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淘宝,京东最大对手,如今继谷歌后也败走中国

4月18日,亚马逊全面退出中国国内电商业务的消息成为大众焦点。

亚马逊中国正式发表声明,为了寻求战略转型,将于今年7月18日起,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但会继续投入并推动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计算等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可以说是,亚马逊就像是中国电商时代中的旁观者,入华十五载,终究还是试图“以退为进”来化解目前的窘态。

曾是淘宝,京东最大对手,如今继谷歌后也败走中国

折戟中国

中国曾是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心头爱”,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贝佐斯多次不远万里前往中国。中国媒体镜头前,咧嘴大笑是他的标志性动作。

只是自2004年豪掷7500万美元买下卓越网以来,亚马逊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就不断缩水,从最高时的15.4%,一度跌到现在的不足1%。

现在,贝佐斯依然会在各种场合大谈特谈用户中心、飞轮效应、创新的AWS服务,只是,如果有什么是贝佐斯不想谈的,那一定是“中国”。

入华十几年来,随着阿里、京东等中国本土电商的崛起,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据易观《2018年第4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数据显示,天猫和京东合计占据85.7%的市场份额,而亚马逊所占份额仅有0.6%。

在亚马逊的财报中,也能看到一些变化。2013年以前偶尔还会提几句中国业务的发展情况。2013年以后,亚马逊财报对中国业务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印度。

2017年,亚马逊直接在财报中将中国列入“其他市场”行列中,甚至由于效益太差,当年干脆取消了年会。

负面消息接踵而至。

曾是淘宝,京东最大对手,如今继谷歌后也败走中国


2018年4月,亚马逊官方亲自向商家发出邮件通知——自2018年8月30日起,亚马逊中国不再为中国第三方国内卖家提供亚马逊物流卖家服务(即FBA)。

2018年,亚马逊中国开始上演裁员风波,运营团队从2000多人压缩到不足1000人,总体人员下降超过50%。

同时,2017年底,亚马逊在中国的库存金额相比2015年同期大幅下降50%,在中国的仓库面积也比2016年减少50%,到2018年底,亚马逊在中国的13个运营中心只剩下北京、昆山和广州三个城市,广州运营中心也于2019年初关闭。

2019年2月,“收购合并”消息传出,有传言称亚马逊中国的跨境业务将和网易考拉合并。对此,双方拒绝做出评论。

细数亚马逊在中国一路走来,从“王者入局”,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让人唏嘘。

水土不服

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总结在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

贝索斯2004年正式率亚马逊打入中国市场前,已经攻克了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市场。当年,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从雷军手中收购了卓越网,一路扩张,占据了中国电商B2C市场的绝对优势份额。

当时,中国的电商刚刚起步,淘宝网才成立一年,亚马逊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但发展并不顺利。随着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的先后崛起,亚马逊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不断被削弱。

2014年,亚马逊上线了“海外购” 业务和“Prime会员”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中国官网直接购买海外站点商品,跨境直邮,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亚马逊站点接入。海外购带来的成效让这块业务很快成为亚马逊中国的战略核心。

与国内电商相比,亚马逊以其电商资历和全球布局,在跨境电商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仍面临着国内强劲的竞争对手。亚马逊上线海外购的同一年,阿里巴巴上线了天猫国际,为国内消费者直供海外进口商品,网易旗下的跨境电商网易考拉2016年3月正式上线,新晋平台小红书俘获了大批年轻消费人群。

根据易观监测数据,2018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达7.9万亿元,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占据的份额比亚马逊更高,位置更靠前。

曾是淘宝,京东最大对手,如今继谷歌后也败走中国


亚马逊早年的风格和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不足,对它开发中国市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在中国电商的黄金年代里给了对手崛起的空间。

亚马逊的网站和APP体验一直被国内消费者诟病,中国团队这些年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外企风格浓厚的老牌企业,严谨、流程慢,加之中美时差,加剧了沟通的时间成本,每一次推动改变都很难。

值得一提得是虽然没有啃下中国这个市场,亚马逊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2018年,亚马逊全年营收2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电商业务创收207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成,营业利润 51.14 亿美元。

贝索斯曾判断,云计算服务的市场要比纯电商业务大得多,这一点在近年来的财报中有明显体现。财报显示,AWS取代亚马逊北美电子商务部门,成为2018年运营收入最高的部门。2018年,AWS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2018年收入2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95%,利润创下新高,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今年2月,亚马逊公司市值一度超过苹果、微软、谷歌,位列全球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