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潮”刚结束,农村又出现“退租潮”,承包大户为啥不干了?

新大风歌


过完年才两个月,怎么看着农村出了老大的问题啊,出去打工的农民们走了又返回,那些承包流转土地大户,又纷纷退租,这是怎么了?



哥最近挺郁闷,郁闷他那两亩流转出去的土地今年回来了,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哥口粮地所在之处,那一片地全被一个外地人承包了,地里被种植了那种绿化树树苗,就在今年,外地人把承包流转的土地退租了,哥郁闷的是,一直没有打算,没有买肥料,没有留种子,就这样突兀的告诉地不承包了,让他们措手不及,不晓得应该种点什么。

后来那片地所有农民问了外地人为啥就退租了呢,外地人比那些个地主人更郁闷,他说种植时曾经跟某搞绿化的公司口头协议,只要他的树苗可以卖了,人家就买,结果就只卖了一批,如今地里那些要起出来的树苗都没有要的,损失极大,继续种着吧,土地一年一年都是需要钱的,管理树苗也要人工费用,还不如及早抽手,免得越陷坑越深。


其实题主题里的两件问题在我们老家出现的很少,就说返乡潮吧,很多外省份农民过来我们矿山打工,从正月初八开始上班,现在都还在单位努力工作么,早说一个两个没有返乡的也不可能,不过大部分农民工已经按班就绪的进入到新一年的打工状态里。

土地流转我们老家也有,不说别村,就拿俺们村说事,村北一大片口粮地被附近村庄的土豪给承包去了,以前只是种小麦玉米和花生,再看看,地里种植了蓝莓和猕猴桃,因为果园是在风景区必经之路上,所以每年的果实只是买票进去采摘都收获不错的利润。


因此,那些承包大户,那些退租的人,估计是选择栽种的作物不够好,就和本文开头说的那个外地承包土地的人一样,销售出现滞销现象的只好放弃继续种植。

比如我们村前面那个村,前几年跟风种葡萄,那会儿除了我们村土豪没种葡萄之外,附近村庄有三四家大片种植,结果等到了葡萄采摘时,一开始还可以,但后期葡萄到了高产期,竟然卖到过年都卖不完。

事实证明,承包土地搞种植,必须有独特的见解,不能够盲目跟风,别你种啥我跟着种啥,到时候出现作物饱和现象,产品滞销自然是赔本买卖,有多少人就是因为生产的农作物卖不出去,只好放弃承包土地,因为投资太多,回报太少的话,只好退租。


暂时我们老家农村没出现退租现象,甚至去年那土豪又承包了村南彊顶上那片土地,种了很多榛子树苗,北面种的是蓝莓和猕猴桃,南面是榛子,他每年给村民平均每亩土地一千元,种植搞的有声有色。


悠然见东山


宝哥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家里生活条件还可以吧,才刚刚40岁,儿子都已经18岁了,在外边读大学。现在和媳妇两个人,在家里承包了200亩地,安安稳稳做起的承包户。前几年的时候,东北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土地承包,很多人都到东北去承包大片的土地,当起了农场主。老张记得当时非常多的东北农机贩子,到南方去买农机,然后运回东北来卖,不是让很多人都富裕了起来。给东北这些农场主带来了农业机械化,因此在东北基本上工地的家里面都有自己的农机。宝哥也是这样的老马家里有收割机、烘干机等一系列的农机,当然宝哥家里还有一辆小轿车。

老张和宝哥的关系比较好,也时常和宝哥做一些种植方面的交流。宝哥最拿手的是对于水稻连农药的使用和农用机械的维修,过年的时候和宝哥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宝哥说今年秋收以后,有很多的人都退出了承包户的行列。老张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其实并不诧异,因为之前宝哥也说过相关的话,说他们东北这边现在逃跑的土地承包户越来越多,再加上2018年东北的,很多玉米种植户都吃了很大的亏,在玉米播种季节,整个东北地区几乎全部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玉米在地里无法出苗。而转而种植大豆的虽然大豆补种上了,但是在东北的人都知道大豆这几年是多么的滞销。

其实对于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种地,用宝哥的话来说,主要是步子太大扯到蛋。在前几年的土地承包行动中有很多的人,一口想吃个大胖子,我根据自己的人力和财力、能力进行土地承包。要知道土地承包进行大户种植,必须要购买很多的农用机械,这些机械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因此这些人都向银行贷(请无视)款。每年都要向银行支付本金和一些利息,再加上这两年粮食价格并不是很高,所以一点自然灾害就可能导致银行的贷(请无视)款还不上,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宝哥说他现在就守着自己的200亩地,感觉已经差不多够了。利用农闲的时候再出去干干别的活,等到收获和播种来临之前,再给别人修一修农机,等到水稻收获的时候,再去收购水稻做中间商,这样下来比自己在多种200亩地都划算,而且时间也自由一些。宝哥说现在很多的种植大户,都面临着种植产量无法得到保障,销售信息会匮乏这些因素的制约,很多人辛辛苦苦的种地,最后利(请无视)润都被中间商给拿走了。


老张谈三农


我的一个亲戚,流转了一百多亩水田,需要额外加建一个大棚存放农机和育秧苗,市政府文件有标准,100亩田只批一亩田做大棚,考虑到面积大小,他找到镇政府有关人员,口头允许他在旱地建设,他太着急了,以为镇政府同意了,马上贷款投资了30万建成3亩的铁棚,谁知还没使用,市政府管土地的文件下来,属于超标违建,虽然不罚款,可几分钟下来,30万只剩下一堆废铁,欲哭无泪,还没有开始就亏了几十万,真替他心疼,拿什么来还贷款?他心里怨啊!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法律意识,奉劝所有干大事者一定按国家法规行事,把所有手继办完,否则下一个你,没有人同情


老巫49


对于承包土地来说我也是前几年在老家小规模的种植了30多亩地!对于为什么会出现“退地潮”我就分享我和去年接手我承包土地的爷们两个人的经历吧!

我是在2015年开始承包土地搞种植的,当时的地租钱每亩地400元钱,粮食补贴是主人家的。我承包土地的初衷就是为了种植大蒜!因为我在2014年种了2.4亩地的大蒜,卖了将近12000元,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种植一亩地大蒜能够净赚1500元钱,20亩地大蒜就能赚30000块钱,还能够落个夏季的庄稼!也许真是自己的运气好在2016年的时候大蒜价格和夏季花生的价格赌达到了这几年的最高点!于是我们村里的土地承包费也是水涨船高!每亩地500元钱!但是在2017年的时候我种植了将近20亩地,由于及时的关注了大蒜的价格行情所以没有赔钱!我当时卖的价格是2.1元和2.3元每斤!便宜的是用机器犁的“汤蒜”比较多,贵的是我雇人刨的大蒜!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行情我们村里的土地承包费又一次上涨到了600元每亩!这个价格我倒是真的接受不了了所以只能退租!因为2017年的大蒜在入库的时候价格也是一天一天的掉价!再指望种植大蒜赚钱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村里有一个50多岁的爷们依然决然的接受了我退租的土地,并且还种了8亩地的大蒜!2018年清明节后的“倒春寒”,对于小麦和大蒜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小麦去年我们这里亩产750斤左右,每斤1.1元,大蒜亩产2500斤左右,每斤0.35元!辛辛苦苦忙一季除掉地租钱和种植投资成本还得倒赔100多块钱呢!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村的土地承包费直接便宜到了260元每亩地。

至此现在我们村里的土地种植承包户基本是都是自己种植自己兄弟或者堂兄弟家的。外包种植的基本上没有了!


豫东小农


我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了!15岁务农,今年50出头了,30多年的经历,从租种散户的田到大面积承包,从木犁木耙到大型农机,从小贩上门收购到自己送货,最后直销省城,看上去我生财有道,人前风光,没人知道我内外是伤!自始至今,我种田别人进补贴,现在不让烧桔杆,生物农药价高效果差,各种生产成本上涨,而粮价下降,卖粮还经过重金属检测。坚持30多的我今年咬牙全部退包了,回望奋战30多年的大本营无比心酸!实属无奈啊!





田园风光1421563069


问到心里了,我们家就是包地的,一共包了60亩地,一亩地包的是1000一亩,每一年都在亏本,6年损失了几十万,心疼不已呀!唉!每年肥料涨价、农药涨价、工人工资涨价、水果袋子涨价、找人耕地一天300元,还得吃好喝好,每年投资差不多6万,最后在拉去消掉,钱没赚到亏了不少,本想包点地赚点钱呢!谁知道年年亏本,唉!今年实在吃不消了把地退了一半,现在我们夫妻在外面打工,公婆在家看着30亩地,包地的钱都是借的,总得要还,唉!自己的苦水只能自己咽,希望一切会更好,加油!


缘分151328344


前几年承包别人的土地是非常流行的,不但流行而且价格相当的火爆,自然也是十分的抢手,记得前几年我表弟做生意赚了几个钱,看着人家都在承包地搞种植,觉得这买卖怎么做都不会赔钱,在当时的地价我们这已经上涨到每亩1000~1200的高价,他去邻村租赁了几户人家一共100来亩的土地,价格是每亩1000块钱,按照当时的行情,不算是高价,是可以接受的行情价格。


这么贵的价格种植传统大田农作物,自然是赚的少,都是种植一些其他的经济类作物,我表弟种植的是对花棉,这种棉花是相当耗费人工的一件事情,打花茬,早上对花,中午打药,全部要靠雇人来完成,他也是点背,原本价格一直很高的对花棉,轮到他种植的哪一年,价格是一落千丈,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跟他类似的还有很多的种植对花棉的大户,结果全都是一样,赔钱赔了个底朝天。

第二年老老实实的种植传统农作物,小麦和玉米,有那么几年,小麦玉米的价格也是很不错,而且两者价格基本是相同,按照原来的产量和花销,小麦可以抵得上花销,玉米就能够作为利润和收成,粮食价格好像也随着土地转租盛兴的时候开始跌落,这一年他没有赚钱,但也没有赔钱,这时候的土地承包价格已经开始了下滑,有的是800,也有600的,他又给人家签了一年,价格是800,这个价格按照他的想法,那是决计不能够在赔钱了,事非人愿的事情总是来到那么的及时,粮食价格开始走低,农资价格开始上涨,加上雇人的开销,他以为闭着眼就能赚钱的稳稳当当,变成了泡影,像他这样的在我们这不在少数,有的种植药材或者山药的,比他还要凄凄惨惨。



前几天去农村办事,路过一个农村小道,有人在浇地,挡住了去路,跟浇地这人闲聊,才知道这方圆三百多亩土地都是他自己承包的,价格呢也是不等,有前几年签的十年合同的是600一亩,也有这两年承包的,价格就相当低了,有300的,也有200的,问他赚钱吗?他说一年除去开销也就赚个比打工多点的钱,主要的优势是他自己有两眼深水机井,按照他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两眼井,那也是白瞎。他还算是守信之人,过去高价签订合同的,依然没有退租,所以很多人就是价格再低,也是乐意给他种,而有很多很多签订十年甚至更久的,早就跑的连影都看不到了。

土地退租潮从前两年就已经展现了苗头,主要原因是什么都涨价,而粮食价格依然稳如泰山,比移动5块钱30兆流量还稳定,农资农药加上人工的开销,诸多的费用,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小,仔细算起来还没有银行利息来的实在,自然也就无人在去做这些无谓的傻事,退租自然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我们这的土地租赁价格已经掉到了二三百块钱,依然是没人接手,看来这土里刨食赚钱还有很多路要走,欢迎大家补充评论,谢谢。


棒奔霸


“怪事年年有,数着今年多。”今年农民工外出打工,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浪费了路费,浪费了时间,而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时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返乡潮。



外出的农民“返乡潮”刚刚结束,在农村又出现了另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农村土地承包大户,也就是种植大户出现了“退租潮”。也就是那些曾经在农村流转大片的土地,而且都是成方连片的,用来搞农业种植,当然需要给农民一些土地流转费用。

在一些土地的流转费用价格比较高一点,平均每年流转的费用在800~1000元/亩之间,有的地方高达每年流转的费用1200元/亩,当然这个价格比较高的流转的土地是其他的用途的,对于种植来说,一般的行情在800~1000元每亩。但这两年粮食价格低迷,或者说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不提高。

对于种植成本现在逐渐的增加,特别是农资产品的价格可以说成倍的上涨,比如说今年的农资产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至少上涨了40%,而粮食的价格却比去年每吨下跌了200~300元,这个底翻上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种植粮食是不赚钱了。对于这些种植大户不退租才怪呢。如果再遇上一点自然灾害的话,亏损的更严重,对于一些负责任的种植大户而言,还给农民一些土地租赁费;如果那些不负责任的直接把土地一撂要跑了。



现在在好多了地方的农村已经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逐渐增加,甚至农民把土地白给人家种,人家也不愿意种,特别那些交通不发达的农村的土地,或者土地比较零散的农村的土地。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即便是成方连片的大片土地,而且土地比较肥沃,农民也不愿意去种植,实行土地撂荒,主要他们在城市里打工赚钱,比种地的收入还要多很多。

现在种植一亩地的粮食收入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一户人家有6~7亩土地的收入也就几千块钱。而在城市里打工如果有一定的技术,每个月的工资能达到五六千元,比家里种植的所有土地1年的收入都还高。即便是普通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一个月至少也要3000元以上,如果再回家去种地耽误了工作,就等于耽误了收入,所以农民不得不对土地进行撂荒土地。

其实农村种植土地也不是不赚钱的,在我们这边承包土地目前一般在600~800元,我们这边主要种植红薯,也是亚洲红薯最大的种植基地,这些年红薯的价格还是比较好的,行情还是不错的。就按照今年的价格比较低的行情下,每亩红薯的收益也在2000元以上,毕竟红薯的产量高,平均在5000斤左右,现在的价格通货在0.7元左右每斤。即便是大田上市的红薯价格也在0.55元左右每斤。



总之,对于今年来说,农民工找工作难而且不得不回家。而在农村种地又不赚钱,粮食价格低迷,这使得一些种植大户开始把承包的土地退租,不愿意再去种地了,毕竟每年种的地收入是非常少的,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特别遇上自然灾害,亏得老大了。要解决这种现象必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种植大户的生产者补贴,提高种植的粮食补贴,鼓励种植大户的种地积极性,保障种植大户的种植的基本利益,这才是稳定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的产量主要措施。


宗元三农堂


不管是“返乡潮”还是新出现的“退租潮”都是梦想被残酷现实所打到,谁不想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谁有不想好好的经营好租来的田地好好大干一场,但很多时候现实总比梦想残酷的多得多。

我们老家这两年可以说,承包土地租地建农场,来养殖场还有建园林的都有,我就拿比较熟悉的一位农场主说起,他姓吕是我们邻村的,从2016年底回乡创业,承包了我们村东山的一片领地,再加上他们村还有别的村的岭地总的有一百多亩,

当时承包土地费用,一般都在600-800之间一亩,可以说这个价格在我们偏远山区也算是合理,承包土地后第一年先雇佣了挖掘机,把土地从新翻了一遍,全都种植上了花生,没想2017年的花生价格并不理想,再加上雇佣机器深耕土地,雇佣人工种植,打药,采摘加上农药等,年底算了一遍,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没挣到钱反而自己倒贴了30多万。

去年又把承包的地,都种上了新品种地瓜,有紫薯,还有早熟品种等,因为种植的都是新品种,不像平常种植的一样不耐储存,秋天收后就像平常地瓜一样放到地窖里储存起来,没想到一个月后放地窖的地瓜就烂大半个地窖。

没办法只有急急忙忙处理掉,而所留的地瓜种,本想第二年自己育苗种植,没想也是烂了个干净,自己也是欲哭无泪啊,两年多没有挣到多少钱却陪进去不少。没办法只有退租了。
总得来讲,承包大户在农村承包土地也是为了能挣到钱,也想在国家对农村大力扶持的情况下大赚一笔,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如意,自己有不能一直亏下去,只有来个快刀斩乱麻退租啦。


新农村二代


其实,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大户出现“退租潮”,这是一个预料之中的事情,这里面有几条主要原因,导致大部分“土地大户”无法维持大规模土地种植,退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是,有很大一部分到农村流转土地的投资方,属于伪农民,他们原来就没有打算靠种地来发财。这些人只所以到农村大量流转土地,一是套取国家对大规模流转土地的补助资金,二是想靠农村土地发展休闲设施或其他非农产业,比如现在国家大规模整治的大棚房,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些人根本不懂科学种田,懂得只是投机钻营。而随着国家对这些打着流转土地幌子而不发展粮油生产的伪流转进行打击和处理,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势必撤资跑路,退租在所必然。

二是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用人成本显著增加,导致效益低下甚至赔本经营。应该说,土地流转形成大的规模化种植,对于节约种植成本是非常有益的,比例便于机械化作业,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可以更好地提高土地效益。但是,由于粮油价格持续低迷,而生产资料价格又不断上涨,特别是雇工的工资更是增长过快,这些成本,大大抵消了其他成本的降低,使种植业生产几乎没有利润。没有利润,甚至赔本的买卖,对于投资者来说,谁还能坚持下去?

三是国家对土地流转的政策还不完全配套,对土地经营的限制性还比较大。现在国家鼓励大户投资,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但是相关政策并不完全配套,受基本农田保护等政策的限制,大户对土地改造和利用受到很多制约。而土地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必须各种设施配套,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并且有些单单靠大户的投资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有更多的配套政策的支持,这些目前都未能达到,使一些经营大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下去,退租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总之,农民种田不挣钱,大户种地挣钱靠什么?靠的是配套经营和成本的节约,靠的是政策的扶持和科学化的管理,农业生产也是一项比较严谨的科学,必须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而大户种植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模式,这些都还在探索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所难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