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2018年10月,宁波市象山县政府和中国美院文创中心联合发起"设计下乡协同创新引领计划",请美院师生用创意绘制渔乡风情,用艺术设计改变乡村,高水准推进乡村振兴。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政府搭桥、艺人和声。一批批艺术家们走进海岛乡村,用创意和画笔参与乡村建设。半岛农渔村的石头房、捕鱼赶海的工具,甚至晾晒在村头巷尾的鱼鲞、紫菜等日常食物,都成为他们文创产品设计的灵感来源,象山乡村弥漫着"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乡绘"海岛古村落

三个月前,"一人一艺"2018乡野艺术节在墙头镇溪里方村上演。修缮好的恭房古建筑被改造成美术馆,青溪诗会在这里举行;金灿灿的稻田被铺成一片金色舞台,摇滚乐手在这里纵情歌唱……古村落与现代艺术融合,散发的文化魅力,让村民至今津津乐道、意犹未尽。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在象山半岛南面的晓塘乡中岙村,村民感觉自己天天在艺术的氛围中浸染。去年4月举办的橘花艺术节,让中岙村一举成名,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及国内的艺术家络绎不绝地探访中岙,用涂鸦、装置、影像、多媒体、雕塑等多元融合的方式为中岙村度身定制多处艺术景观,将"橘"文化融入到村庄的每一处角落。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艺术家们对公共区域的破败墙面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艺术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得到村民认可后,再逐步对大家的房屋进行艺术修复。"当地画家、橘花艺术节的发起人陈丹阳说。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信步中岙村,处处遇到不一样的艺术风景。艺术家们利用废旧仓库创作的空间艺术作品"白房子的世界", 在走廊围墙绘上了"倒牛奶的女人", 制作出寓意村民血脉相连的装置艺术作品"构造学"……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7个月后,应众多艺术家的倡议,中岙村再次举办盛会——"橘"公共艺术节。这次,策展团队除了开展"在地性"创作之外,更对村落的整体空间业态进行设计,导入视觉vi系统,综合利用公共设施景观,把一些闲置的空间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微型美术馆和休闲书吧,更加注重融入当地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艺术的介入要嵌入到乡村的生命当中,艺术家要感受并倾听当地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在陈丹阳看来,当代艺术与乡村文化的和谐共处,会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和谐融洽。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在"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影响下,中岙人已不再将旧房子推倒重建,而是在原址上修复性改造,整修一新的老屋成为诗馆、村史展示馆,留住乡村记忆。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这种融洽还体现在村民身上,最为直观的就是观念的改变。村民们逐渐适应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习惯了面对游客好奇的目光,环保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唤醒"本土艺术家"

随着现代艺术元素的不断融入,此前被村民们忽略的传统文化遗存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村民是乡村艺术节的主角。"陈丹阳说。艺术节开幕之前,中岙村组织了女子舞龙队、女子舞蹈队,本土文化和异地文化同台表演,当钢琴声在中岙村响起的时候,"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也同样吸引着八方来客。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艺术节开办的手工艺集市,给村民们一个展示传统手工艺的舞台。他们重拾世代相传的绣花、剪纸、鱼灯等手艺,将作品卖给游客。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受中岙村艺术节的影响,邻村励家坪也自发组织起了民俗活动。艺术节成为整个晓塘乡以文化推动乡建的"导火索"。

参与中岙"艺术乡建"的策展人顾耀峰认为,艺术融入乡村建设,核心任务在于对当地村民的培养和带动。艺术家离开以后,留下一批永远走不了的"艺术家"。而对于如何挖潜"本土艺术家",恢复传统手工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在外来艺术家的带动下,象山的"本土艺术家"被唤醒,一批传统手工艺正在恢复中。去年,十几岁时就拿起刻刀"讨生活"的泗洲头镇根雕艺人肖吉方,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后王村文化礼堂一角设立了"泗水云亭"竹根雕工作室,近80件竹根雕作品一一陈列,引来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农村的木匠、裁缝、藤椅匠人身上都闪耀着艺术的光华,需要激活他们身上的潜在基因,真正让手工艺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陈丹阳说。

随着艺术家的进驻,当代艺术讲座也开进山村。跨界策展人苏冰在中岙村文化礼堂举办了"艺术如何融入乡村"讲座,吸引了40多名村民自主报名参加。目前,该村设立了国际艺术家驻地,除用于艺术创作写生外,还计划开展少儿绘画教学培训。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艺术引领乡村建设

今年1月,设计海岸线·大画象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下乡·协同创新象山工作坊成果展在象山县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十几份量身定制的农产品包装和非遗活化方案,多家老店摊位文创改造实例,上百件山海渔村绘画设计作品……展会上,中国美院设计海岸线团队设计创作的文创作品让人惊叹不已!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这里每一个村、每一片沙滩都很原生态,空旷又灵动!"研究生王唯佳向观展市民介绍他们团队设计的文创作品——"大沙村礁石空间"。美院师生心目中的象山最美海岸线,融汇了半岛渔村、船厂、菜场、橘园、稻田……大家将渔港风情、海岛生活的感知转化为一系列文化创意、空间设计、店招形象等艺术作品。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让农民生活好起来,是艺术融入乡村建设的最直接成效。中岙村艺术节期间,开办"橘香人家3号"的陈瑞堂家每天门庭若市,他说:"经常是前一批客人刚走,下一批客人又来了,我们两口子累得连喘口气的时间也没有。别村的亲戚朋友来看热闹,想在我家吃饭都坐不下。"村民王贵女经营的"闺"女红肚兜店,也享受到了艺术节的"红利",当月的收入比平时翻了一番。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艺术融入乡村建设,把村庄美好的元素提炼出来,吸引更多人参与。中岙村委会主任陈兆播告诉笔者,8年前村里建成的游客中心本来有1000平方米空置着,如今一位在上海创业的乡贤打算把这些闲置资源改造成民宿;另一位乡贤陈槐投资建设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乡村就是家园,只有让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乡村赓续,激活乡村内在生命力,才能守住故乡、留住家园。"象山县农业农村局调研员吴健说,象山将积极推广运用"艺术+乡村文化旅游"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更多、更具持续性的集健康、时尚、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乡村版798"。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海岛乡村弥漫“艺术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