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農家學堂,這群孩子感受農耕文化!

 這是一所集學園、樂園和花園為一體的學堂,同時也是整個村的文化中心,這裡就是南安霞美金山村農家學堂。日前,南安市南昌小學近50名小記者,走進金山村農家學堂,近距離地感受農耕文化。

在農家學堂文化長廊,負責人吳金斗老伯伯向小記者們介紹了金山村從“麻山”到“金山”的變身記,小記者們聽完讚歎不已。

聽完介紹後,小記者又來到農具博物館裡,吳金斗老伯向大家展示了幾種傳統農耕工具,有土籠、煤油燈、打繩機、水車、石磨、犁田工具等。看著一件件充滿歷史氣息的工具,小記者們紛紛感嘆,田野裡的學問可真不少啊。

最後,小記者們來到多媒體教室,觀看了金山的文化短片,更深入地瞭解金山村的文化。

走進農家學堂,這群孩子感受農耕文化!

金山村一遊

今天,我們要到一個金山的村子裡去。為什麼叫金山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到了金山農家學堂,迎接我們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伯伯。

老伯伯一開始發問了:“大家知道為什麼這個村叫金山村嗎?其實這個村原名叫麻山,後因為這裡土地肥沃,糧食年年豐收,所以改名叫金山村。”聽完之後,我豁然開朗。老伯伯領著我們走進農家學堂。在裡面,我看到了許多以前的生活和農業用品:油燈、籃子、織布機、挑水的桶等。老伯伯拿出一個船的模型,舉得高高的,並告訴我們:“以前的船是這樣的。”

參觀完後,我們又沿著山路盤曲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樹林,美麗的鮮花,綠油油的植物。我邊欣賞,邊聽老伯伯講解。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山頂,我望著遠方,山下的風景我盡收眼底,真有一種遠望雲山的感覺。

下了山,我們來到一間展廳。老伯伯在大屏幕上給我們播放了金山村的宣傳片,還給我們發了關於金山村的資料。通過今天的參觀,我不僅看見了許多美景,更加收穫了很多知識。

(小記者 萬錦鴻 指導老師黃梅香)


走進農家學堂,這群孩子感受農耕文化!

走進老少樂園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了金山農家學堂學習,帶領我們學習的是吳伯伯。他先帶我們去了一個放滿器具的小房間中。吳伯伯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古時候人們用的東西,比如暖身子用的小爐,盛茶葉的小碗……還給我們介紹了花生油燈、煤燈、船燈、氣燈等一些傳統燈具,以及水車等其他古老的農具。

參觀完後,吳伯伯帶我們走向房子後的一座山。山上的植物多得數不清,有山茶花、有黃金松、有鐵樹跟三角梅山上一處地方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我們向山中走去。山林裡涼爽極了,剛才外面還烈日當頭,一下子迎面吹來的風解除了我的煩惱。

我們來到一塊平地,這可真是望遠的好地方。一個個寶石一樣碧藍的湖泊,被田埂分開,遠處的山一座連一座。這時,動車從山中開出來,宛如一條銀白色的龍。吳伯伯說:“對面的山是九日山。”

我們到老少樂園又玩了會遊樂設施,才向吳伯伯依依告別。

(小記者 蘇宇昕 指導老師 黃梅香)


走進農家學堂,這群孩子感受農耕文化!


遊金山村記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組織去金山村的老少樂園參觀,我十分期待這次的參觀。

進了“老少樂園”,我第一眼就看見了一些運動的器具,還看見了一堆在閒聊的老爺爺和一群正玩得開心的小孩。這次參觀,給我們介紹的是吳伯伯。吳伯伯先帶我們來到了一個有很多古老器具的地方,他給我們介紹了這些老器具的發展史,令我不由地佩服他的見多識廣。

參觀完後,我們來到了一個種滿花草樹木的地方,這裡景色很美,我也認識了不少的植物,如三角梅、茶花、刺桐花、竹子等,大開眼界。離開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由感慨萬分,心想:這句話說得真對,恰到好處,令人想起那茂盛的花草樹木。

然後,我們順著樓梯,朝二樓走去。來到二樓,老師讓我們自己找位置坐著,看老師播放的視頻。

最後,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次參觀,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真是一場有意義的“旅行”。(小記者 盧晨欣 指導老師 黃梅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