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4月9日,有網友拍攝的一段視頻引發熱議。畫面中的女童被一名成年女性用腳踢踹,往前趔趄了一大步。但她沒有撒嬌生氣,只是乖乖順從,好像已經習以為常。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合作商家出來證實,踢打孩子的女子為女童“妞妞”的媽媽。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我們之前私下也跟孩子媽媽說過,孩子接的單子太多了,可能小孩子有點累,有時候有點脾氣也是正常的。

有時候孩子媽媽自己也累了,說話也不好聽,聲音也大,這個問題跟她說過,現在也已經晚了。”

營長看到女孩被打,忍不住心痛。

有人說,我要是有這麼可愛的閨女,夢裡都會笑醒。

更讓人感到痛心的是,事情發酵後,網友紛紛站出來指責妞妞媽媽,打孩子不是第一次了。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有人稱3月份曾在攝影基地,看到過妞妞媽用衣架抽打妞妞:

拍攝那天已經晚上10點多,小孩子很困了。這樣對待自己的女兒,路人看不下去,所以拍下了這段視頻。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一個三歲的孩子不僅淪為大人賺錢的工具,還遭到最親的人的言語和身體傷害,這是最讓人氣憤的。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到:

“我覺得中國人的家庭關係不太正常,孩子承擔這麼多的義務,父母拼命來要求孩子,說什麼贏在起跑線上。

我特別討厭這種說法,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有個靠山,無情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

這是一種顛倒,顛倒的人性,這不是愛孩子。所以就會出現那樣奇怪的邏輯,就是我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愛你我打你。”


01

在輿論的壓力下,一位自稱是妞妞媽媽的微博用戶@妞妞媽-201009發了道歉聲明。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聲明中說,“兒女皆為父母心頭的肉,疼愛有佳,絕無所謂的虐童之意。”

“女兒是我至親,絕對受到最好的關護與疼愛。”

這段有代筆之嫌、言行不一的聲明,並沒有平息大眾的憤怒。

正應了那句話: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而此次的女童模被打事件,讓整個童模行業的現狀呈現在大眾面前。

“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裡”。浙江湖州織裡被稱為“中國童裝名鎮”,有9000餘家童裝企業,產品佔據國內市場1/3以上。

相應的童模培訓班,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素人小孩,經過6個月的培訓,就能成為月入3萬的淘寶小模特。

如此快速的造星致富的途徑,讓大人們趨之若鶩,普通孩子搖身一變成了家長的“搖錢樹”,沒有比孩子更好控制的賺錢工具了。

福建一名叫朱爾的三年級學生,寫過一首小詩《挑媽媽》,爆紅網絡。

“你問我出生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其實,孩子們遠比你想象的更愛你。

孩子不會記仇,即使你說打她是因為愛她,她便也相信了,雖然她很疼。

德國有一本著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寫到被媽媽責罵時,孩子內心的感覺:

碎成了一片片,飛散到了全宇宙。而媽媽的溫柔又能把散落全宇宙的碎片片都找回來重新縫上。

而妞妞心裡的碎片,不知何時能縫補癒合。


02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發佈《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自2019年4月30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不得誘導未成年人談論名利、情愛等話題。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宣揚“童星”效應或者包裝、炒作明星子女。不得利用不滿十週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保護好孩子的童年,是每個人大人應盡的責任。

林妙可的例子,已經讓人們看到過度消耗一個孩子童年的危害。

曾被“中國第一童星”的林妙可,自北京奧運會上精彩亮相後,曝光度就一直居高不下。

女童時期的林妙可嬌俏可人,非常受廣告商的青睞。她頻頻代言產品、出演廣告、參與電影電視劇、商演等等,曾飾演《美人心計》、《紅樓夢》的幼時女主。

她父母曾商量小學四年級後就要停掉女兒的演出活動,但不知為何,後來的林妙可為不孕不育醫院活動代言,13歲時就和37歲男演員在《仙女湖》中演感情戲……

林妙可一天天長大,唱歌和演技水平沒有得到認可,顏值也在走下坡路。留給她的依然是“假唱”、“矯揉造作”的名聲。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而在幕後歌唱的楊沛宜,“回到原有軌道,去學習去成長”。

《人物》雜誌曾想採訪楊沛宜,但被父親楊慧松婉拒。

記者不甘心:“楊沛宜將來是不是不往音樂方向發展了?”

楊慧松回頭說:“女兒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性,但是現在,她需要過她的15歲暑假。”

大人的一念之差,決定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為她的長遠做考慮。

法國教育家盧梭就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03

豆瓣上一位網友說,家庭教養好的孩子,做童模有成為明星的潛質;而為掙錢而來的家庭,孩子完全淪為家庭經濟支柱。

最後,即使穿著同樣的衣服,氣場也截然不同。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明星中,王菲的女兒李嫣然、黃磊的兩個女兒多多和妹妹,李湘的女兒王詩齡也都走過秀場。這些家庭不會為錢而來,而真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勇敢和擔當。這與其他童模有著本質的區別。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孩子的童年,需要快樂玩耍,需要知識滋養,需要用心陪伴,需要開拓眼界,唯獨不需要的是父母自以為是的剝奪和掌控。

著名歌手邁克爾·傑克遜曾去牛津大學做了一次演講,演講的主題是“童年”和“愛”。

他提到:

“前些時候,我有幸遇到了三,四十年代的一位童星秀蘭·鄧波兒,一見面我們什麼都不說,只是一起哭,因為她能分擔我的痛苦……

我說這些並不是要博得大家的同情,只是想讓大家牢記一點——這種失去童年的痛苦不僅僅屬於好萊塢的童星。”


04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事件發生後,妞妞媽已經受到了網友的口誅筆伐。

我們懲罰了一個“壞媽媽”,而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為妞妞的未來考慮。

我們誰都無法替代她的父母,去養育這個孩子。

好在妞妞媽在最近的採訪中承認了對孩子感到虧欠,下定決心改正自己。


3歲女童模被媽媽踢踹惹眾怒,別拿孩子的童年去填補你的慾望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很多時候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

我們都無法成為一百分的完美父母。

世上沒有笨孩子,只有潛能沒被看見的孩子。

世上沒有壞父母,只有沒找到方法的父母。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是為了給對方一次成長的機會。

我們不是要去懲罰一個“惡毒媽媽”,而是要拯救一個善良小孩。

父母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他們內心的成熟水平與育兒知識掌握程度,都影響著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

如果家長知道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知道孩子的特性和成長規律,知道如何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就一定會更從容地面對孩子,會以更平和的心態去愛孩子。


05

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記錄片《鏡子》中,一位心理諮詢師說:

“我們做律師需要執照,開車需要考駕照,可是我們做父母卻不需要,但這是我們要做一輩子的職業,父母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也需要學習。”

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只有不斷學習成長,才能減少甚至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留下陰影。才不會反覆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後悔內疚,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成為幸福快樂的父母。

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裡有這樣一句話:

童年是讓你可以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

這種力量來自父母表裡如一愛,來自父母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願父母都能給予孩子這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