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都是白色,為何“一枝紅杏出牆來”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XGM0913


拋開品種差異,大部分的杏花花萼和花苞是紅色的,初開時為淡紅色,盛開以後為純白色。古詩中描寫杏花的作品很多,紅、白兼有之,蓋觀賞時期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而紅色本身更熱烈,富有生氣,所謂“萬紫千紅總是春”,其實當然也包括白色的杏花、梨花、甚至槐花。紅本身也包含花的意思,如唐·戴叔倫 《相思曲》:“落紅亂逐東流水,一點芳心為君死。”

結合本詩,“一枝白杏出牆來”自然也是合律的,但頓覺少了許多生機,與詩人想要表達的意境相去甚遠,含苞待放的杏花更有春意。

當然詩人此處多可能是實寫,也可能有調侃之意。因為當時雖無“紅杏出牆”的成語,但在許多作品中已經被富予了“風流輕浮”之意。


九品墨香


“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自宋代: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全詩如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杏花是白是紅,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杏》這樣寫道。

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這是因為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豔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

"一枝紅杏出牆來。”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應該與杏花顏色的這一點沒有直接的關係。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認為之所以留傳千古,首先在於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境:遊園不值,春光深鎖,主人冷而花不冷,一枝紅杏出牆給人一種熱情奔放。彷彿如一個剛遭冷遇的人突然遇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所有的不快都立即冰雪消融…

後來更有一些文人,把"一枝紅杏出牆來。”比作了女性外遇等等,使得本來原詩中沒有的意思帶上了一抹妖豔…於是"一枝紅杏出牆來。"越發流傳廣泛。

紅杏也好白杏也好,她們本來就只是一抹亮麗的風景線,無所謂俗豔,妖豔。她們或者就象鄰家大姐或者鄰家小妹,爭那一絲春色,向陽開著…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比與"一枝紅杏出牆來。”我更是喜歡這種"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的這種感覺。

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應該是主人愛惜青苔,怕印上屐齒的痕跡,輕釦柴門久久不開。這裡有一個小節:小園的門口己長滿了青苔,說明這個小園人久未至。


萬方談人生


問題很好!

的確,杏花明明是白色的呀?它和梨花一樣,是一抹純淨無暇的白啊!那為什麼要說“一枝紅杏”呢?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寫的是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的釋義大家都知道,不贅述。

古人對“紅”的理解與今天的我們並不完全一樣,對“紅”的解釋並不是現在所謂的大紅或深紅,而是粉紅。

杏花初綻時,大半花朵還裹在萼中,紅白相間,欲白仍紅,所以遠遠的望去,滿目杏花就是粉紅色一片。可以這樣想象,第一個吟出“紅杏”的人大概就是看到了杏花的花苞,把絳紅色的花萼誤認為是紅色花朵的緣故。

紅杏枝頭春意鬧,由於杏花開放時正值萬物復甦的早春,所以古人用它形容生機盎然;又由於它枝枝蔓蔓顏色嬌豔,形態妖嬈,這樣一來,也就難怪“紅杏”的說法如此深入人心了。

國人鍾愛杏花尤其獨愛“紅杏”。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


一枝紅杏出牆來。雖然滿園春色,但終究是在園內,渴望園外那桃紅柳綠、草木欣榮,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大好春光的美麗的紅杏,能不越過牆頭、伸出牆外、向世人展現春天的美麗嗎?一道園牆怎能關得住她呢!

這句詩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關不住,“紅杏”必“出牆”。

詩人就是詩人,葉老先生形象鮮明、構思奇特的把“春色”和“紅杏”擬人化,不能不讓人產生諸多聯想。

古人把紅杏用來表示美女,故而“紅杏出牆”便演變成了女性在感情中不安分的意思。在今天現實的話語中,"紅杏出牆"代指女人在感情、行動方面主動的出格行為,特別是已婚女人。

紅杏出牆本指春色正濃情趣盎然,但這富有哲理意蘊的詩句卻被另外的意義替代,就是寓意女人偏離原有的軌道,有了不忠於家庭的事情。因古代對女子的禁錮很嚴格,就把女人不遵守這一準則和這句古詩劃上了等號。

綜上,“一支紅杏出牆來”能夠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就不奇怪了。


斯之爾文


杏花的確沒有紅色,但有白色和粉色。然而古人十分喜歡寫紅杏,那麼就有一個解釋:古代的“紅”和我們今天所說的紅是有區別的。

詩詞裡的紅杏,很可能指的是粉紅色或淡紅色的杏花。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這裡的紅杏都是淡紅而非我們第一印象以為的大紅。

而“一枝紅杏出牆來”為什麼能豔冠群芳,成為寫紅杏的千古名句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完整的詩: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或許是這園子的主人擔心我的腳步踏壞了這青蒼苔蘚,我輕輕敲門許久都不見有人開門,正失落迷茫之際,卻見到這院牆也關不住這滿園美好的春色,抬頭不正有一隻紅杏探出牆頭,似乎是在向我招手呢!

滿目陰霾瞬間消散,生活如此美好,春意如此動人,這是多麼令人忘我的情境啊!

這句話有三個點非常吸引人:

一、希望的喜悅

出牆的紅杏將詩人失望的心情拉回希望中,也使得讀者體會到這種美好的嚮往。春色如此動人,不是園子和不願開門的主人所關得住的,它熱切地給人們帶來生機,即便你站在門外,它也要探頭出來給你瞧一瞧,帶你感受這自然界的蓬勃生機。

二、意外驚喜的魅力

紅杏的確是意外的驚喜,是出乎詩人預料的春天的饋贈,是未能進入園子之時的安慰和撫卹。

意料之外的獲得,往往讓人驚喜。

三、引申義的妙絕

“紅杏出牆”就是出自這裡。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子、美人,而出牆,就似乎把原本固定的限制給打破了,從得不到的變成了或許可以夠得到的東西,就如同這帶來春色的紅杏。

筆者雖不願承認,但“紅杏出牆”的確體現出普遍的人性。

第一是從紅杏的角度看,是青春爛漫不願孤芳自賞的心態;

第二從觀者的角度看,欣賞本以為不屬於自己或得不到求不得的事物或人,的確是如同天上掉餡餅一樣讓人蠢蠢欲動。

或許這就是“紅杏出牆”能有如此大魅力的原因吧,這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美的追逐和欣賞。

@亭林文學


亭林文學


傳統中的杏花有一個特點,就是變色。含苞待放時,杏花是豔紅色的,稱為紅杏。但隨著花瓣的伸展,紅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花落時就成了雪白一片。

揚萬里根據杏花的這一特點,寫了一首頗具理趣的詩:“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也培育出一些整個花期都是紅色的觀賞杏花。但在詩詞的意象中,當用到杏花這個意象時,最好還是依照傳統,因為詩詞中的意象和現代詩有所不同,詩詞的意象投射到人們心智中的影像是基本固定的,讀者從你寫杏花的顏色就基本可判斷花開的階段,例如:

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宋.魏夫人)

這時杏花還是含苞待放或剛剛盛開。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宋.趙佶)

胭脂勻注,這是寫杏花開得最盛的時候了。

溢豔紅顏消減盡,空餘素袖冰裙。

這是我寫《臨江仙.杏花》的起句,素袖冰裙便是從杏花將落的時候落筆。



這是我們在寫詩詞時要注意的。此外我們用到杏花此一意象時,還要注意一些其包含的信息,例如,我們寫杏花的鮮豔,不宜寫其妖豔、也不能寫其冷豔。妖豔是桃花用的,冷豔是梅花用的。杏花的豔是俗豔,如上面句子中的“溢豔”,溢者俗也。

此外,杏花這意象還包含有輕浮、風流的信息,所以總是與青樓女子混在一起,例如,宋祁所寫《玉樓春》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其背景是寫攜妓春遊。而由題目句子引申出的漢語詞彙“紅杏出牆”,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別樣聯想,也是因為杏花此意象中,所帶有的輕浮、風流等信息。

最後,我們再讀讀下面這首很出名的唐詩:


詩詞書院


應該說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成為千古名句,作者南宋中期詩人葉紹翁,詩名是“遊園不值",全詩四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寫的是詩人春日遊園看花,進不了園,由期待到失望,後見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盎然春意,由失望而到意外驚喜,後兩句渲染了濃郁春色,又揭示深刻哲理,唐詩抒情,宋詩寓理,這首詩十分形象,又富理趣。

與葉紹翁同時代而稍早於葉的陸游的詩"馬上作"中,也有類似句子,"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淡,一枝紅杏出牆頭。"葉紹翁詩應是從此詩中脫胎而來。

但紅杏出牆的意境可能是借唐人詩句而來,唐代詩人吳融的詩"途中見杏花"寫道:"一枝紅艷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來遊,更憶帝香萬千樹,澹煙籠日暗神叫。"詩人漂泊在外,偶遇一枝杏花,觸動滿懷愁思,引起多方聯想,有惜春之情,疏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園之思,吳融是溫庭筠.李商隱詩風追隨者,這首詩就屬於淒冷.清疏一類風格,吳融還有一首"杏花"中有“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溫庭筠也有"杏花"一詩,詩中有"杳杳絕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似乎都把杏花與牆關聯起來,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不知最早是誰將杏花與牆聯係起來。

但所有的這些關於杏花的詩,無疑還是葉紹翁的最好。


瀚墨尋夢


首先,提的問題不嚴謹。梨花、李花、六月雪……是白花。桃花沒有玫瑰的紅,杏花沒有桃花紅,但杏花的基本調的的確確是紅色啊,你怎麼能說杏花都是白色呢?人家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根本就沒有錯。

其次,命題不成立。“一枝紅杏出牆來”成為千古名句,與杏花的顏色無關,而是跟這首詩是首好詩,流傳廣有關係。

是好詩是因為人家是舒真情,有意境。流傳廣是因為人家語句平樸易懂卻不俗、上口好讀不生膩。是名詩是因為是好詩。是好詩人家就會自帶流量:天下傳讀、萬世吟誦。

那為何此句是名句(即自古以來,相較於其他三個詩句,人們對這個詩句的“認識度”更高),而不是其他三句呢?不僅因為它的朗朗上口,還因為它還是全詩的點晴之筆,猶人之面首,而猶首之目。

試將此詩意境解析如下:

《遊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臺,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個天氣應該不錯的春日,葉紹翁外出會友。難為那時的人們沒手機,沒QQ,又沒微信,不瞭解朋友動態,及至到得朋友家,卻正好碰上朋友外出(“不值”指沒會見到),一圍土牆(我們猜想就土牆吧),兩扇(或者一扇?)柴扉,久扣不應,心裡跑過一絲遺憾一一我這不白來一趟啊(應憐屐齒印蒼苔)?牆頭伸出的一枝正在盛開的紅杏,顯示朋友的庭園裡正生機盎然、蜂飛蝶舞,一派大好春色!葉紹翁要寫的就是這種要去朋友家賞園卻沒會見到朋友的心情。但他的小遺憾只是在詩的前兩句就戛然而止了,結束了;詩的後兩句,其實只是在讚美春天的生機盎然,讚美春色的美好。

整體上葉紹翁此詩的立意不是在那個小遺憾,是開心一個大美春天。

(我對葉此詩的解釋可能與大多數人相去甚遠,歡迎斧正,願聞高見。)







百話茶屋


這個問題讓我吃了一驚!?誰說杏花都是白色的?在我印象中,自然生長的杏花是粉紅色或者說是紅白相間的 ,所以古人才會有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的此首《遊園不值》此句出名,因被後人賦予了男女情事而有了新意。"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因此詩句擬人化的描寫,生動傳景還得了個"鬧尚書"的雅號。



開頭,下圖都是今年3月8號實拍的,遠看近看都不能說成都白吧?只有梨花,李花
才是(全)白色的。樹高崖陡,手機鏡頭拉到最近也拍不到杏花的花蕊花葯,用網上圖片看看。
嚴格地說,杏花的花瓣花蕊是白色居
(也有紅色的),
而花萼呈紅色,花葯呈黃色,所以總體來看,杏花多是紅白相間的粉色。
當然其粉紅 不如桃花的豔麗。
田野間還有許許多多別的花。



(千里光)。


(這個飛燕草花形如飛燕花色挺漂亮,可整個植株卻是有毒的,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小白菜花,油菜花也極像此)。



(蘿蔔花)。

(婆婆納的花。)




核桃雄花開始謝去,雌花(果實)開始生長。

春天生機盎然的,當然不止植物,還有動物。











地兩Rabbicatts229081


你的問題很有趣,但回答起來很佔篇幅,在這裡只說一點,杏樹一本是暗紅色,花的萼是紅色,含苞末放時為紅色,初開粉紅色,後期為白色。

葉紹翁的“一枝紅杏",說的是含苞未放或初開時。還有林逋的《杏花》楊萬里的《郡圃杏花》。

孫何《詠杏花》則不同了,"殷紅鄙桃豔,淡白笑梨花。還有周密和梅堯臣筆下的杏花都是後期了。


雲鶴166082174


紅杏出牆,雖不太紅,也不是白色的。含苞欲放時是紅一點,但開放時是粉都嘟的粉色。

杏花花期短,只有五天六日的,引符蜜蜂成群飛來採蜜。今年乍暖還寒,氣候有點冷,蜜蜂在中午出來,落地的杏花是淺粉紅色,也不是白色的,只有李花和梨花是純白的。

花落一星期左右,新葉就舒展開來,樹上點點小杏已成形,這時候就綠樹成蔭子滿了!

家有一棵將近五十年大杏樹,每年結杏在幹餘斤,麥子熟了,杏兒也熟了,所以叫麥黃杏,個大口味甜,非常好吃!

從來不賣,誰來誰吃,均讚不絕口。歡迎品嚐。

說紅杏出牆,不是說杏花,是說杏的果實,形容好吃的樣子、特別誘人!看看我家大杏,是不是又紅又大?特別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