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正常人群中通过查体发现的肝血管瘤发生率为0.4-20%,换句话说,由于大家对自身健康的逐渐重视,常规体检中发现肝血管瘤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有的人因为偶然体检发现的肝血管瘤而不知所措,甚至忧心忡忡,担心癌变,或者辗转多家医院找不同的医生寻求答案,医生给出的结论似乎又不那么一致。那么,肝血管瘤到底属于什么样的疾病?会不会自发破裂大出血?会不会癌变?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有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而哪种治疗方法又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一、肝血管瘤不是真正的肿瘤,不会癌变

肝血管瘤按照病理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等不同类型,其中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顾名思义,海绵状血管瘤就是说这种病灶内部像海绵一样,构成瘤体的主要部分是由网格状、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重叠构成,内部充满血液,而肝血管瘤的外观呈暗红色,界限清晰。如果把血管瘤剖开,切面上也是呈现海绵状的表现,内部是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和血管腔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内壁衬有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如果挤一挤血管瘤,其实它是比较柔软的。伴随着时间延长,血管瘤内部的血管腔逐渐扩张,瘤体可以呈现出膨胀性生长的方式,越来越大,而血管腔内可形成血栓、坏死、瘢痕及钙化。因此,肝血管瘤不是真正意义的肿瘤,目前也从未发现过癌变的病灶。

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肝血管瘤属于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二、肝脏为什么会长血管瘤?

肝血管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可以是单个病灶,也可以是多个病灶,肝脏左右两叶均可发生,年龄段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特别是直径>5cm的肝血管瘤,女性更为多见,约为男性的2.56倍。

目前对肝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先天性发育异常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肝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脏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已成增生而形成血管瘤,这种病灶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才能被仪器检测到,比如B超,因此不是在出生时就可以被发现,而是到了一定年龄才被诊断;

2)激素刺激学说:有研究发现女性在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物等可使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因此推测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肝血管瘤的致病机制之一,那么诊断出肝血管瘤的年轻女性就要多加小心了,特别是不要随便使用激素类药物;

3)其他:肝脏受到外界刺激,肝窦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或者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导致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肝血管瘤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三、肝血管瘤有没有可能会误诊?

B超是肝胆外科医生最常使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大多数的肝血管瘤其实也是在做B超时发现的,超声科医生可以通过B超测量肝脏病灶的大小,观察病灶的外形,以及通过病灶的回声、血流信号的特点来初步判断病灶的性质。肝血管瘤的B超检查表现多为高回声、或低回声伴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楚,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有时可出现钙化。如果是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而且肝脏病灶特点很典型,那么就可以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到底是不是肝血管瘤,但如果肝脏病灶很小(<2cm),病灶特点不是那么典型,或者是超声医生不那么自信的时候(误诊的可能在任何一种检查都是不少见的),作为病患来讲就会产生担心了。

如果B超不能确诊,建议做增强CT或核磁检查,特别是对于合并有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其他慢性肝病病史者,需要警惕其他问题的存在。特别是肝脏恶性肿瘤,在早期影像学特征并不是十分明显,或者肿瘤标记物也不高的时候,容易和肝血管瘤混淆,这种情况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以免出现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影像学是诊断各种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四、肝血管瘤会如何发展,有没有大出血的危险?

绝大多数肝血管瘤都是生长非常缓慢的,甚至无明显生长倾向,老年人还有可能出现部分血管瘤消退的现象。有国外研究发现,肝血管瘤体的直径平均每年增长2mm,体积平均每年增大17.4%,肝血管瘤的体积翻倍时间平均为17.3- 178.1个月,但还是有少数的肝血管瘤具有明显快速生长的倾向,而且瘤体越大,生长趋势越明显。目前通常按肝血管瘤直径大小将其分为:小血管瘤(<5cm),大血管瘤(5-10cm),巨大血管瘤(10-15cm),特大血管瘤(>15cm)。

当肝血管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通常会引起明显且持续的症状,这种症状包括:

1)腹部包块:无意中触摸到腹部柔软的包块,无压痛,这种情况往往见于很大的肝血管瘤;

2)胃肠道症状:上腹部隐痛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饱胀或消化不良,这种症状没有特异性,往往和胃肠道疾病或胆道疾病相混淆,部分原因是由于血管瘤较大,挤压周围胃肠道引起,更多的是原因不明;

3)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表现为上腹部剧痛伴随休克症状,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如果肝血管瘤不是很大,没有外界暴力直接作用在肝脏部位,肝血管瘤自发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生长在肋弓以下且较大的肝血管瘤(>10cm),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出血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这也是目前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个指证;

4)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表现为肝血管瘤同时伴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小号引起的凝血异常,往往见于特大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并不十分典型

正如前面已经讲过的,肝血管瘤属于良性病,生长缓慢,没有癌变风险,罕见自发性破裂出血,且绝大多数肝血管瘤在刚刚发现的时候都很小(<5cm),由于对肝血管瘤的生长速度无法预知,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建议就是定期观察,可以通过做B超检查来观察肝血管瘤的大小变化情况,我的推荐是每半年复查B超,如果肝血管瘤生长缓慢,就可以一直观察下去,如果发现肝血管瘤很大(>10cm)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或出现与其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就需要采取治疗措施了。

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或者治疗肝血管瘤,因此,一旦肝血管瘤达到需要治疗的地步,往往都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肝血管瘤仍然是目前治愈肝血管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可以采取肝部分切除或血管瘤剥除术来将病灶完整去除,部分肝血管瘤还可以通过微创腹腔镜下的手术来完成,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

肝血管瘤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是否迟早要做手术?

外科手术仍然是肝血管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肝动脉介人治疗,因其无需开刀手术,曾经吸引不少病患去接受治疗,但其疗效不肯定,容易复发,如果过度栓塞瘤体,则可能导致严重肝功能异常、肝内胆管损伤或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已不被推荐用于肝血管瘤的首选治疗,仅用于广泛的血管瘤已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经皮射频治疗或微波凝固治疗,这种方法最初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其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或微波在肝血管瘤局部产生足够的热量(消融电极周围温度可高达105 ℃) ,破坏瘤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广泛的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进而使瘤体组织凝固、碳化,肿瘤缩小。显微镜下可见消融区红细胞溶解、血管内皮脱落,血管平滑肌消失且纤维化等病理学改变。由于临床应用时间尚短,确切疗效仍有待观察,特别是巨大血管瘤或特大血管瘤,选择消融治疗要特别慎重。

小结

因此,大多数肝血管瘤无需治疗,对于直径超过10cm,增长迅速,有相关临床症状,位置特殊(紧邻肝脏第一、二肝门血管的血管瘤),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消融治疗仍在探索过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