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

想要孩子以10倍的優秀來回報你?那就先學會“愛”。

人們都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愛是什麼?什麼是愛?這無形無質的叫做“愛”的東西怎麼樣才算給了孩子?任何事,先給個準確定義就簡單了。愛是什麼?什麼是愛?愛就是“做”——請注意,不是“說”!換句話,“身教”第一,“言教”?最好永遠別用。孩子不看你說了什麼,說再多也白說。孩子只看你做了什麼怎麼做,他就會以你為模板為榜樣做什麼、怎麼做,並最終成為什麼。

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已經寫過一個書評了。準確來說,那個叫書話,時間比較緊,6月27號拿到的書,說是7月1日之前要成稿,兩三天裡讀一本書不是不可能,但最近時間實在捉襟見肘,除了上班、家務及自媒體等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幾近重不堪負的事,哥哥家意外事及母親入院等。實在沒法子從頭到尾逐字逐句讀完之後再寫書評,所以用了“剽悍一隻貓”推介的速讀法,有相當挑戰的,尤其是對我這樣思維模式固化覺得從一本書的第一頁逐字逐句讀到最後一頁才叫讀書的人而言。所幸是完成了,用了一天半的時間,讀完了335頁整本書,包括附錄的參考文獻、後記、閱讀導航等,總共344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作家、教育專家尹建莉的巔峰之作。說實話,這是我讀過的國內教育界相關人士寫的比較好看的書。教育方面,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近年圖書比較繁雜且亂,經年篩選經驗下來,國外教育專家相關的書相對來說要更加客觀人性化一些,不帶情緒一些,而且操作性更強,最主要,是從觀念模式上、從靈魂深處的一種引導和改變,而不是國內許多教育專家所謂的家庭教育書大多是方法論,是急功近利的,不符合百年樹人的精魂要義。

速讀交稿之後幾天,一些匆匆讀過片段在心裡頭一點點發了芽芽,於是又從頭到尾重新讀,老式讀法,一字一句一段一個篇章,慢慢讀。這一次用了一週,與以往比也算是相當快的了。重讀時候比第一次速讀,多了許多感受與體悟,所以就想著繼續分享給親愛的家長們——嘿嘿,這也算是互聯網時代的“流行病”吧?遇見好的書好的文好的想法好的東西不做個分享,簡直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輾轉難眠食不下咽了。

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不能夠吸引有一定閱讀深度的、傳統型家長,因為它的裝幀現代化元素太多、網絡化元素太多,這也是這幾年互聯網碎片化閱讀給人帶來的負面感受,覺得一個在互聯網上速成的書,其閱讀價值閱讀深度都是有限的,都是雞湯化的,在互聯網上隨便掃幾眼就很給面子了,專程把它買回家擱在床頭擱在衛生間隨時可見的地方隨時讀?還是算了吧。就像在互聯網上看美女看明星,看看過過眼癮而已,誰還一定要把她娶回家呀?個人認為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敗筆之處。但這敗筆,對於年輕家長而言,倒是相當迎合口味的。比如封面上有個副標題:“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左下角還有豎列的五句話,“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樣的設計使得書內容像是在一個玻璃房子裡一眼可見,這也是互聯網時代催生的書籍的共同特徵,不像老式的、傳統的書,比如說像《老子》、《莊子》、《易經》等,書的封面絕不可能對內容有導引作用,那些內容簡直每一句都值得花半月半年甚至半輩子時間讀,你得沉下心用一生的時光一點一點慢慢的讀慢慢的悟、慢慢的通透慢慢的濡化成為自己的素養。

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亮點有三,一是比傳統教育類書淺,很容易讀,很容易懂。二是內容以講故事為主,講她自己教育孩子的故事,這些事例及處理方法有相當的借鑑價值,因為每一個小孩子遇到、經過的事,大體上都差不多,尤其是中國式教育這樣的“批量”生產模式下,選擇性、變通性複製來用,頗有參考作用。三是排版有些特色,有“小字典”索引以查功能。

4

“序言”的標題叫著《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無痕》,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旭東先生,這個序言本身、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或者說是遠高於這本書本身。“前言”是作者自己的,標題叫作“當我們手上有塊玉石”,從一個小寓言故事開始,有點新穎。

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5

主幹內容分為七章。

第一章核心內容是“如何提高愛的質量”。分列7個小故事以證:打針有些疼、不要捉弄孩子、給小板凳揉揉疼、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我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像牛頓一樣、古詩滋養的孩子。這7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第二章核心內容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分列9個小故事以證:讓孩子識字不難、開“小賣部”、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修的一支生花筆、“好閱讀”與“壞閱讀”、閱讀需要誘惑、不看“有用”的書、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寫作文的最大技巧。這9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愉快。

第三章核心內容是“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分列6個小故事以證:孩子從哪裡來的、孩子天生不會說謊、可不可以批評老師、遇到一個“壞小子”、比黃金珍貴的四個字、“成人儀式”寫給女兒的信。這6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說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裡。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

第四章核心內容是“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列7個小故事以證: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替孩子寫作業、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考好了不獎勵。這7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在培養好習慣過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對,恰恰就培養了壞習慣。方法用對了,好習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確的方法,其實遠比錯誤的方法簡單易做。

第五章核心內容是“做家長應有的智慧”。分列7個小故事以證: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級賓館、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不管是最好的管、做“聽話”的父母、學會開家長會、不做穿西裝的野人。這7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家長掌握著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自己做起。家長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有“千差萬別”的不同。

第六章核心內容是“小事兒就是大事情”,分列7個小故事以證:女兒的隱私、如何讓孩子愛吃飯、睡覺不怕吵學習不怕吵、不怕小動物、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小小獨行俠、上海遇騙記。這7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兒童無小事,所有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確觀念,不誤導孩子,就是幫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會以做大事的氣質回報家長。

第七章核心內容是“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分列5個小故事以證:河流可以是粉色的、不上學前班、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不是電腦遊戲的錯、兒童多動症是個謊言。這5個小故事的意思表達是:一些“坑”堂皇地布在路上,從來不缺少被坑者,而是一個“坑”足可以折斷兒童的某一種天賦,嚴重的可以毀壞他的一生。如果家長知道那叫“坑”,花錢買傷害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

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6

這本書每一章每一篇的排版是有一些特色的。最前面用一個笑臉的小星星和兩條分隔線,隔出一小段溫馨心語;每一篇章的後面有一段,用一個小喇叭引導了一段“特別提示”,文字鋪了淺灰底色,很醒目。

笑臉小星星的溫馨心語,基本上等於這一篇小故事的中心思想。

文後的“特別提示”是把這篇故事裡面家長有可能用得到的重要的、總結性的東西,單獨提出來排列為一、二、三等序列以備查,像一個“小字典”,很是方便。這也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每一篇之後有每篇的小字典,整本書之後有整本書的大字典,家長對哪一個問題比較關心就可以按著索引目錄頁碼直接跳到那一頁去看。找到那一頁後,如果不想讀內容部分的小故事也可以直接跳過去,直接看篇頭的溫馨心語和篇尾的“特別提示”。看完了如果有興趣了,可以回頭再讀具體內容和故事情節——這是完全適合於互聯網時代閱讀習慣的,也特別適宜於時間節奏、生活節奏特別緊張的年輕父母。

提高“愛”的質量,重在“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7

總體來說,這本書80%的觀點都具有參考價值。

另20%的不足處,一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裝幀,二是比傳統書目的嚴謹相比多了幾個錯別字。

第三個有待商榷處是,溫馨心語及特別提示裡的觀點不錯,可作者選取的佐證這些觀點的個別小故事、舉例子有些欠妥,就像第二章第9個小故事“寫作文的最大技巧”,難免偏頗了些,作者是以一個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在審評,可老師的審評未嘗沒有道理,老師是以考場作文來審評的——這兩者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再比如第四章的第2個小故事“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這招我十多年前曾經在我孩子那兒用過,用的結果是他從此以後不寫作業了,長達半個學期——大人從大人的角度以為“不讓寫作業”是懲罰,可是孩子會把這懲罰當獎勵。就像你老闆給你說,“我懲罰你現在開始回家過年去,8號之後再來上班!”你屁顛顛就撒丫子跑了啊,不上班薪資待遇一切照舊傻子才不要!孩子也一樣,你不讓他做作業也不影響他上學、不影響他吃、不影響他喝、不影響他每天進家門和你嘰裡呱啦說笑。他嘰嘰喳喳跟你說笑你能繃著個臉不理不睬嗎?真這樣做了,你所有的教育書就都讀到狗肚子裡去。

以上這些不足處雖然存在,但這並不足以影響這本書本身娓娓講故事的“春風化雨”式的教化。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找這類書來讀的家長,都是有相當程度的家長,都有迫切願望想要改變的家長,也就都是有自己判斷力、篩選力和接受原則的家長。世間沒有什麼書是一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幾近於完全真理性存在的,連數學物理領域那些個前無古人的、高大上的真理其最終命運都是等待被後人推翻,所有的書尤其是教育類書都是一樣的,總有些東西是適合你的是你想要的,還有一些東西是不適合你的。

8

就像作者尹建莉第六章第6個故事“學會開家長會”最後說的那樣,“你此時付出一點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種種問題時處理的藝術一些,孩子會用10倍的優秀來回報你。”確實是至理之最。

總之是,這本書對許多沒有時間去讀很多教育專著的年輕家長來說,是有相當可貴、可之借鑑價值的,它類同於一鍋大雜燴,你儘可以從中汲取任何適合自己體質的營養。


祁雲:

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