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王巧琳,家住六盤山下隆德縣鳳嶺鄉於河村的農家女孩,因被福建支教老師李丹及其家人資助上學而改變命運。李丹罹患白血病去世後,王巧琳一直和李丹家人保持聯繫,她成了李丹母親的乾女兒、李丹丈夫的乾妹妹。十多年來,毫無血緣聯繫的三個家庭,因為李丹揹著家人偷偷報名赴寧夏支教的舉動被聯繫在一起——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2019年4月16日,山東省濰坊市。

當年稚嫩的學生王巧琳已為人母,嫁到這裡。

一本影集,兩行清淚。斯人已去,好風長吟。

懷抱孩子,輕撫李丹照片的她淚眼婆娑,不止一次地問我們:“李丹離開這個世界11年了,你們也還記得她?”

我們反問王巧琳,你和李丹老師只見過兩面,當時有沒有想過會成她家的一員,替她盡一份女兒的孝心?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王巧琳給女兒講述李丹和福州爺爺、奶奶資助自己上學的故事。

4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

李丹母親周玉英捧出藏在櫃子裡的兩本影集,如數家珍地向我們述說女兒的成長經歷。

李丹父親李聖康也回憶著女兒的點點滴滴,說到動情時,他從書櫃裡翻出一盒未開封的香菸,沒抽幾口,嗆得眼淚流下來。

講完了,合上影集,所有人都沉默了。

“你們還記得李丹吶?她其實只是做了分內事。”周玉英說。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李丹生前與父親李聖康合影。(翻拍)

我們心中早有答案。

這些年來,和李丹生命有過交集的隆德人,時常惦念著那個短髮、喜歡足球、見誰都笑眯眯的福建支教老師。

滔滔閩江水,巍巍六盤山。任由時間以日月為刻度鋪陳向前,閩寧協作血濃於水的真情永遠不會被遺忘。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爸,資助我上學的李老師因白血病入院治療已8個月了,我無論如何都要先去趟福州,看看她。”2008年9月26日,準備前往九江職業技術學院讀書的王巧琳站在炕前欲言又止,最終吐出了一串字,聲音很小。

王學忠沒聽清,他用手肘撐著在炕上翻個身,趴在枕頭上,擺手招呼女兒走近些再說一次。

女兒支吾著將看望老師的願望重複一遍。沒想到父親答應得很乾脆:“去,去一下對著呢,讓你媽賣麥子給你湊路費。”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王巧琳(左)到福州看望李聖康夫婦,陪周玉英逛街留影。

此時,王學忠並不知道福州在什麼地方。還能下地幹活時,背朝太陽在地裡刨營生的他很少離開鳳嶺鄉,一輩子也沒踏出過隆德縣。

這個憨厚的農民只知道,資助女兒上學的恩人得了重症,去看望恩人的想法,於情於理都不該被否定。

“樹活根,人活心。”

王學忠說了女兒的意思,妻子李霞應了句“知道了”,就開始從窖裡往外搬麥子、搬土豆。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從上大學開始,李丹愛上了體育,總是清爽的短髮模樣。

要感恩。如果不是李丹一家資助女兒,她和丈夫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輟學。

2001年,王學忠在山裡給莊稼施肥時滑進深溝,摔傷了腰椎和腿,臥床8年,吃喝拉撒都靠妻子協助。孩子還小,家裡沒勞力,“窮”這千斤擔把一家人壓得喘不過氣,土豆蘸鹽是他們的主要吃食。

一次,李霞因過度勞累一頭栽倒在地裡。聞訊趕回家的王巧琳捧著媽媽皴裂發青的手號啕大哭。“不念了,我不念書了。”王巧琳把書包鎖進箱子,拎起扁擔掛上包袱,奪門而出,去幹農活。

王學忠捂著心口在炕上長聲哀嘆,李霞終日以淚洗面。來家訪的隆德二中教師承諾幫助王巧琳,卻還是勸不住她。

“不是不想上學,我見不得媽媽受苦,害怕弟弟妹妹的學費沒著落。”說到傷心處,懂事的王巧琳咬著嘴唇一字一頓。

就在王家艱難抉擇的時刻,福州第十八中學支教老師李丹伸出了援手。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福建省第八批赴寧夏支教教師留影。前排左三是李丹。(翻拍)

“當時李老師在隆德二中擔任初一年級3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已經資助了一位初中學生。她從我這得知王巧琳的情況後,說服父親每月資助巧琳80元生活費。”據當年擔任隆德二中德育處主任的李瞿鷺回憶,李丹支教一年只回過一次家,節假日都用來給學生輔導功課和家訪,還隔三差五自己掏錢給困難學生買飯菜、買衣服。

“學生不稱李丹為老師,都叫她‘姐姐’。2007年李丹支教期滿回到福州原單位執教,但她仍然惦記著隆德的山裡娃。”李瞿鷺說,李丹在世時,和隆德學生們的書信從未間斷。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2008年9月29日傍晚,大雨傾盆,電閃雷鳴。

王巧琳收拾好行李,擔心地望著窗外,希望翻越六盤山的要道不要封路。

前往福州的車票買好了,跟爸媽與李丹家人也說好了。打著傘衝進雨中的IC電話亭,王巧琳撥通了李瞿鷺的電話,她告訴李瞿鷺,明天會坐火車去看李丹。

電話那頭默不作聲,王巧琳“喂”了兩聲,依然沒人回答。

十來秒後,聽筒那端傳來李瞿鷺的聲音:“你不知道嗎?李丹已經走了。”

“走了?”王巧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願意將“走了”和另外一個冷酷的詞語聯繫在一起,大聲追問:“您說‘走了’是什麼意思?老師不是在接受治療嗎?”

“李丹不行了,去世了……”

像是被人從身後猛地推了一把,王巧琳感覺喘不過氣來,趔趄著要跌倒。

“李聖康老師怕你和另外一個被資助學生無法安心上學,在李丹的授意下隱瞞了實情。我們也是去看李丹時才明白狀況……”李瞿鷺聲音哽咽。

憋了一口氣的王巧琳終於哭了出來。哭聲穿透“沙沙”雨聲,隱沒在一陣緊過一陣的沉悶雷聲中。

回宿舍的路上,王巧琳沒有打傘,她想讓雨水把愚鈍的自己澆醒。

當初在高考志願欄,她填報了九江職業技術學院,一個原因是九江離福州相對較近,可以常常去看望李丹一家人。沒想到……

冷靜一下,回想過去,她自責沒有聽明白善意的“謊言”。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李聖康夫婦和王巧琳視頻聊天。

2008年2月21日,從寧夏日報一名記者口中得知李丹因白血病接受化療的消息後,王巧琳急忙借記者手機跑上有信號的山頭,撥通李聖康電話詢問病情。

也只有那次,李丹親自勉勵她努力復讀,爭取考上更好的學校。之後通話,都是李聖康和李丹男朋友黃體民接電話,說是為李丹身體考慮,說化療進展順利、康復進展順利。

“我怎麼就能信以為真呢?我太對不起你了姐姐,我太笨了……”

王巧琳一夜無眠,初次相遇時李丹的溫暖笑容不時浮現在她眼前。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王巧琳是隆德二中的第一屆高中生,李丹給初中帶歷史課,兩人只見過兩面。

初次相識在2006年底的一次課外活動。王巧琳眼前站著一個留剪髮、戴方框眼鏡、穿著牛仔褲的姑娘。

如果不是別人介紹,王巧琳還以為李丹是同級同學。

李丹說話柔柔的,像細絹一樣有質感,人很活潑。王巧琳不知不覺把家中的困難都講了出來。

“從今天起,我爸爸就是你的資助人了,有什麼不如意都可以找我們。”臨走時,李丹說。

再見時,是2007年初。李丹將自己的一件毛衣、一件玫紅色的棉襖送給王巧琳後說:“過兩天,我要回福州了。”

“姐姐什麼時候還來?”王巧琳緊緊握了握李丹的手。

“回去後再看吧。可能寒假後來,也可能再也不來了。”李丹眯著眼笑。

李丹回福州後,王巧琳常給她寫信。2008年春節前,她還在祝李丹新年快樂的信裡夾了一顆西瓜味的水果糖。

那時,她並不知道,李丹回到福州後查出了白血病。

那段日子,李聖康夫婦發現女兒容易疲勞,上樓氣喘吁吁,還發現她身上時不時出現紅點。夫婦倆讓女兒去皮膚科看看,女兒回來後說,沒有發現異常。

2007年12月是期末階段,李丹忙於學校事務。一次全校大掃除,她顧不上去醫院拿診斷單,便讓自己堂妹去取。

拿到診斷書,堂妹哆嗦著給李聖康打電話。

診斷出來了,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遺物裡,有個盒子專門裝著學生們發來的信件。王巧琳流著淚翻看,發現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靜地躺在盒子裡。

沒想到,李丹一語成讖,真的再也不回來了。

手裡握著火車票,年幼的王巧琳無法決斷。

去還是不去?

去,如何面對李丹去世的現實?

不去,票已買好,李丹家人在等她。

王巧琳最終決定去福州,去見姐姐最後一面。

一路上,王巧琳想象了無數種見到李丹的畫面。

可當她趕到福州時,在她面前的只有一個方方正正的骨灰盒。她怎麼也無法將自己敬愛的姐姐和麵前這個沒有溫度的盒子聯繫起來。

李丹男友黃體民紅著眼打理李丹生前的臥室。遺物裡,有個盒子專門裝著學生們發來的信件。王巧琳流著淚翻看,發現自己寄去的水果糖安靜地躺在盒子裡。

“她一直說你乖,說這糖她捨不得吃。”黃體民安慰咬著嘴唇哭泣的王巧琳。

2008年10月2日,李家人帶著王巧琳前往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鎮一處公墓,安葬李丹的骨灰。

王巧琳與周玉英開始以母女相稱。但稱呼李聖康時,她只敢叫老師,“他看起來堅強,卻沒邁過心裡的坎兒。我怕叫‘爸爸’,會讓他難受。”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2006年8月,李丹得知學校動員教師赴寧夏支教,她瞞著父親偷偷報了名。

女兒支教手續都辦妥了、準備出發前,李聖康才得知消息。

“我們家人都尊重李丹的意思。”在李聖康眼裡,李丹獨立、懂事,很少讓人操心。

李丹走後,他從遺物中發現了女兒的秘密。

原來,女兒回福州後馬上著手聯絡青年志願者,籌備為隆德貧困學生資助的項目。如果不是因病情延誤,她的項目可能會幫到更多的隆德山裡娃。

根據李丹日記記錄,她每月都從自己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改善學生生活。李聖康對此印象深刻:“李丹回福州後跟我講,有一次她帶著七八個學生去餐館吃飯,有的孩子因為頭一次下館子拘謹得不知如何坐。這件事觸動了她,她省吃儉用,攢錢給孩子補充營養。”

對於女兒的善意,周玉英從來都是鼓勵:“我寄給她的肉鬆、烤魚片全被她分給了學生。我說你總給自己留一點吧,她說回家就能吃到媽媽的味道,還是讓孩子們多嚐嚐。我就給她點贊。”

最初,女兒要李聖康資助學生,他不無顧慮。“女兒說,如果我不資助王巧琳,巧琳就沒書唸了。我說,那你要跟人家說好,我們先資助她讀完高中,再視情況決定能不能資助她上大學。”

因為家中並不富裕。女兒支教時,周玉英已經下崗十幾年,李聖康一人工作貼補家用,他怕女兒向受助學生許諾太多,最後無力兌現。

在準備第三期化療期間,有人表示願意資助王巧琳,被李丹婉言謝絕了。她告訴父親,幫扶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夢不能讓病魔帶走,希望父親繼續資助王巧琳直到無能為力。

“李丹發病的時候,每天兩針就要1.1萬元。如果不是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家早垮了。所以我們相信世上好人多,我們也要做好人。”女兒經歷的一切,讓他有了堅強和堅持的理由。

李丹去世後,王巧琳考上大學,李聖康繼續資助3年,直到她畢業。

王巧琳第一次高考失利。第二次高考前,李聖康專門到隆德二中為她加油打氣。他告訴巧琳,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

分數出來了,報考本地的師範學院沒有問題,但王巧琳決定報考江西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數控與技術應用專業。

她相信,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王巧琳最怕福州的老兩口孤單。

2017年,周玉英因為靜脈曲張再次手術。王巧琳知道時,手術已經做完了。她想去探望,周玉英不讓:“年輕人在外工作不容易,好好打拼別分心。”

周玉英知道,王巧琳和丈夫打拼5年才貸款買了房子,她想給孩子省下每一分錢。

“每次老師和媽媽都是報喜不報憂,為我們考慮。”提起無法在福州陪伴老人的無奈,王巧琳紅著眼許下心願:“我和老公努力工作就為打下基礎,以後能常常陪伴在他們左右。”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書房裡,王巧琳為李聖康一家制作的十字繡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畢業後,王巧琳多次前往福州看望李聖康夫婦。

2014年結婚前,王巧琳帶著未婚夫龐濤來到李家。老兩口聽說巧琳大喜的日子將近,早早準備了一枚黃金戒指,一個鱷魚皮箱。

按福州習俗,閨女出嫁時,都這麼備置。

王巧琳很幸福:“福州媽媽已經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了。”

懷孕時,王巧琳去看望老兩口。李聖康遞給巧琳一個600元的紅包。周玉英則拿出準好的嬰兒衣物,大包小包鋪了一床。她摟著王巧琳,摸著她的肚子向胎兒叮囑:“你媽媽可是不容易呢,你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好了媽媽。”

2015年,王巧琳帶著母親李霞、丈夫龐濤和女兒再次來福州看望李聖康夫婦。返程前一天,老兩口非要塞給王巧琳1000元錢。拗不過老人,王巧琳就收下了。

機場送別時,李聖康抱了抱王巧琳:“好孩子,我算是沒白疼你。”

一句話,讓王巧琳心中五味雜陳,其他人的鼻子也酸酸的。


福建老師揹著家人赴寧支教 去世後,她幫扶過的女孩成了她的家人


在李聖康心中,隆德二中頒給他和女兒的獎項是對他們資助學生最好的肯定。

飛機一落山東,王巧琳就給李聖康打電話:“您疼我的心意我明白,但錢再不能從您這拿了,我會更多孝順您和媽媽的。”

李聖康按照王巧琳的提示,找到了電視機下老兩口塞給巧琳的錢。

李霞回家後,把王巧琳的懂事說給王學忠聽,王學忠非常高興。他總叮嚀巧琳,要多孝順福建的爸媽,哪怕過年的時候少回寧夏一次,多去福建一次,也是應該的。

2019年4月19日,李聖康的手機振動,是王巧琳發來的視頻請求。

遠在山東濰坊的巧琳,邊做飯邊示意女兒給李聖康夫婦打招呼。

“福州爺爺好,福州奶奶好。”孩子奶聲奶氣地問候。三代人噓寒問暖,說些貼心的家長裡短。

每隔一週,王巧琳都會和李聖康夫婦視頻。但最近,她過兩天就會聯繫老兩口。因為李聖康91歲的老母親今年3月過世了。母親走後,李聖康將李丹的遺物和母親的遺物付之一炬。他喃喃自語:“有體民和巧琳兩家照顧我們,你們就放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