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土專家”徐文科:小“清見”造就致富大產業

柑橘“土专家”徐文科:小“清见”造就致富大产业

徐文科給果農講解柑橘管理技術。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文/圖

人物名片

徐文科

仁壽縣清見果業專業合作社社長,歷時15年成功破解清見種植六大技術難題,填補了中國柑橘市場淡季空白。他帶動近萬戶村民種植清見,無償扶助貧困群眾300多戶,2010年被評為中國合作經濟年度十大人物,榮獲2017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心語心願

作為一名黨員,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大家增收致富,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也沒有我的今天,希望我們的合作社越辦越好。只有國家強,人民才會幸福,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願祖國母親明天更好。

“夏季柑橘管理要注意疏果、施好壯果肥、防病治蟲,培育壯枝……”4月12日,在仁壽縣珠嘉鎮響水村一柑橘地裡,該縣柑橘“土專家”徐文科正在給幾位果農示範講解柑橘夏季管理技術。“同時還要搞好春季修枝,修掉重疊枝,剪去病枝、弱枝、交叉枝,讓果樹受光照均勻,才能培育優質果,賣出好價錢。”

當前正值清見柑橘採摘後管理的關鍵時期,也是徐文科最忙碌的時節,每天都要到三四個地方,對不同的果農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

他的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徐文科出生在仁壽縣新店鄉東橋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先後養過兔、蜂、豬、魚,種過蔬菜和果樹,培育過高產紅苕,然而都沒有成功。

1995年,徐文科瞭解到中國柑橘研究所引進了日本的優質晚熟柑橘品種——清見,每年3—6月上市,有獨特上佳的口味及晚熟的特性。看準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徐文科毫不猶豫地引進了清見這一新品種。然而,兩年過去,所有的果樹都只開花不結果,辛苦的付出全部打了“水漂”,徐文科急得幾夜沒有閤眼。

克服技術難題是關鍵。在當時,柑橘研究所的專家對清見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了。沒有捷徑可走,徐文科就一門心思撲在清見技術研究上,施肥、培土、溫度、熱量、修枝等各個細節都讓他絞盡腦汁。

面對棘手的問題,徐文科害怕過、失望過、痛苦過,但始終沒有放棄,試驗,失敗,再試驗。通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和上千次的試驗,終於有了回報,他先後攻破“不結果、掉果、凍果、果軟、果酸、黃化”六大清見種植技術難題,“水土不服”的清見終於在徐文科的努力下“入鄉隨俗”,還提前兩年進入豐產期。

中國柑橘研究所的陳竹生教授得知徐文科取得的成績後,稱他填補了中國柑橘淡季市場的空白。

他的品牌走出了國門

技術難題解決了,徐文科也富起來了。徐文科租下的140畝土地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清見年年豐產,年銷售產值達110餘萬元。在徐文科的帶動下,新店鄉所有紅橘樹全部改良為清見,種植面積達1.2萬餘畝,成為全縣“清見之鄉”。

2002年10月,徐文科發起成立了新店鄉優質柑橘協會,全票當選為會長,同年被選任為協會黨支部書記。他組建了一支有40名會員的嫁接隊伍,分赴其他區縣、鄉鎮協助村民進行品種改良。不到十年時間,協會會員分佈眉山、樂山、資陽、成都等市16個縣84個鄉鎮。

隨後,徐文科又建立了清見果業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在經營管理中做到步調一致、方法一致、標準一致。果子成熟後,由合作社專門組織人採摘,並進行統一包裝後向外銷售,實現了生產標準化、經營規範化、發展市場化。

徐文科的做法引起了各級政府和有關國際組織機構的關注。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將其作為工合國際與加拿大合作社協會的合作項目試點之一,先後6次邀請徐文科到北京接受項目培訓,學習合作社經營管理知識。

清見產業的發展壯大,打響知名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是唯一出路。徐文科為仁壽清見註冊了“九道拐”商標,並帶著“九道拐”綠色清見在省內外多次展銷,在中南部大城市建立了穩固的銷售網絡。如今,清見已走出國門,遠銷新加坡、泰國等國。

他的幫扶感動了鄉親

“發展清見,就是要讓鄉親們富起來!”這是徐文科的初心。為了讓家鄉父老儘快脫貧致富,合作社為每名貧困會員確定一名結對幫扶人員,合作社出技術、出苗木、出肥料等,幫助貧困戶發展清見。徐文科還租地105畝,分包給8戶貧困會員,建立示範園。分包戶出勞力按照管理標準管理各自果樹,銷售後按果子數量分賬。

在該縣景賢鄉同意村,由徐文科發起的“業主+村集體+協會+農戶”產業扶貧發展模式,正在這裡推廣。該模式在通過分紅讓貧困戶增收的同時,還向有發展意願的農戶傳授技術,帶動大家發展產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