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4月19日上午,新洛阳信息港“美丽乡村行”采风团一行,在网站领导刘治安带领下,驱车100余公里来到洛阳市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实地探访该村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这是他们的第六次活动。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花果山乡党委书记梁燕燕、乡长张耀敏热情地接待了采风团一行。一踏进花果山乡,隐藏在深山的“徽式”建筑令人颇感意外,2016年的这项举措吸引着的采风团网友的镜头,看惯了挑檐、琉璃瓦的几位摄影师好不兴奋,不出洛阳也能拍到这样具有南方情调的仿古建筑。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梁燕燕、张耀敏介绍说:花果山乡原来叫“穆册乡”,2011年穆册乡更名为花果山乡。街道不宽也不大,地面铺设方石,白色墙壁、青色小瓦点缀、仿古雕窗都很有南方韵味,为了发展旅游,这样的改变也颇具匠心。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梁书记、张乡长带领采风团一行走进寺院村,感受该村近几年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情况。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在村口,见到这位骑着黄色摩托车的中年人,他叫宋卫星,是寺院村的党支部书记。为了使乡亲们尽快脱贫,他放弃了自己家40亩的优质烟叶种植,带领大家:种植香菇、养殖山羊并发展“光伏”产业。无法理解丈夫的丁雪霞慢慢的也融入了村办经济,当上了种植香菇的技术员。“山羊和香菇”都不愁卖,有人来收购……说到这里,宋卫星笑得眯起了眼,植根于山乡的“领头雁”,成就感油然而生。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寺院村属贫困村,也是2018年脱贫村,位于宜阳县花果山乡西南部,距宜阳县城65公里,距花果山乡政府3公里,辖8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户442人,耕地5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1.13亩。

寺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25人(2018年新增1口人),低保户贫困户6户16人。截至2017年底,已脱贫31户114人,其中:2014年、2015年脱贫13户55人,2017年脱贫18户59人。2018年脱贫2户7人。2019年拟脱贫1户2人,2020年兜底保障1户2人。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五年前,寺院村就围绕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户尽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2020年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村“两委”干部进行过一次大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多方联动,合力攻坚。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寺院村现有村“两委”成员6名,党员22名,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广大党员讲奉献,比作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只有找到穷根,才能精准脱贫。村“两委”用敏锐的慧眼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究竟是缺技术,还是缺资金,还是因病因残致贫等,都进行准确把握。并根据致贫原因,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相结合、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细化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进行精准帮扶。先后实施了香菇种植项目,带动1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户均年增收1000元。光伏项目1个带动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户均年增收3000元。实现转移就业30户33人(省外务工11户14人,省内其他务工19户19人),公益性岗位14户51人。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20户100万元、技能培训21人、危房改造13户、易地搬迁9户35人等一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近年来,寺院村还在中船重工洛阳725研究所的大力帮扶下,累计筹措资金153万元,先后为村里实施了一批饮水安全、村部改造、村庄美化亮化、文体广场建设等惠民工程,使全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村里还建成了爱心超市,贫困户凭爱心卡到超市内领取生活必需品;每月定期为全村17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孝心基金补贴;为贫困户发放电器、被褥、床等生活必需品和改造美化庭院,帮助贫困户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提振脱贫信心。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全村贫困户中,共实施易地搬迁9户35人,危房改造13户;新建蓄水池3个,改造管网1700米;实施民正农牧金融带贫2户,户均年增收3200元,民正牧业金融带贫6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参加技能培训21人,享受补贴3万元;所有贫困户享受门诊统筹、新农合报销等五项政策,贫困群众医疗报销15人次,总报销金额21461元;享受在校贫困学生各项补贴22人,补贴金额43250元;低保5人,残疾人7人,全部享受兜底保障政策;提供护林员岗位5个,保洁员岗位3个,企业就业岗位8个。

如今的寺院村,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空气洁净了,路灯亮了,客运班车到家门口了……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贫困户宋来生说:“我们家现在吃不愁,穿不忧,用的是自来水,住的是砖房子,看病还能报销,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干部,感谢党的脱贫政策”!

截至2018年底,全村只剩下贫困户2户4人,贫困发生率为0.9%,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户均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且吃穿不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100%,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并且全村群众均实现了安全饮水。

美丽乡村行----新洛阳信息港走进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

寺院村虽然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村干部们丝毫没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早已理清了下一步的脱贫工作思路。一是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规范党员发展,不断发挥“三新”讲习所的学习教育作用,认真学习“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成用好村级阵地,不断强化便民服务,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对村里现有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注重特色中药材种植。通过对艾草等经济作物种植的补贴,引导贫困户改善种植结构。依据当地特色,继续发展种植项目,积极发展香菇种植,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政策兜底方面。对患大病、无劳动力等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和产业扶贫等措施稳定脱贫的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实现稳定脱贫。

寺院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植被条件好,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村干部正在谋划着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以此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长效途径,使寺院村不仅能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