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式的写实主义绘画有多少价值?为何越演越烈?

画得好


最早的写实主义绘画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流派风格绘画的出现,催生出写实主义绘画的产生。写实,顾名思义,追求最真实的绘画意境,还原绘画对象的真实性,把“真实”当成绘画的第一要素。


当代写实主义绘画,已上升到超级写实范畴,用句通俗的话描述:比照片还照片,但又不是照片,是绘画艺术。


国外的写实暂且不提,国内这些年作照片式的写实绘画突飞猛进,热门代表人物冷军,穿绿色毛衣的女人这件作品大家应该熟知,画家把服饰的质感画的不一般的真实,如同照片,迷惑人的眼睛,这画拍了好几千万。

照片式的写实绘画之风越演越烈,是因为观众喜欢,观众喜欢市场当然追捧。照片式的写实绘画接地气,还会流行下去,有市场就有价值,还会很大。


陈会衡山水画家


存在即是合理。何况,艺术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绘画流派的一支——照片写实主义当然有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strong>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照片写实主义绘画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市场效益好。

对于普通欣赏者来说,看到一幅超写实主义绘画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赞叹:“这是照片吗?太逼真了!”这么说的人多了,于是,一幅超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前,便聚集齐很多人来围观,来评头论足,来啧啧赞叹。



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呢?

因为这样的绘画作品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强力的冲击。普通的参观者会感叹画家的水平高,技法娴熟,值得拥有。而在这些普通的参观者中就隐藏着潜在的收藏者和购买者。有围观,又有口碑,那照片写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便自自然然地水涨船高了。如杨云飞的《静物前的姑娘》卖了3450万,冷军的超写实油画《小敏》卖了3136万,便是其市场价值的体现。


二、照片写实主义绘画也受到了专业人士的青睐。

照片写实主义又叫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这种绘画手法最初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美国开始流行。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画家学习的时尚。这一点,有点像西方的小说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当魔幻现实主义传入中国后,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浪漫现实主义手法立即成了“过时货”,于是,像莫言等作家便竞相模仿,学习。你看,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不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了吗?!



同理,照片现实主义绘画也给中国的画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益。如前面说的冷军和杨云飞便是最好的例子。艺术家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唯利是图”,绘画与市场在此取得了双赢,岂不两便。有了利益的驱使,所以照片写实主义绘画才会愈演愈烈。

画家借助于照相机将绘画的对象先拍摄下来,放大数倍后,再比照照片临摹。以其细腻的笔端将景物和人物逼真、客观地呈现在画布上。最终的成品往往比照片的分辨率还要高。但这样的油画作品往往比较冷漠,缺少人情味,意境上似乎不及国画深远。


老梅寻梦


说到照像主义绘画即超写实油画,相信很多人都眼熟能详,因为这种绘画在当今画坛很多,像我国当代画家杨飞云的《静物前的姑娘》、冷军的《小姜》、谢楚余的《陶》等等都属于照像主义油画。


照像主义油画是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在欧美兴起继而推向世界的,是油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表现手法,也是目前绘画界比较流行的。照像主义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造型精准、细节逼真,甚至可以使画面达到纤毫毕现,在逼真度上完全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照像主义油画一般多用于表现人物或静物。

照像主义油画的前身是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写实油画。是在过去写实油画发展到巅峰同时照像技术产生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在继承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写实技法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在创作中采取模特真人和照片相结合,通过对照片放大,来加强油画细节的精细刻画,使之惟妙惟肖,展示出精湛的绘画技法。



照像主义油画自诞生以来,围绕其艺术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照像主义油画过分强调细节逼真,形同照片,使绘画自身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大打折扣。但也有人指出,照像主义油画将油画的造型功能表现到了极致,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其艺术价值应该肯定。


照像主义油画由于注重在细节上的精致入微,慢工出细活,因此与其它油画如印象油画抽象油画相比,创作的周期较长,一幅照像主义人像油画往往需要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像冷军画一幅油画大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照像主义油画目前在艺术品市场的行情是稳中向好的。如冷军的两幅作品分别卖了3000万和6000万(人民币),杨飞云前些年画的那幅《静物前的姑娘》卖了3450万元。


灯影书画


虽然照片式的写实主义绘画形象逼真,逼真到和被后期处理过的摄影照片一样,但是在绘画艺术领域中依然存在着争议,有一种说法是:“照片式写实主义”绘画价值连城,还一种说法是:画的和照片一模一样的绘画没什么实在的价值,那么照片式的写实主义绘画到底有多少价值呢?为何越演越愈烈呢?


“照片式写实主义”绘画的价值,

开篇已经提到了“照片式写实主义”绘画存在着争议,油画注重“写实”,如果把“照片式写实主义”称作为油画的“超写实”,那么就更应该仔细了解清楚,“超写实主义”风格的油画的“写实”成分有多少,不过好像有很大一部分人把“超写实”看作是油画的极度“写实”,

“超写实”与油画注重“写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超写实”是形容油画的流派,而油画注重“写实”是油画的文化基础,就比如,同一个女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穿着打扮,然而人本身的性格是不变的,但是“超写实主义”风格却转化成和摄影照片一样,也就是原本属于绘画艺术的油画,已经被摄影艺术同化了,



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不同种类的艺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照片式写实主义”很明显是两种艺术属性了(绘画与摄影)至少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摄影照片,只是创作工具还是画笔和色彩而已,所以可以这么认为“照片式写实主义”已经缺乏了油画的“写实”寓意了,因为它可以完全不需要“写生”,一张照片就可以作为参照物,试想一下,当一件油画作品缺乏了“写实”,还会有什么价值呢?充其量只是技术的价值,而不是艺术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照片式写实主义”油画会愈演愈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原因很简单,这是艺术家自身的追捧以及商业炒作,冷军的“照相超写实”油画作品,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这样的天价,难道不诱人吗?难道不是炒作出来的吗?机器可以完成的事情,偏偏要人工操作,甚至还有人说“超写实”比摄影照片还逼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要照相机干嘛呢?难道不明白科技的效率要比人工高的多吗?


诗夜城主


照片式的写实主义绘画是一种画派,西方己兴起得比较早,照相写实主义(Photographic Realism),又被称作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流行于70年代的一种艺术风格,其后遍布世界各地。照片式的写实主照相写实主义源自波普艺术,目的是完全冷静、客观地用绘画手段表现描绘对象,甚至忽略对象本身的情绪,但追求完整、清晰地表现对象的每一个细节。

它几乎完全以照片作为参照物,在画布上客观而清晰地加以再现。正如克洛斯(Chuck Close)所说,“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它所达到的惊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照片式的写实人们称为“人肉照相机“不为过。相机是能够准确的捕捉到人或事物的形状特点及动态的,被称为“人肉照相机”的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称号,是因为他们能够像相机一样,写实逼真程度比相机表现出来的还要精细,把事物的一切还原到画布式画纸上,别人看到作品,会误以为这就是一张照片,分不清是的照片还是绘画作品。

绘画则是完全按照作者的想法去创作,作者就是为了在画布上展示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一切,其中有照片拍摄不出的色彩和局部结构特点,也有作者自身对描写对象的理解和分析,甚至有的更极端,把照片拍摄不出的局部细小色彩变化都用画笔一一表现。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物画甚至看得见每一根汗毛以及皮肤下的血管,一些静物中细小的伤斑或残缺。这些东西能否被看到取决于作者,即使是高精摄影也很难做到。

画家想要达到这种程度,不是每一个画家都有这么多的耐心和时间及能力去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画好,这需要长年累月,不断的坚持努力才能够达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放大很多倍去看,仍然能够看到很多的细节,超写实作品的难点也就在这里,画价也相对比较高。

中国超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冷军是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以超凡的技巧,深邃的意境鲜明地体现了其作品所独一无二的冷峻风格。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英国超写实画家 Nathan Walsh 素有人肉照相机之称,他的绘画作品以城市风景和都市生活为主而且十分逼真。从下面几幅绘画作品过程中我们能看到 Nathan 对细节的要求往往十分严谨,就像一个建筑设计师一样恐怕会出现半点差池。

照相写实主义用绝对的逼真,出其不意地让我们对真假作出重新思考。

中国在照片式写实兴起时间不长,有些画家比较猎奇尝试一下,象潮流一样时兴,那怕怎么越演越烈,对潮流过后,慢慢会回归理性的冷静。

超写实绘画,最受争议的绘画风格有人欣赏,有人不屑,有人说:这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有人说:有照相机,有电脑,浪费时间画。

照相式的写实主义绘画应如何看待?

1.超写实主义虽带有机械复制的批判意味,但并非是机械的描绘客体,而是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加强了表现对象的客观性,用一种摄影师的视角进行描绘;

2.超写实主义是一种在写实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具象表现主义,与抽象的表现主义等相反,主张将客观写实做到极致;物极必反,抽象主义看多了,潮流又要轮回了,写实主义来了。

我个人认为超写实主义(画的像如照片)只是一种画派存在,艺术价值见人智,有人认为因为没有个性特色,照相机也可以做到。将来会不会被照机机代替呢,还是未知数。

这些超写实作品除了以上说的对大众和艺术家们精神上的反思以外,还要远比抽象的、表现的作品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抽象在世界上风靡的同时却让普通百姓云里雾里不知所谓无法欣赏,所以我认为超写实主义这种取材于生活的表现方式可以保证艺术在民众当中的活力。容易受大众所按受,所以越演越烈,有其存在的意义,艺术永远需要多元共存。











绘画与摄影


绘画艺术是人类思维活动最高尚一部分。画照片不属于这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