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三架馬車”齊發力 鞏固脫貧成果有真招

山陽:“三架馬車”齊發力 鞏固脫貧成果有真招

商洛新聞網訊:山陽縣楊地鎮後蔭村位於楊地鎮西南部,兩省三縣交界處,全村有耕地面積2468畝,林地7960畝。全村536戶1982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507人。自2017年以來,全村路、電、水、汛設施已全部實施到位,貧困戶“一收入、二不愁、三保障”已全部達標,149戶貧困戶已陸續摘帽,圓滿完成了整村脫貧的任務。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後蔭村“三駕馬車”齊發力,真招不斷。

發展產業 鼓足村民腰包

為鞏固脫貧成果,增加農民收入,後蔭村大力發展烤煙和中藥材種植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後蔭村現已發展烤煙種植面積868畝,烤煙大戶21戶,烤煙爐36座,2020年烤煙收入有望突破360萬元大關。同時後蔭村不失時機地抓好蒼朮、五味子、連翹等中藥材的發展,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80畝,年收入300萬元。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後蔭村還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大力發展牛、羊等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通過產業發展,全村年收入800餘萬元,人均收入達到9890元,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富起來了。

環境治理 守護綠水青山

“脫貧摘帽不光是要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還要讓村容村貌和生活環境好起來。”後蔭村黨支部書記李新成如是說。後蔭村成立了環境治理領導小組,以“垃圾不落地,後蔭最美麗”為目標,設立環境治理公益崗,將責任落實到人,實行衛生環境流動紅旗制度,獎罰分明,一月一檢查,一季一評比,半年一考核,全年一兌現。同時每年從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中拿出3萬元用於村組院落和公路環境治理,全村修建垃圾池8處。後蔭村始終把民居環境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紅色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後蔭村地處鄂陝交界,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鄂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同時後蔭村的店埡子是紅二十五軍、鄂陝特委、鄂陝遊擊總司令部、鎮安縣蘇維埃政府等紅色革命舊址所在地,被譽為“鄂陝紅軍第一村”,因此發展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成為後蔭村鞏固脫貧成果的第三駕馬車。後蔭村積極打造以店埡子革命舊址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建成了村史博物館,建設以村級公路為紐帶的紅軍路,編制了《店埡子紅色文化舊址規劃》,成功出版發行了《唐家河畔後蔭村》村志,並啟動以烤煙為主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全村改造提升了50戶農家樂和農家民宿,同時對全村16棵古樹申請了掛牌保護。後蔭村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打造一條“在古樹下講述紅軍故事、傳承紅軍記憶”的紅色文化傳承之路。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脫貧摘帽的後蔭村將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村人民拉好三架馬車,努力實現“增收產業旺起來、生態環境美起來、文明鄉風樹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旅遊開發搞起來、農民生活富起來”的宏偉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