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重读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先生《古诗今选》


莫砺锋:重读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先生《古诗今选》



《古诗今选》是程千帆先生与沈祖棻先生合作编撰的古典诗歌选本。此书的属稿始于1956年,二位先生的工作态度极其认真,对选目和注解皆反复推敲,几经损益。此后适值多事之秋,二先生身罹祸难,更延缓了工作的进度。所以直到1977年沈先生去世时,全书尚未完稿。其后由程先生独力从事,终于在1979年完成全稿,并于次年由南京大学中文系印行了征求意见稿。读者对这部征求意见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对它的一些疏误提出了很好的改正意见。在此基础上,程先生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并于1983年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初版便印行了六万余册,且很快销售一空,其后多次加印。到了199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为程先生出版全集,程先生把编辑全集的事情交付给我,并让我乘机对《古诗今选》进行一次校订。……总而言之,《程千帆全集》虽是在程先生逝世半年以后出版的,但收进《全集》的《古诗今选》的全稿都曾经程先生亲自审定,可以视为定本。2010年凤凰出版社再版此书时即以此版本作为工作底本,现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亦参考这个版本做校订再版,非常妥当。

文学作品的选本,不但是让普通读者进入文学殿堂的方便通道,而且是反映选者的文学观念的重要文本。鲁迅先生说得好:“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他又说:“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则,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集外集·选本》)以古典诗歌为例,专治诗学的学者也许需要通读许多总集,5 一般的读者则往往是通过阅读历代诗歌的选本而了解古诗的。凡是在选本中入选较为频繁、入选作品较多的古代诗人,便在后人心目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由于时代风气不断演变,同时代的选家也各有手眼,历代的诗歌选本的标准往往大相径庭。

比如在唐人所选的唐诗选本中,杜甫的地位便相当低下。除了早已亡佚的中唐顾陶所选的《唐诗类选》曾选入较多的杜诗之外,唐代出现的其他唐诗选本对杜甫相当漠视。在现存的十三种“唐人选唐诗”中,只有晚唐韦庄的《又玄集》中选了杜诗,其余的十二种中竟然不见杜诗的踪影。可是自宋代以后,杜诗在唐诗选本中的地位便扶摇直上,到了清人所选的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中,杜诗的份量便超过李白、王维而独占鳌头了。正因如此,普通读者在阅读古诗时一定要选取一种或几种较好的选本,才能获得关于古代诗歌的较全面、较准确的知识。也正因如此,尽管我们早已拥有多种多样的古诗选本,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推出更符合现代读者需要的新选本。

那么,《古诗今选》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呢?换句话说,程先生和沈先生历经几十个春秋来编选这本诗选,其目的究竟何在呢?

首先,《古诗今选》是一本通代的古诗选本。所谓通代,就是贯穿几个朝代。对于《古诗今选》来说,便是贯穿了汉魏六朝(书中称为“八代”)、唐代和宋代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古诗今选》之前,类似性质的古诗选本主要有三部:一是宋末元初方回所选的《瀛奎律髓》,它是一部唐、宋两代的律诗选本。二是清代王士禛所选的《古诗选》,它专选历代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五古部分上起汉代,下迄唐代;七古部分则上起汉代,下迄元代。三是清代曾国藩所选的《十八家诗钞》,它上起汉末的曹植,下迄金代的元好问,所包括的时段略同于《古诗6 选》。应该说,这三部古诗选本都是程先生、沈先生烂熟于胸的,也肯定是他们编选《古诗今选》时曾经参考过的范本。然而《古诗今选》毕竟有很强的独创性,它所体现的选家眼光已经超越了前人。在诗体上,《瀛奎律髓》专选五七言律诗而不选古体诗和绝句,《古诗选》则专选古体诗而不及律诗和绝句,《十八家诗钞》虽然不限诗体,但它于王维、孟浩然只选五律,于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则不取五古,仍然多有局限。《古诗今选》则各体皆收,而且在五七言诸体之外选入了少量优秀的六言诗、杂言诗以示在五七言诗成为诗体主流后仍有其他诗体的存在。这样就能让读者对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时代上,《瀛奎律髓》限于律诗而只取唐、宋两代,读者虽可从此窥见律诗艺术之精妙,但难以理解其渊源。《古诗今选》则选取多首六朝诗歌中近于律体的作品,并在沈约《别范安成》的案语中指明其对后代律诗的影响:“齐梁时代,声律说渐兴,为律诗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先是五言古诗开始律化,然后是七言古诗和绝句诗。在完全律化以前的过渡形态,称为‘新变体’。本诗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所选的诗,如何逊《与胡兴安夜别》、王籍《入若耶溪》、徐陵《关山月》、庾信《咏怀》、薛道衡《昔昔盐》也都是由五古过渡到五律的新变体。到了唐代,就出现了完整的律诗和律化了的绝句。”我相信,此类作品及其案语对读者深入理解律诗艺术的来龙去脉是大有好处的。

《古诗今选》为什么以五七言诗为主?又为什么上起汉代而下迄于宋代?其前言中有简明的交代:“由于四言诗的盛行时期远在周代,汉魏以下很少有人写四言诗,所以五七言诗是诗歌中流行得最悠久和最广泛、作品最丰富的样式。从汉代到现代,它们一直为广大作家所喜爱和熟习,经常加以运用。从汉到宋这一千多年当中,更是其最盛行的时代。

祖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流诗人基本上都是用五七言诗这种样式来写作的。”五七言诗在元代以后并没有停止发展,事实上程先生在日常的谈话中也经常说起明清时代的诗人及作品,他对元代以后的诗歌史并不轻视。但是就整体成就而言,唐宋诗歌达到的辉煌程度确是后代无法企及的。《古诗今选》将选择范围定于自汉迄宋的五七言诗歌,是非常合理的。


莫砺锋:重读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先生《古诗今选》


《古诗今选》是程千帆、沈祖棻合作选注的通代古典诗歌选本。厘清源头,囊括八代,打通唐宋,勾勒出从西汉到南宋五七言诗歌的整体发展脉络。所选1000余首诗,各体皆备,突出了各家在诗体上的特点和优点;选篇经验,对较罕见的诗体也予以充分挖掘;注释详尽,评语精到,不乏新鲜卓见。 中华民族诗心千载相续,在本书中一览无余。


程千帆(1913— 2000)湖南宁乡人。毕业于金陵大学。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享誉海内的国学研究大家,在古代文学、历史学、校雠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版有《校雠广义》《两宋文学史》《史通笺记》《文学批评的任务》《古代诗歌论丛》《读宋诗随笔》《古诗今选》等,并有《程千帆全集》出版。

沈祖棻 (1909—1977)浙江海盐人。毕业于金陵大学。现当代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 论家,著名教授。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重要的影响。代表作:《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涉江词》《涉江诗》《古诗今选》等,并有《沈祖棻全集》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