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郑国为何敢率先跳出来与周天子叫板?

王路


最早挑战周天子权威的人,是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那么,本来周朝秩序好好的,大家各安本分。为什么郑庄公要开这个头,打开潘多拉盒子,造成天下大乱呢?

(郑庄公剧照)

说起来郑庄公还是王族之后。他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因此得封郑国。

郑桓公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郑国一片欣欣向荣,因此他得到了郑国百姓爱戴。他的侄子周幽王听说后,便聘请他做了周朝的司徒,帮助管理周王室土地和户籍。

郑桓公上任上,政绩突出,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大家对他赞不绝口,甚至还编了歌谣来赞美他。

郑桓公不光有治国之才,还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他看到周幽王没有雄才大略,一味地沉迷于女色之中,认为周王室以后会渐渐衰微,所以他在得到周幽王同意后,把郑国迁到了雒邑(今河南洛阳)。

果然,由于周幽王无故废黜申王后,又废掉太子姬宜臼,引得申王后的父亲申侯勾结犬戎攻打镐京,并杀死周幽王。身为人臣的郑桓公,也因为保护周幽王而死。

郑桓公死后,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继承国君之位。

此时的镐京已成废墟,郑武公先是和其他诸侯一起奋力勤王,拥护姬宜臼为周平王,并护送他东迁洛邑。

周平王东迁后,对于最有功劳的郑武公,却没有给他什么封赏,只是让他承袭了郑桓公在朝中的职务,成为上卿。

(平王东迁)

眼看白忙一场,连块封地都没得到。郑武公心里很不平衡,于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四处征伐,开疆辟土,郑国因此开始强盛。

周平王眼见郑国强大,当然害怕郑国尾大不掉,想有所作为。

可是他自从东迁后,天子威严已经大不如前。很多时候,还要靠郑武公这样势力强大的国君来帮忙树威。所以,他也就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郑武公打着他的旗号,到处攻伐别国。而且还只能自我安慰说,郑武公好歹也是为周天子扬威,就算拿走点土地也是应该的。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继承了国君之位,同时还承袭了郑武公在朝廷的上卿之位。

当时虢国的国君虢公最得周平王宠信,再加上郑庄公继位后,一直不到朝廷上任。所以,周平王打算让最得宠信的虢公接替他的职务,同时借机削弱他的权力。

没想到,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郑庄公耳中。

本来郑庄公对“上卿”这个职务就看不上。就算要走,也是他主动提出辞职。可现在居然周平王想开除他,这就让他很生气了。所以,他直接找到周平王质问这件事。

面对咄咄逼人的郑庄公,周平王竟对天发誓,表示自己从没有想过要找人取代他的官职。为了让郑庄公相信自己,不光赌咒发誓,还主动提出,双方互换世子到对方那里做人质。

周平王去世后,新继位的周桓王又想拿郑庄公开刀,树立权威。

(周桓王剧照)

当时,新王继位,诸侯们都纷纷前来朝贺。

当着众诸侯的面,周桓王先是怠慢羞辱来朝拜的郑庄公。事后,他见郑庄公没有什么举动,又收回了郑庄公的职务和权力,并把郑国周围的土地,收归到周王室的名下。

周桓王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郑庄公好生气恼,于是决定还以颜色,在秋天时,把周王室土地上的稻子给割了。

这下事情变得严重了,毕竟众诸侯都看着呢!周桓王要是忍了,以后谁还对他俯首称臣呢!

所以,周桓王带领陈、蔡、卫、虢四国联队,向郑庄公发起总攻。

郑庄公马壮兵强,再加上他在军事上很有谋略,所以很快便把周桓王的联军打得大败而逃。

在混乱中,周桓王还被郑庄公的部下射伤了肩膀。

当时郑庄公的部下还想活捉周桓王,但被郑庄公给制止了,并表示,他们只是自卫,并不是想欺凌天子。

战后,郑庄公像没事人一样,又派大臣带着名贵的药草等物,去探望受伤的周桓王。

此时,已认清现实的周桓王,见郑庄公主动表示“尊王”,他也只好顺坡下驴,从此再也没有和郑庄公过不去了。

不过,周王室的威严和军威,在周桓王这里算是彻底被毁了。

(参考史料:《左传》《东周列国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郑国历经郑桓公、郑武公两代国君积攒的人望,再加上他们施政得当,郑国东迁雒东之后,国力大增,同时“国际”影响力也大幅度提高,为郑庄公称霸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郑庄公之所以如此霸道,是因其预见了周王室的未来,“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政由方伯”,此时不趁机捞一把,更待何时。所以,郑庄公不顾一切地与周天子死磕。

另外,郑庄公成长的环境,深刻影响了其叛逆性格。郑庄公之母武姜因郑庄公寤生“生之难”而“弗爱”。郑庄公从小缺乏母爱,在如此环境中成长,养成了霸道、敢于挑战权威、行事果断、占有欲强的性格,无形中为郑庄公于春秋之初首开霸权奠定了基础,再加上祖辈、父辈立国思想的影响,更为郑庄公称霸提供了精神支持。

郑国为霸形成历程如下:

一、历代国君时刻把握机遇,积攒实力

1、举国动迁雒东

郑国初封君主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将姬友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

到了郑桓公的侄子周幽王在位的时候,“幽王以为司徒”。事实再一次证明,姬友有能力,“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郑桓公能力出众,在郑国和周室积攒了不少人望。

好景不长,郑桓公做司徒才一年,还沉浸在成就中,周室即出大事了,“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说实话,诸侯列国从周夷王时就不大愿意来京都串门了。要不是看在周宣王中兴周王室的份上,都懒得搭理荒淫无耻的周幽王。

周王室虽然经历了周宣王中兴,而今周王室发展到这个地步,估计郑桓公已经看出,周幽王早晚要出事,而且,他对周王室将来的发展也不看好,不得不事先为郑国的将来做打算。于是郑桓公去咨询了个高人,据记载,这个人叫太史伯。郑桓公咨询太史伯算是找对了人,知王朝更替,那是太史伯的本行。

据记载,郑桓公问太史伯说:“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毫不犹豫地建议他赶紧搬家,而且也连迁居的地方都选择了,“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而且太史伯认为,目前这一带属于虢国、郐国,而这两国的国君都是鼠辈,既贪婪又爱占小便宜,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们。于是,郑桓公向周幽王申请搬家,竟然十分爽快地被批准了。

在郑桓公的积极运作下,郑国“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郑桓公远见卓识,先于周平王而举国东迁,不但令郑人躲过了犬戎破镐京的灾难,也少了周幽王被杀后戎狄屡次骚扰麻烦。郑国迁居雒东,百姓安居乐业为郑国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2、郑武公把握机遇为郑国争取发展空间

郑桓公搬到新址才两年,“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桓公也于此次战争中殉职。

此后,郑桓公的儿子世子掘突,即后来的郑武公,参与了“救周平戎”,拥立周平王有功,还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

郑武公化悲痛为力量,较好地利用了郑桓公的“烈士”身份,再加上“救周平戎”之功、拥立之功,不但得到大片领土,接替郑桓公继续在周王室任卿士,同时还获取了其他政治利益。

3、郑武公纵观“国际”局势,准确把脉时代发展方向

郑武公亲身经历了西夷犬戎入侵,周幽王身死,郑桓公被杀,周平王东迁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对他的触动很大,也促使他认真思考了郑国的未来,为郑国未来霸业抢得先机。

郑武公认为,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地降低,接下来周天子难以恢复往日的威望。同时,以诸侯列国的实力来看,尚无一国敢于单独挑战周天子,即使是数个国家联合起来也势必引来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

在此时代背景下,郑武公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尊王”的旗号,另一方面在国内推行“爱民”的国策,致力于发展经济、开疆扩土,以增强郑国实力。

春秋之初,各诸侯国之间有矛盾也仅以战争的方式惩罚一下,少有侵人国土的事件发生。郑武公开疆扩土的行为为其子郑庄公首开霸权树立了榜样。

据说,郑武公趁周平王东迁洛邑,无暇顾及的时机灭了东虢和郐国。郑国原本借虢国、郐国献地才得以东迁,而此时郑武公竟然据虢国、郐国为己有。为了郑国的进一步发展,郑武公以“郑”为名新建国都,以示千秋万代永居此地。

二、挑战周天子权威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是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周王室宗主国实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王室与诸侯国实力出现了大反转,“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周王室历经犬戎之乱、东迁洛邑之后,已经沦落到了无法自保的地步,只能依靠诸侯国的保护,丧失了往日的实力和威望。犬戎之乱打破了周天子不可挑战的神话,也令各诸侯国放下了思想包袱。

1、“周郑交质”郑庄公行逆天之举

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郑武公、郑庄公均在周王室任卿士的职务。周平王看着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一天天壮大,并不断侵吞他国领土。于是,周平王意欲削弱郑的实力,“王贰于虢”,意图让虢公取代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周平王此举,引来“郑伯怨王”。周平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未能实现削弱郑国的意图,还惹来郑庄公的威胁,以至于周平王立即向郑庄公澄清“无之”。周平王天下共主的威严,在实力人物郑庄公面前荡然无存。

为了让郑庄公相信,周平王甚至答应跟郑国交换人质收场,史称“周郑交质”。《左传》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天下共主周天子做到这个份上,没落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2、与周天子大打出手

令人没想到的是,周平王去世之后,新任周天子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初生牛犊不怕虎,立即出手挑战郑庄公。据《左传》记载: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周桓王的不理智行为付出的代价是郑庄公不惜周、郑交恶,“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进而“郑侵周地”,“又取成周之禾”,还声言“不朝周”。

面对郑庄公公然叫板,周桓王下令收回郑庄公的权力,决心惩罚他一下。周桓王认为仅仅收回郑庄公的权力还不够,还联合陈、蔡、虢、卫等诸侯,带着联军去讨伐郑国。周桓王以为自己还是原来的周天子,真是不自量力。对于联军的到来,郑庄公一点也不紧张。他与祭仲、高渠弥等大臣率领大军从容迎战,将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史上称此役为“繻葛之战”。交战过程中,周桓王被郑国的祝聃射中手臂,祝聃还准备追上去,捉住周桓王。这时郑庄公立即出面制止。

当晚,郑庄公又派祭仲前去探视周桓王的伤情,给予慰问。这一慰问不要紧,差点没把周桓王给气死。

至此,郑庄公挑战周天子取得最终胜利,也当仁不让成为春秋时期首开霸权者。


历史倪说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郑庄公为何敢与领导掐架

平王东迁,春秋开端,以礼乐、宗族分封制度为主体的周天下乱局始然,各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郑庄公真是有点另类,小国强势称霸,是有点手腕的,连毛主席老人家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毛泽东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而名号一般的郑庄公,却能出人意料的成为毛泽东眼里的“厉害”人物,并冠之以“很”,让人匪夷所思。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郑庄公当年“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是啊,这个郑庄公是个敢于跟领导搞“逗你玩儿”游戏的,《史记-郑世家》载郑庄公“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有点意思吧,竟然到周老大的地界去偷庄稼了。郑庄公“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这个郑庄公本来是周王朝的卿士,是要在中央办公的,可干二十七年了才来报到,人家老大说你偷俺的庄稼了,认为不够意思,指责了一番了事。郑庄公“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这个事其实是对上件事的反击,你不是说俺弗礼吗?看看哥跟鲁国换了田地,可是祭祀周公的啊,俺最讲礼了。这些恐怕都是表象,到了“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周老大忍无可忍,发来“联合国”部队,人家郑庄公敢于应战,还射伤了老大,然后假惺惺地派个臣子去慰问一番,看来两面人做得不错啊。

其实,郑庄公是在玩“占了两个茅坑拉屎”的游戏,一是作为周朝卿士的角色。二是作为郑国国君的角色,他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在对本国的经营上,要兼并、扩张,要破坏周朝既定的实力划分,甚而要凭实力号召列国,那必然和周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对周天子在总体上采取的是又打又亲的手段。当王室要限制他的发展和自由时,就打击王室;当这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就亲近王室,打击王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示威;亲近王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对若干国家的号召力。他为了防止国内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职,但当闻知周平王欲分政于虢公时即日驾车入周。他经营郑国,同时又不愿放弃左右周政的权力。于是他和周平王互相交换人质。这样做既可以施恩于太子,以作为亲近王室的手段,也可以控制周太子,以作为打击王室的手段。

当然,郑庄公的手段没有白费,他迎来了郑国的发展“假命(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鉴于这种情况,郑庄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标定于宋国。为了实现对于宋国的军事胜利,郑庄公假借王命伐宋,号召列国。郑庄公以周朝卿士的特殊身份,宣称宋公久缺朝贡,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讨伐。郑国通过这种方式纠合了更多的国家,又形成了对宋国的舆论压力,事后还对不追随出兵的许、郧(今山东宁阳东北)小国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训,几乎灭掉许国。

 

    





一哥于一


郑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郑庄公其人很有谋略和胆气,在他执政郑国的时候,让郑国很快崛起并称霸于诸侯之间。在当时也可谓是“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在当时郑国也是率先挑战周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的。


那春秋时期,郑国为什么敢率先和周天子叫板呢?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被拥立继位,周平王为了避免犬戎的侵扰,就决定东迁。这时后郑国是有很大功劳的。后来郑国不仅是诸侯,而且还是周王室的卿士。当时郑国国君因功而态度傲慢。

然而当时的周平王又不得不依靠郑国的势力来稳固周室的王权和地位,最终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国,于是做出来他们互换质子的事来。周天子和诸侯交换世子也让周天子的威严尽失。

同时郑国利用当时周室卿士的地位,以周室之名而对其他诸侯小国进行侵犯。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当时的周室也几乎到了只能依靠诸侯国才能自保的地步。


郑国的壮大,也让郑国的对势弱周室傲慢无礼,但在周平王时还没我出现大的冲突,至少还保留着周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

但在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更想恢复周室以前的地位,同时他对郑庄公也很不满。

因此周桓王对郑庄公也免去了他卿士的身份。而郑国也不敢示弱,他先试探性的冒犯周天子,抢在周室前面收割周室的麦子。

结果周天子大怒之下,于是率陈、蔡、虢、卫四国征讨郑国。郑庄公也就率兵抵抗。在开战后,周兵不仅大败,而且周桓王也被郑军射了一箭。这一箭射的也恰到好处,射到周桓王的肩膀上,没有性命之忧。然而周桓王虽然中箭却无力打败郑国。


最后还是郑庄公以胜利之师表示愿意尊王,并派人去慰问,而周桓王虽然名义上被尊重,但却对郑国已经无能无力了。

因为此战,也打破了周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光环,周天子的威严更加荡然无存,从此东周王室也慢慢的更加衰败,在春秋大混战时代,周天子也只能以观望者的身份去看诸侯们的表演,周室也不能再号令天下诸侯了。

郑国之所以敢率先与周天子叫板,主要因为当时东周虽然建立,但周室已经势弱,诸侯势力变大,周王室当时的地位也只能靠诸侯为维持,同时郑国因功而变的地位尊贵,而当时郑国又很有实力并且想称霸当时,这样就会得到周室的不满,郑国为了实现理想建立霸业,挑战周天子的尊严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孚鉴


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但春秋时期,还有一位被称为“春秋小霸”,此人就是郑庄公。

虽然只是小霸,但这人表现可貌似比五霸更生猛。

此人极聪明,可不是项羽那种无谋的霸王。

先看他是如何消灭他的弟弟的:

庄公的老爸是郑武公,老妈武姜是典型的偏心老妈,只宠爱他弟弟叔段,不喜欢庄公,但奈何庄公是长子,所以虽然武姜一直希望让二儿子叔段接班,但最后还是庄公当了国君。他老妈怕叔段委屈,逼着他让把郑国的京城封给他的弟弟叔段。

要知道,那时候京城是郑国北方最大的城邑,也是郑国北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所以,支持庄公的大臣们对姜氏的提议都坚决反对,并要求铲除叔段。

本来这人就不甘心,就一直想着做国君,现在还要给他一个块最大的城邑,且是一个战略要地。这是不摆明了养虎为患,给自己找麻烦么?

如果你是庄公,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看看庄公是怎么做的。

他说:为人子的要孝顺啊,虽然老妈不喜欢我,但这是老妈下的命令,我哪里好意思不同意呢?更何况那叔段可是我亲弟弟。不听老妈的话,那是不孝,无故杀自己弟弟,那是不友,天下百姓怎么看我!大家也别担心不过,就行这么着吧!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他果然不安分,那也不会有好报应的。

于是,庄公爽快的便把京城封给了明知对自己图谋不轨的叔段。

叔段果然不负其所望,人一到京城,立即开始招兵买马,屯粮练兵,企图谋反。

忠于庄公的大臣们一看,这不对啊!急忙跑过来对庄公说:你看,你这弟弟是要想造反呢!快点发兵灭了他吧!

庄公说:不行啊,现在不是时候啊,你们说他造反,你看他也没造反啊!不能觉得他“想”造反就要杀他啊!想可不犯法啊!再等等!

没过多久,叔段就越界了,抢了原本不属于它的两个城市,郑国的那些老干部们这次抓到机会了,忙对庄公说:你看,他造反了!抢了两座城!怎么样,实锤啊!咱们快点灭了他!再不灭就晚了!

庄公说:别急,不管他,就抢了两个小城,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啊!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对自己的老妈姜氏汇报工作情况,说:我要去洛阳公干,顺便看看周天子。家里的事可就拜托你啦!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

他老妈一听可算有好机会了,忙派人通知小儿子叔段:你哥要去洛阳,家里没人,快来抢他位置啊!

叔段马上带兵杀过来,中了庄公埋伏,被杀。

于是庄公对百姓说:你们看,我对我弟弟这么好,他居然造反!不是我想杀他,是他自己找死啊!

天下百姓于是挑起大拇哥:庄公威武!

这叫阴险,还是聪明?

无论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你都要佩服他。

好,说回正题。

庄公还是第一个和周天子公开叫板的诸侯,是第一个让周天子将其太子作为郑国人质的诸侯,是第一个举兵与周天子交战并且大败中央军的诸侯。

牛吧?!春秋五霸也没做过这样的大事啊!

这才是真正的霸气冲天——惹谁,别惹我,谁惹我,我揍谁!

我们知道,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后来,申后的父亲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于是成了周平王。

所以当时私下很多人认为,其实平王实际是通过兵变(尤其恶劣的是,引的是外敌之兵)篡位得到的帝位,甚至平王有间接“弑父”之嫌。

于是很多人心里是对平王有点瞧不起,不敬的味道。

再说在镐京被毁后抗击犬戎最积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秦襄公,另一个就是郑武公。

两家都出了大力,庄公的爷爷郑桓公还直接死在了战场上,后来庄公的老爹武公和秦襄公联合众诸侯,经过一番恶战,才击退犬戎。成全了周平王。

再说当时秦襄公连诸侯都算不上,还只是个“附庸”,按说郑国应该得到平王赏赐更多吧,或者至不济,郑秦两家得到的赏赐应该一样多吧?

但不是这样。相反,平王直接给了秦襄公一个“侯爵”的封号,秦从此由一个不入流的附庸变成了有头有脸的诸侯,这还不算,平王还对襄公讲:咱们吃了败仗,我们连老家丰歧之地都丢了,那么好的地方,可惜了,这样吧,那些地就给你了,只要你能从犬戎手里抢回来就是你的!

貌似,这就有点不公平啊!

凭什么秦人抢过来就给秦啊!我郑国也出了力,流了汗,还死了人,敢情什么也捞不到?不提封爵的事情,就这地,一人一半也应该啊!

想想这事就让人觉得像刚吃了几只苍蝇,腻歪人。你守不住家,地盘让人抢了,结果呢,我们拼命保着你,可你倒好,周平王屁股一拍,流之大吉,迁都洛阳,不报父仇、不雪国耻,不仁不义,没羞没臊还不算,还把故国土地所有权给了外姓秦人,不给咱郑国,我们郑国才是你周朝正经亲戚好吧!

这还不算,就在庄公平叛弟弟之后,这事就传到了平王耳朵里,平王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他可是你亲弟弟啊,你连亲弟弟都杀,太不讲仁义啦!得,你这辅政大臣的位置我可给你撸了!

其实这辅政大臣的位置还真没什么意思,就是一荣誉称号。要不要无所谓。

但问题的关键是我可以自己不要,但你不能逼着我不要。好说不好听啊!

不行,庄公越想越怒,我可不是我爸爸那么好欺负,出了那么大力,你一点赏赐也没有。

现在又来欺负我?怎么?我家柿子软啊!

直接找到平王面前质问:你还讲不讲道理了!凭什么就要撤销我的辅政大臣位置!你看你这叫什么事啊!

平王连连解释,庄公却是不依不饶。最后没办法,平王将太子狐送到郑国去做人质。

后来,平王去了西天,没有人接班啊,太子狐还在郑国那儿当人质呢!庄公连忙派人送太子狐回国,但没想到:太子狐在登位之前突然死亡,庄公一下也是傻了眼,于是又拥立了太子狐的儿子登位,这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知道什么啊,就知道当年庄公可是欺负过我爷爷,指着我爷爷鼻子骂;又欺负我老爹,把我老爹弄他家当人质,且死的不明不白。让我当国王,估计也没安什么好心,欺负我年纪小,想让我当傀儡吧!你看,他们郑国就没什么好人啊

估计周桓王一看到庄公,就会想起自己苦命的父亲,怎么看都不顺眼。其实,太子狐的死,也并非庄公一人之过。桓王如此对待庄公,庄公当然也不买帐,两人互相瞧不上眼,一来二去,矛盾终于如火山般喷发。

桓王想,别管怎么样,咱还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啊,你一点礼貌也不懂么。不听话,揍你!

于是联合卫蔡虢陈四国诸侯,发兵讨伐庄公。

庄公想:你什么狗屁天子啊,你爷爷得位就不正,给我摆什么谱。你要不是我,还当不上王呢!打我,你试试。

最后,桓王惨败,被揍得鼻青脸肿,自己胳膊还被射中一箭。

庄公以地方军大败周天子之中央军,以下级打败上级,标志着周王室彻底衰落。大家一看,原来天子也就那么一回事,打打他也没什么,而且还能打得赢!

于是天子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世人敬重之心大减。周天子更多时候成了一个象征罢了。


山东花和尚


郑国的初代始祖是郑桓公,名友,是周宣王的弟弟。宣王把他分封在了“郑”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陕西省凤翔县附近。幽王即位后,便让自己的叔父郑桓公到周都城来辅佐自己,当了司徒之官。郑桓公面对当时朝政混乱、诸侯反叛的局面,有了强烈的不祥预感。他去问太史伯,如何能让自己和族人逃过这场劫难。太史伯建议他把族人迁徙到洛邑东边的虢、郐两国附近,因为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非常好,离洛邑很近,又在天下的中央,是四方交通往来的枢纽;两国的君主却非常贪财好利,老百姓都心怀不满;而郑桓公非常爱民,如果去那里的话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郑桓公听从太史伯的建议,禀告幽王之后,便把族人迁到了虢、郐之地。后来犬戎攻打进来,没过多久镐京被攻破,郑桓公也死在这场战乱之中。他的儿子郑武公非常有才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与诸侯一起护送周平王迁都到了洛邑。他在这个过程中出力非常多,得到周王的信任和倚重。之后郑武公趁机灭掉虢、郐等国,占有了他们的领土,让郑国彻底站稳了脚跟。人们为了将之与过去在西方的郑国区分开来,便称之为“新郑”,其所在地也就是在今天河南省的新郑一带。郑武公承前启后,不仅为郑国开辟了新天地,而且为其子郑庄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武公去世后,庄公即位,继续开疆拓土、发展国力。他们父子两代都曾在周平王之朝当卿士,受到重用。后来平王觉得郑的势力太大了,害怕受到操纵和控制,便将虢公(这里是西虢,不是郑国灭掉的东虢)也委以重任,以“平衡术”制约郑国的发展。庄公因此心生怨恨,平王心虚,就极力否认自己对郑有戒备之心,但庄公不信,于是双方便各自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对方那里去做人质。平王去世之后,桓王即位,周人就想把政权完全交给虢公,这使周、郑两家的关系走向恶化。为了示威,郑庄公派人强行割走了本属于周王室的麦子;而作为报复,周桓王也故意不以应有的礼仪对待郑庄公,后来郑庄公干脆不去朝见周王了。

周桓王为了显示自己的王权,想拿郑国开刀,所谓杀鸡给猴看,于是召集陈、蔡、(西)虢、卫四国组成联军,去讨伐郑国。郑国国力正在蒸蒸日上,郑庄公也非常有才能,全国上下一心勇猛作战,把周王统率的联军打得大败,周王也被射伤了。好在郑庄公比较克制,没有得寸进尺,还派大臣前去慰问周王。但这件事已经充分说明西周灭亡以后王室的衰落与诸侯的崛起,郑国正是在这个动荡年代率先崛起的国家。此战之后,郑庄公声威大振,后来他又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史称郑庄公为“小霸”。





知你鱼


他这是挟周室以令诸侯,偏偏周室不甘于他的摆布,叫板是嫌事不怕闹大的挑事而论,对于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来说,实不得已而为之。

郑国虽处中原,但其地理环境无险可守,要不自己奋发图强,早晚食于人口,南有楚蛮,西有晋,东北有宋,西北有卫,可以说一切尽在人家的包围之中,国际关系打不开,实在很难生存。斯时,春秋五霸还未显现,与其说他第一个叫板,不如说他第一个奋起之人。

为了打开局面,富有韬略的郑庄公不会不利用徒有虚名的周室,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他爷爷,也就是郑国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在周幽王手下就开始担任司徒。周平王东迁,他爹郑武公一路护卫有功,担任卿士,死后,郑庄公继任,直到被周平王之子周桓王免去,这才彻底惹毛了郑庄公。他也不想叫,惹毛了才板的。先是四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夺了周人家的口食,周桓王也毛了,率领自己的那点周军并联合陈蔡,大举讨伐郑国。郑庄公还能怎么着,只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又不是没有实力,要战车有战车,要徒兵有徒兵,还会独创战法,鱼丽之阵。春秋小霸不是虚的,在此战役上,周桓王挨一箭,心里明白白的。一,没有捉你,二没有杀你,让你负伤而回,老郑算是给了老面了。

郑庄公在春秋的小盛,有自己的奋发图强内的一面,也有外部环境的一面。斯时,楚国忙于吞并周边小国,还无暇顾及中原,晋国呢,忙于内乱,也腾不出手来,施一番拳脚。鲁国呢,温脾气,也翻不起什么大浪,齐国倒是可以,郑庄公早交往关系,结盟上了,于是乎,才雄赳赳气昂昂地,高举周天子之大旗,踹一下卫,捣一下宋,偶尔戳一下陈,对于那些夹缝中的小国直接无视,进军吞并,开疆拓土。

可谓雄才大略也。其实细看郑庄公的一生,他的要强,有其心理上的原因。

都知道,他有一个著名的弟弟,和一个著名的母亲。作为儿子,谁不想得到母亲的爱?郑庄公想,可是人家母亲不给,连个渣渣都不留,全给了二儿子共叔段。为啥呢?为啥呢?据左传说郑庄公是寤生。什么是寤生呢?寤是醒了的意思,寤生就是醒了后,生的郑庄公。因为这就不喜老郑?实在想不通。生孩子临盆,都会有反应吧,甚至要疼,睡了一觉,孩子就生了?实在有点蹊跷。据我大胆的猜测,有这么几种可能。一,临盆前确实没反应,胎儿过小,不知不觉就生了,由于小根本感觉不到疼,睡了一觉,醒了一看,我的天,孩子生了。把母亲吓着了,确实吓着了,甚至有疯的趋势,这一吓,在她的潜意识里,就排斥这个孩子。二,他根本没怀孕,醒了一看,突然有个孩子在被窝里,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硬说这孩子就是她的。孩子不是她的,她能疼吗?当然这孩子是郑庄公爹的种,至于真正的母亲就另论了。

那母亲偏爱二儿子到什么程度呢?首先撺掇郑武公改立二儿子为世子,就是等郑武公死后,由二儿子来接班。这里可以计算下郑庄公的的恨影面积。好在郑武公明事理,未被左右。郑庄公继位后,母亲又为二儿子谋求制作为封地。制是战略要地,老郑不能给,但是同意了比国都都繁华的京地京给他二弟。后来二弟叛乱,母亲作为内应。这是要置之于死地啊。可以再计算下老郑的恨影面积了。好在老郑都看在眼里,算在心里,时机成熟,一声令下,打得叔段逃往他乡,母亲呢,安排到了城颖,气得老郑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缺乏母爱的老郑,但不缺努力,或许一直想用实力证明给她看,后来在某人的建议下,挖了泉水,通了一条隧道,终见到了所谓的母亲。

老郑说,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

母亲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