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传承?它可不可以与时俱进,进一步修善呢?

林县强


《易经》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变化、变化规则和规律的书,同时也是一个“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书。仅仅对一块石头、泥土,对一根木棒、一碗水,在不同人的眼里,对它们就会形成很多不同的思考、认识和打算,何况是对一本究几察序、包罗万象的《易经》呢?这里,我谨就自己对《易经》中,值得我们去传承的东西,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是《易经》中蕴含“可知论”观点,值得传承。世界哲学在认识论中的两大派别,一是“可知论”,一是“不可知论”。《易经》中含有“可知论”思想,我们应传承。

二是《易经》中“万物可分”的思想,我们应该传承。《易经》“可知论”的方法论,是从区别、区分、分析、分割事物开始的。《易经》中有一整套的分析万事万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继承。

三是《易经》中“一分为二”的思想和分析思路,值得我们研究、传承。其“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且把它当作是“一分为二”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认为应该是得到传承才好。

四是《易经》中“叠加”的思维方式,应该得到传承。《易经》将一事物“连分三次,形成八卦”之后,没有再分第四次、第五次,而是采用了“八卦重叠”,让“八个经卦”、“两两叠加”的方法,形成“六十四卦”,这是一种”叠加”思维模式,认为传承下来,有利无弊。

五是《易经》中“万物类象”的独特思维方法,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万物类象”,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在文法修辞法中,世界通用有比喻表述法,在逻辑学中,也通用有类比推理。但已知世界古典名著,通篇采用“万物类象”进行比喻说明,和类比推理的,仅有《易经》一书。这正是中国先民所以智慧卓越突出,非常值得我们自豪和传承的地方。

六是《易经》”卦爻”内部和“卦爻”之间,一系列的逻辑关系必须传承。《易经》“六十四卦”系统,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其爻与爻、爻与卦、卦与卦之间,“九六初上”、“时位中正”、“应比乘承”、“大小往来”、“卦爻象形”、“象数理占”、“阴阳乾坤”、“错综复杂”,等等,是极其周全而严密的一整套的逻辑关系。讲时空、讲秩序、讲数理、讲关联、讲影响、讲大小、讲相互、讲区分、讲归类、讲整体、讲周期、讲循环,等等,《易经》中的很多智慧,蕴含其中。不能放弃智慧,因此必须传承《易经》固有的,内在“卦爻”相互间的一系列逻辑关系。

《易经》是研究变化、变化规则和规律的学问,本身就是“与时偕行”的理论、方法系统,故尔,《易经》内在的就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易经》可以不可以进一步修善?个人认为《易经》原著,本身就是一套“万物类象”、严整周密的数学、物理模型,它本来足具分析、推理、预测功能,其中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全息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皆具。还有,所谓“经典”,原著本身我们是没有本领、没有能力、没有资格,来更改《易经》的任何一处、任何一点的。但我们可以,在《易经》原著的基础上,深入领悟、认真理解、结合现实地,来创造运用。认为有以下两点,可供商榷:

第一、《易经》内蕴“一分为二,无限可分”的思想。这一思想本身,现在已经是被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科学的很多领域了,比如数学、计算机、生物学、物理、化学、互联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等。只因《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原因,信奉科学一切来自西方,绝大多数现代科学界人士,基本上是否定这一观点和理念的。

第二、《易经》“一分为二”本身确有漏洞,“阴阳”的”非白即黑”法,不符合“渐变、渐进、互连”的实际,它“抓了两极,漏掉中间”,违犯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周全性。将之这一点无限扩延到社会学领域,猜想这一理念正是“儒家思想”广被诟病的原始根本。那该如何是好?私下以为,改进“二分法”,加注中心,“一分为二,内置中心”,且这一点又源自且符合《道德经》的思想和思维原理的。

经本人研究、测试、验证,“一分为二,连分三次”的“八卦”,只有具体物象,几乎不具预测功能;“一分为二,连分三次”、“八卦重叠”,即“六十四卦”本身,可以进行预测,但必须引入“变爻”,既便知此,其中预测仍不可“全尽”,《易经》“术数”的各种、各家方法,都无法达到对一百、一万、上亿事物预测正确率的100%,而且是预测的数量、数目越大,出现错误的概率也越大,甚至与“正态分布”是反向的,即《易经》预测,是一种呈现“正态分布”型的预测。

“正态分布”是中心区域集中,向椭圆(圆)边缘呈递减状态,而《易经》预测的错误率,则刚好与“正态分布”相反,它是越向椭圆(圆)边缘,出现错误的比率越大。而准确率上,反倒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恰恰正是这一点,让《易经》“术数”预测戴上了“迷信”的帽子。经研究,这一论断是符合客观的。

《易经》“术数”除引入“变爻”外,基本都有“五行”、“干支”、“八卦”等“方程”,《奇门遁甲》更是在这些“方程”之上,又加注了“八门”、“九宫”、“九星”、“十神”这几个“方程”。所以《易经》“术数”预测准确率不能达到100%,且随预测数目增大,呈现“正态分布”,出错概率递增。究其根源,在于《易经》原著的“一分为二”思想。

因此,我认为且经验证的改进结论是:“一分为二”不行,加置中心,用“一分为三”,才最终是科学而合理的,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预测学”“入道”的“道路”和“道统”。

(太长了!啰嗦的很累人!谁能完整阅读到这儿,真是非常谢谢您了!🌷🌷🌷🙏🙏🙏😊😊😊)


沃克特尔


易经实用易学方面非常值得传给后人,更需要当今社会的人继续研究宏扬广大和发展,更需要真正高德大师把实践上经得起验证的好东西完善好!通过我用实名实例做了大量实践验证记录了很多例证。实用易学完全能做到为人们防患预知,能为人们减少祸害和损失,并且能为世人排忧解难,但当今打着易学的牌子的骗子实在太多了,真正为了宏扬易学文化的少了,不贪财用易学为人排忧解难的明师极少了,所以人们不信和说是迷信是对的!爱好易学的人虽多但真下半生功夫研究拜明师的人少!真正适合研易学的人才极少?所以老师收徒弟比上天还难?!实用易学最难学的东西全在实践中的(活)字上!


易仙居2


《易》有象、数、理。是中国乃至人类最早的哲学著作。易虽出于占卜,但其内涵丰富的哲理与数学是中华上古文明的精华,也是之后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共同源头和基础。如阴阳消息之道早已融入百家,深入中国人的灵魂。这些易理是易之精华,是最值得传承的。如乾坤二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的校训,也应是国之魂魄。

当然易的传承也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一词原本也正源自易经之"与时偕进"。而易经甚至有专门讲与变革的革卦。易理之核心也正是“简易、变易、不易"。变易是《易》的灵魂。守旧、复古反倒是有违易道的。

易之与时俱进关键在于"时"字。《易》云∵“时之义大矣哉。"要正确、深刻认识、把握当下这个时代文明发展的阶段、特点、优劣、趋势……把握住了时代的特性则可以把易理中跨时空的普世规律融入当下。如当今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科学。自工业革命之后数百年间,各民族皆从哲学、艺术、宗教为核心的文明类升华为以科学为核心的文明态即"现代化"。尽管这一过程也不免充满了战争、污染、资源开采过度、传统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但总趋势是进步的,且是不可阻挡的!传承任何民族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必须对此时代精神有一个清醒、理性、智慧的认识。具体到易这一古老哲学,则必须要经由科学洗礼、冲激、鉴别、碰撞,才能焕发青春。比如在卫星云图、天气预报的时代,如果有人仍固执地依靠卜卦、黄历来预测天气,那就愚得令人无语了。(莫笑,真有)。但同样读易经,莱布尼茨却悟到了二进位,从而为计算机语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个就是与时俱进的上佳案例!再好马云先生把太极阴阳文化导入阿里企业文化,华为把"无为而治"的哲学引入企业制度创新,这些都是对易理活学活用的好案例。而很多人学易则只能停留在披个汉服,立个卦滩,满口之乎者也、死搬古书教条的程度。谁高谁低?哪个合道?孰为正途,毋须多言了吧?



九调养生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哲学,当然也可以说是预测学,本人只是一个爱好者,发表几点看法。

一:易经是周文王囚于羑里的推论,演变而时的真正哲学,在极其苦难:失败之中的他就会把政治纲领,军事斗争,治国策略思想和农事,气候等等,综合性地贯入易经之中,因此:易经是一门易数天机之:经,作用极大之经。

二:为什么可以说易经是一本天机之经呢?就举例说:黄石公传易经于张良,使张良得到启发借易经之数帮刘邦打败项羽灭秦建起了汉朝统天下。后传传诸葛亮,芦中定三国,一篇隆中对便是最好易学,八卦阵是易经的象数精华。

三:可是:后来孔子在为易做了删述,有一对联颂孔子删述易经: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所以大部份人看到的只是孔子的删述附本,内容和原本就相差极大,己经不如原来易经的正确性了。孔子是儒家思想思想,也就是说孔子只不过是一个现在的大学校长一样的思想,他对易经删述的内容就可想而知了,原本易经只有在民间悄悄的流传。孔子:朱熹对易经乱作解释本身就是个错误。

易经是天机精纯的哲学就一定有很高尚的价值,只是现很多人在歪曲易经,把地理,算命八字全混淆到易经中去,掛名吹嘘,使人对易经产生了误解。这样有天机的易经一定有高尚价值,应该要把它发扬光大,让有术之士把易经认真去研究,传承中华民族的精华与时俱进,要更进一步去修善完成。




诚心走天下2


《易经》即《周易》。现在通行版本包含两部分。

一,经文部分即《易经》,据说周文王所作。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符为“一”与“_ _”形称之“爻”的符号组成),卦辞,爻辞。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第一卦乾,第二卦坤,,第三十三卦遁,,第六十四卦未济。

二,传文部分即《易传》,包括《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据说孔子所作。

《易经》奉为儒家经典,由于《易传》与《易经》合为一体,误导后世,以为“太极”、“阴阳”,出自《易经》。其实,《易经》卦辞爻辞尽是占筮吉凶之辞,根本无“太极”、“阴阳”。《易传》有“太极”、“阴阳”,却无“太极图”,更无后来附会的“五行”。

七十年代出马王堆西汉帛书周易,大不一样,《易经》与《易传》分离。

帛书《易经》,一,卦符不同(“一”与“八”形符号组成)。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三,卦辞爻辞多异字,内容大致相同。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卦键(乾),第二卦妇(否),,第三十三卦川(坤),,第六十四卦益。

帛书《易传》,包括《系辞》、《二三子问》、《衷》、《要》、《缪和》、《昭力》。其中,仅《系辞》名同,但文字不同。特别是,没有“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

同一个周文王,作两套卦序不同的《易经》?同一个孔子,作两套文字不同的《易传》?

帛书《周易》,颠覆了两千年易学乾坤。


赵日金141


《易经》指的是《周易》,《史记》称《易》,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六十四卦。孔子为之作序,称《易大传》。

据《史记》,孔子传《易》,传到西汉杨何,司马迁受《易》于扬何。由此,司马迁对《易经》与《易传》应该十分熟悉。

如今通行的《易经》与《易传》合为一体。但《易传》之说与《史记》之说明显不符,《易传》有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五位圣人已经使用了六十四卦之“离、益、随、噬嗑、豫、小过、大过、夬”等卦。

这说明什么呢?《易传》是西汉司马迁之后,儒家采道教之说修改过的。宋道教陈抟《正易心法注》,否定了周文王与孔子的《易经》与《易传》,只承认伏羲的《易》,且伏羲已经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

事实是,七十年代出土西汉马王堆帛书周易,无论《易经》和《易传》都与通行版本大不一样,也打着周文王与孔子之名。

《史记》有记载,“《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如今任何版本的《易经》即使《易传》也不见踪影。

《易经》,包括《易传》,托圣人之名的伪作而已。


有话少说


本人对易经的了解可谓九牛一毛,只知道源于河图洛书,文王著书孔子著传,说的是世间万物万事发展变化的规律。面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经书怎敢班门弄斧?更何谈如何改进?

我只想说当今的人最好不要盲目的学习改进,因为古代圣人对这样的经典都常怀敬畏之心,对易经所阐述的道理更是尊崇备至。古人对世间万物长怀感恩和敬畏之心,不是迷信这是一种“礼仪”同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态度也是理性的。例如:易经坤卦初六:履爽,坚冰至。意思说:踩踏在霜上,就要知道结冰的寒冷季节快到了。形容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谨慎小心观察事物的现象得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结论。现代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与易经对待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观点恰恰相反,如何运用易经分析判断事物发展呢?所以我说还是不要研习为好。时代不同人们对待事物和解决事情的态度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人群,不太可能用易经的道理去规范。


凉茶9881


外行话,问的这实在是太外行话了。

《易经》一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涵盖这世间一共四千零九十六种道理。能明白什么意思么?

这世间一共只有四千零九十六种道理,全部在《易经》中了。

《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部“字典”。

它不是“看”的,它是“查”的。

为什么叫文王八卦?因为八卦本来没有文字,就是卦。

自古伏羲观天地万物而作八卦,八卦就是那几个横道儿。什么也没有,让你自己去悟。

《易经》是文王做卦,周公做辞,才出来的现在的《周易》。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的《易经》其实是周公写的。

周公把每一卦的类相,做了一个比喻,一来比喻这世间那一大类的道理。这就是爻辞。

《易经》的内容就是爻辞。

而做文王八卦的的周文王,其实也没有给八卦说明,他只是更改了八卦的顺序而已。

也就是说,以前的八卦,并不是这个顺序。

所以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第一书,毋庸置疑。《道德经》也只能屈居第二。

为什么能达到这个程度?一个包含世间万物道理的书,还有什么能超越它的吗?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吗?它剖析了世界上最原始,最亘古不变的规则,供人们参考。所以总说研究易经研究易经,首先还是要了解易经到底有多么了不起吧。


无为的马仙僧


这篇文章不易回答,前后看完近两小时,多数是对易学的学习经验,神秘而褒扬者多,少数人认为《周易》是文化糟粕,是愚弄人们的文化枷锁。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人文化程度不高,也对周易谈点粗浅认识。即:易文化不是某个人完成的,是历代文人修缮完成的,完缮时代在周文王时定版,为什么?伏羲先天卦时,已演就六十四卦,为什么没有卦例流传?(是每测不准之故)。是因为先天卦预测与日月运行不同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将乾坤轴线定在乾南坤北,古人有乾坤在我中华之主观意识,不知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的东方,而乾金在南火克,坤土在北克水,所以每测不准,先天卦与日月时节五行完全悖离。周文王才发现这一重大错误,所以囚羑里而修订先天而变后天卦,所以今人一直沿用,文王将乾坤轴线调整至西边,就是我们现代的中央经线,使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乾坤线的东方,始称东方文明古国,至此,八卦与地球日月时节运行同步,至周文王开始修订后天八卦后,后人每测皆有应验。这又是一个为什么?古人测年月日时,是一年384天极尽天地之数而作384爻,(600年有一次385天,一般384或383天)这是天地日月运行之极数,所以爻爻有玄机,(外国人是不明究理的丶时时有一卦,一天12卦,一年4320卦。古人立卦的用意是什么?是时时可明吉凶,让人们趋吉避凶而为。有人说,易经参进时日,而命学风水,没有日时怎么起卦?周易是揭秘人们不知的果因,他都在当时的卦象中藏着,例△唐李世民让袁天罡丶李淳风测黑赤二马入河,看哪匹马先上岸,火未燃烟先发,黑马先起,结果黑马先上了岸,李淳风是按天地自然现象断的,所认断对了。我对周易的理解是,人只能在周易的基础上发挥其秘蕴,时时不能脱离自然而言他断。修改周易的任何原理只有周文王做到了,有人说孔子删书,纯粹无机之谈,孔子晚了几百年,他老人家都是在原有的书本上学别人,谈何创制?完全是风马牛之事。我学周易完全是爱好,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生活在周易规范的事物变幻莫测之中,只能究其秘蕴为我所用,绝无改进周易之能!


卓清德1


如今中国好不容易与世界接轨,你又想倒退回去?一种知识体系模棱两可的存在的时候,就会成为糟粕,经验学说给人的造就如果停留在利益的方面,那么就不是太伟大,如果能够给人生命价值的觉悟,道德功能的苏醒,那么它可以称之为伟大,所以你学易经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叫与时俱进?难道易经是根据人的主观去将易经牵强附会在现代文明中的一本书?如果是这样,就表明易经没有引导文明的价值,只有被文明引导来引导去。

易经从来没交代过人从哪来,人为什么要穿衣服,人为什么会害羞,人为什么有道德功能,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终点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人性中的善恶从何而来,有没有永恒性的东西,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盼望永恒,世界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人类的盼望是什么,世界末日是怎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