,已成為成都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

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為紀念杜甫來到成都1260年,同時讓更多的朋友關注我們生活的生態環境,在2019年世界地球日到來前夕,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合在成都遙望雪山群,共同舉辦了題為《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的分享會,來自成都知名觀山社群“在成都遙望雪山群”的幾位群員,從觀山、文史、生態保護等角度做了相關分享。

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攝影師廖鐵軍、拂曉風清分別帶來了自己近期的觀山視頻、觀山圖片。接著,攝影師張巍以“昔日古人吟詩描雪山,今朝數據分析科學觀”為題做分享。他首先介紹了關於成都看雪山的古詩詞,接著以大量的數據,概括了成都觀山的發展階段,闡釋了觀山與二十四節氣的關係,分析了影響觀山的眾多因素:降雨、風力、溫溼度、空氣質量等。他指出,未來觀山的科學化和數據化還可以進一步探索。被群友稱為“學霸”的趙華身兼環境工程師、文史專家身份為一體。他帶來的題目是“詩和遠方——在草堂遙望雪山”。趙華首先從大量的詩詞和歷史文史資料、歷史遺址等入手,考據杜甫草堂的位置;其次,以大量的數學、物理計算,指出在成都遙望雪山,並非“海市蜃樓”,不僅可以準確計算出遙望的是哪座山,還可以計算其與成都的距離,在成都可以看到的雪山的可見高度等等。在大量的數據之外,趙華還風趣地講解一些歷史小故事:如杜甫在成都3年9個月,寫詩200多首,堪稱每週一歌。王羲之想來成都看雪山,沒有來成;而杜甫來了成都並看成了,可謂是詩聖與書聖跨時空的較勁。最後野生動物攝影師、博物旅行領隊鄒滔,曾經50次去到貢嘎山區,參與貢嘎山地區的珍稀動植物保護工作。他以“貢嘎山:蜀山之王的榮光”為題,講解了貢嘎山的考察歷史,指出作為地球最東端的7000米級山峰,其在生物多樣性上具有世界級價值。鄒滔大量展示了自己拍攝的貢嘎山地區的珍稀動物、植物照片,如水母雪兔子、西藏杓蘭、白腹錦雞、大群的岩羊等等。鄒滔指出,保護生態,也應該從當地的文化傳統中吸取力量;他同時希望大家在觀雪山的時候,也關注雪山下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

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兩個半小時的分享會,現場觀眾們聽得如痴如醉、掌聲不斷,紛紛表示此次分享會讓人受益匪淺,彷彿穿越千年與杜甫隔空對話,並慨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不僅在唐代能窗含西嶺千秋雪,千年後的今天依舊能遙望雪山。此次分享會,聽眾年齡最大的為來自西南民族大學91歲的退休老教師,年齡最小的是18歲的高中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愛好者相聚在一起,共同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旨在喚起更多的人從身邊小事,從良好習慣和細節做起,愛護環境、關注自然、讓我們的家園更美更宜居,讓成都這座城市跨越千年繼續遙望雪山。

雪山之城的千年迴響 杜甫草堂舉行在成都遙望雪山分享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