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海林市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距省會哈爾濱286公里,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林市行政區總面積8711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39萬畝(含三個森工局、山市種奶牛場,不含海林農場),轄8鎮、112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2015年,非農業人口26.7萬,農業人口15.3萬)其中駐市單位人口14.7萬人(海林局3萬人,柴河局6萬人,大海林局4.3萬人,海林農場0.7萬人,山市種奶牛場0.7萬人)。市區面積22平方公里(含開發區),人口15萬人。有朝鮮、滿、回、蒙等21個少數民族,其中朝鮮族人口3萬人。

海浪河畔是滿族文化發源地之一,為清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有16處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被譽為黑龍江三大歷史文化亮點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寧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跡。是一本書《林海雪原》,一部戲《智取威虎山》故事的發生地,是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戰鬥和犧牲的地方。

位置境域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理座標為北緯44°02'~45°38',東經128°03'~129°57'。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敦化市相連。

地形地貌

海林市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南北寬、東西狹,由東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彎曲,形如臥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西南部老禿頂子海拔1689.9米,最低東北部木蘭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為400-500米。

氣候

海林市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無霜期短。春秋季短、氣候多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4.4℃,歷年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佈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2356.6小時。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多風向為西北風。橫跨二、三、四積溫帶,平均活動積溫2100–2500度,無霜期年均131天,年均降水540毫米。[3]

土壤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佔陸地面積的88.8%,草甸土、黑土、白漿土分別佔4.2%、1.6%、1.5%,其餘為水稻土、沼澤土等。[3]

河流

海林市全境屬牡丹江水系。北部為牡丹江流域,面積 4 677平方公里,南部為海浪河流域,面積5 225平方公里。海林市有常年流水的河流144條, 主要河流有海浪河、頭道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等,由西向東流入牡丹江。水能蘊藏量560萬千瓦,河流總長度2930公里。

牡丹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脈牡丹嶺,流經黑龍江省寧安縣、牡丹江市,於柴河鎮長安屯附近進入海林市境內。由南向北流經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三個鄉鎮,於木蘭集村北望天嶺出市境。本市境內流段長 100公里,河面寬195—233米,二道河子鎮區內有一段急流只有30米寬,水深0.4—6米,平均2米,流速0.7米/秒。

海浪河發源於本市境內西南部張廣才嶺禿頂子、大禿頂山一帶,古稱海蘭窩集。海浪河為牡丹江一級支流,發源由18條小河匯成,全長213公里,長汀鎮以上河段為一級水質,長汀鎮至海林鎮河段及蓮花湖下游為二級水質。

鬥銀河由北至南穿過海林城區匯入海浪河,鬥銀河流域總面積99.6km2,屬於海浪河左岸一級支流,牡丹江二級支流,幹流全長19.5km。

頭道河是牡丹江進入海林市境後第一條較大支流,故名。發源於張廣才嶺海林縣與尚志縣接界處橫道河子鎮西境,流經橫道河子鎮北部和柴河鎮全境,於柴河鎮北站村北流入牡丹江,流長63公里,流域面積 859.1平方公里。

海林地處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東麓,林木資源豐富,有三個森工局,森林覆蓋率達7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多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1.6億立方米,是全國重點林木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境外背靠俄羅斯遠東地區木材主產區,木材蓄積量220億立方米,每年通過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近9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鎂、石材等資源36種,有繼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之後的全國第二大高溫地熱田,綜合開發潛力巨大。[5]

解放初期,境內山林之中野生動物豐富。隨著林區的開發,野生動物日趨減少。1985年,東北虎基本絕跡。為數較多的尚有熊、野豬等,還有紫貂、水獺等珍貴皮毛動物以及鹿、獐子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聖母進堂教堂

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聖母進堂教堂

東正教聖母進堂教堂位於橫道河鎮東山腳下,建於1902年,俗稱“喇嘛臺”。是俄國人在中國境內修建中東鐵路時期建造,由教堂和鐘樓組成,建築四周有磚牆圍護,總佔地面積3490平方米。教堂為俄羅斯傳統井榦式木結構,條石基礎,採用對稱式設計,平面呈十字形,正面方向為東偏南35°,佔地面積614平方米。兩坡頂,東西側修築兩個小型帳蓬頂塔樓遙相呼應,最高端是典型的宗教符號圓蔥頭,中間為透明的天井,四面為山花牆面,牆體以整齊的圓木水平疊加,交叉之處圓木互相咬合,窗型高大,門楣、窗楣的圖案精美,暴露出清晰的結構透出粗獷而豪放的氣質,體現出淳厚朴實的鄉土氣息。教堂中間主廳用作宗教活動,兩側房間則用作學生教室,教堂與教室通過聖像壁與十字形平面的祭壇隔開,是小型建築中教堂與學校相合的經典之作。鐘樓位於教堂西南20米,平面為正方形,長2.8米,寬2.8米,高8.5米,佔地面積7.84平方米,木結構,四坡頂。

1902年11月1日從北京來了一位大教主神父,名為伊諾坎基.別列耶拉夫斯基,在教堂進行佈道洗禮。1955年,俄國人撤走後教堂停止活動,曾作療養院、部隊駐所、橫道河子果酒廠補酒車間使用,1993年劃歸海林市文物管理所管理。1993年被海林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黑龍江省政府公佈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黑龍江省僅存的一座全木製結構東正教堂,百年中東鐵路的見證。保護範圍:院內為特別保護區,圍牆向外延伸40米為重點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10623平方米,圍牆四周6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海林是旅遊城市,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遊資源,“林海雪原”、“威虎山”、“中國雪鄉”三大旅遊品牌最為聞名。截至2013年,共有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5個、2S級滑雪場2個。[12]

其中有世界最大的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繁育基地;有全國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是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有威虎山、佛手山、中國雪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蓮花湖國家級地質公園;有世界最大的貓科動物飼養繁育基地——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有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有東北最大的人工水體——蓮花湖;有16處自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

雙峰林場

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雪鄉

中國雪景、雪鄉之源的“雙峰”, 位於大海林林業局中國雪鄉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長汀鎮105公里,佔地面積500公頃,整個地區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素有“中國雪鄉”之稱。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發展以來,有眾多電視劇在此取景。解放軍“八一”滑雪場建設在雙峰雪鄉3.5公里處。[13]2013湖南衛視大型親子秀《爸爸去哪兒》最後一站的拍攝地。由著名導演徐克執導的2014年聖誕賀歲影片《智取威虎山》外景拍攝地。[14]

蓮花湖

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蓮花湖風光

中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東北部,是國家重點工程蓮花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地質公園。蓮花湖風景區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景觀,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景區、七大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景點。存有商周時期的群力巖畫、渤海國高麗古井、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臺等歷史文化遺蹟。[15]

東北虎林園

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東北虎林園(2)

東北虎林園是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繁育飼養基地。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1998年建成開園,對瀕臨滅絕的東北虎進行人工飼養繁育和野化訓練。開園以來人工繁育純種活體東北虎1000餘隻。相繼建成了猛虎觀賞園,幼虎園,獅園,熊園,鹿園,獅虎獸等多種小動物觀賞區,以及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科普教育展覽館。2007年7月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虎鄉”稱號。2009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16]

楊子榮紀念館

黑龍江省海林市概況

英雄楊子榮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景區,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由紀念館區、烈士墓區、植物園區和兵器展覽區四部分組成。紀念館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和其他獻、實物195件及照片、題詞240餘幅。紀念館南側是正在建設中的兵器展覽區,已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捐贈退役殲擊機、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進一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突出紅色旅遊景區特色。[17]

威虎山城

威虎山城位於橫道鎮東側,與俄羅斯風情園隔道相望。威虎山城是按照小說《林海雪原》和東北山區城鎮的模式興建的。是為了滿足以《林海雪原》及舊東北山區小城鎮題材影視拍攝而興建的外景基地,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主要由城門樓、林海鎮、夾皮溝村、神河廟、威虎廳等幾大部分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