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李世民开始,史书就已经开始失实了,只为成功者代言,你怎么看?

苏纪龙读史


我谈谈自己的观点。我是非常不赞成这种说法的。

有人这么认为,无非是因为李世民看了实录,进而被有些人一口咬定他授意篡改了史书。我下面就从观看史书和篡改史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观看史书

有些人颇为肯定的说,帝王观看史书的风气,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真的如此吗?熟悉历史的人应该不会说出这种话,因为,早在春秋时期,贵族们(不仅仅是君主)就已经开始观看史书了。

例如,齐国的权臣崔杼,他在弑君之后,就看过史官的记载,并因此杀了数名史官。又如,晋国的执政大夫赵盾,他也看过史官的记载,看到“赵盾弑君”的记载后,还和太史董狐进行了争辩。

再如,汉武帝刘彻也看过史书,还销毁过,根据《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的记载:

“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在李世民之前,贵族、包括君主观看史书时有发生,此风气绝不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二、篡改史书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在看过实录后,发现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语多微隐”,所以提出要“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这句话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李世民要求篡改史书。

请注意,李世民的原话是“直书其事”,是什么就写什么,并未要求篡改史书。至于有人认为,李世民把玄武门之变定性为“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这就是给整个事件定了调子。对此我要指出,李世民这话是对房玄龄说的,这个所谓的调子,房玄龄不知道吗?当然知道,这个观点恰恰就是房玄龄最先提出来的,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

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

因此,玄武门之变的调子,还需要李世民告诉房玄龄吗?这是房玄龄自己的观点好吗?

李世民的意思其实很清楚:既然我们都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周公诛管、蔡”,那何必讳言呢?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史书从未记载李世民授意史官修改史书来美化自己,所谓李世民改史,不过是后世有些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已。

在这里,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贞观二年(628),李世民和王珪聊天的时候,有一个美女在旁边侍奉,李世民说此人原是别人的妻子,庐江王李瑗杀了她丈夫,强行纳她为姬妾。于是,王珪就委婉劝说李世民将此女子还给她的亲族,李世民最后的做法是什么呢?根据《实录》记载:

帝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也就是说,按照《实录》记载,李世民最后没把这个女子还给她的亲族。如果按照有些人的观点,李世民授意史官篡改实录美化自己,这是多么明显的一个瑕疵,为什么《实录》没给美化美化?

可见,没有人对《实录》进行系统篡改,《实录》就是按照李世民的要求,“直书其事”而已。

以上是我的分析,欢迎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在我看来,古往今来历史都是成功者写的,这毋庸置疑。

因为失败者都会消失,民众都只会听胜利者的,都会跟风逐流吧。

起初都是怕死闭口不提,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了,也麻木,最后这些真相自然被时间所消磨,逐渐淡忘


关注小暖,互相学习哦,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