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愈發激烈的存量競爭戰中,自主品牌將以何種方式生存下去?當我們想以三家典型自主車企來探討這個問題時,卻在選擇對象時犯了難。無疑,吉利、長城是當下體系實力最強的兩家自主車企,可是第三家要選誰?當編輯部內部尚未形成統一意見時,上海車展期間的一次論壇,卻讓我們找到了可能會影響自主品牌的“X因素”,而它恰恰可能是答案。

當合資品牌不斷向下搶奪市場份額時,自主品牌過去的價格護城河正在逐步瓦解。此時,眾多自主品牌會面臨兩條岔路:繼續向下走回避競爭或是主動向上回應競爭。可逃避終究沒有出路,而向上也絕非說說那麼簡單。在不斷壓縮的生存空間裡,自主品牌想要生存,只能從合資品牌中一口一口爭搶份額。

份額究竟要怎麼搶?我們不妨來看看不同的道路選擇。

吉利:想成為“中國的大眾”?

吉利擁有自主車企中最完善、銷量結構最合理的產品線,一季度市場份額也與上汽通用十分接近,背後與沃爾沃的技術共享也讓吉利有實力在產品上向主流合資車企發起挑戰。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從這個角度而言,吉利近年來的快速擴張與大眾的激進有著相通之處——基於出色的產品力及模塊化架構下的快速車型開發,抵禦市場需求壓抑的負面影響。反過來,優秀的產品也給營銷提供了諸多可以講故事的素材:BMA架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但是,進入2019年,吉利通過投放新車拉動增量的效果明顯不如前幾年效果顯著。低價位市場呈現出迭代而非新增的趨勢,前兩年起到重要拉動作用的主流SUV市場逐漸理性,而領克品牌的向上同樣面臨集客壓力。

吉利產品更新的速度並沒有減緩,營銷也一如既往,所以並不是吉利做錯了什麼,而是它面對了自主品牌在新格局下的共性問題——融入主流市場後,增量只能從別人那裡搶。只不過,走得最快的吉利,也會最快發現問題。

所以,吉利迫切想要知道競爭對手的動向、新勢力的趨勢,以致於幾乎每次大型車展都能看到高層在各個展臺穿梭。今年上海車展,在理想智造的展臺上,我們同樣捕捉到了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身影。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也許吉利並不願意承認自己要做“中國的大眾”,但它的所作所為卻瞄準了這一方向。通過產品的不斷向上,吉利也在加速與中國整體車市的融合,而這也恰恰將是不斷暴露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挺過去了,才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長城:“穩”字當頭的步步為營

相比吉利,長城的路走得更穩一些,這也真實地反應了兩家自主車企領頭羊截然不同的風格。

舉個例子,當WEY和領克幾乎在同一時間面臨品牌初期快速成長之後的瓶頸期時,WEY的做法是推出更入門的車型擴大開口,給出更誠意的優惠,優化車型配置增強性價比。而領克則是把高配的2.0T車型產品擴張並重新包裝上市,一方面讓糾結於三缸機的消費者有了新選擇,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營銷提供更多的素材。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都是為了打開銷量增長的缺口,相比吉利的“迂迴”,長城顯然更加“直白”。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長城的一系列產品結構與價格體系重塑,讓人清晰地認識到了這家車企的作風與執行力——比如哈弗主流SUV對於15萬價格線的堅守。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以SUV為主營業務,決定了“專注”的長城不會像吉利那樣綿延鋪開產品線,或是一味通過擴張細分市場打遍天下來提量。當增量飽和時,長城也在重新關注過去發展中讓自己份額增長的結構究竟在哪裡,自己到底要吸引怎樣的消費群體,自己的定位又是什麼。品類的集中,也許不利於絕對銷量數字的增長,但並不妨礙長城可以做到某個品類裡的領先。換句話說,只要這個品類不消失,長城仍然是市場不可忽視的主導者。相比單純的銷量數字,長城要思考的也許要更多。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X元素:5G時代會誕生“中國的博世”?

回到開頭的話題,第三家自主車企到底選誰?從銷量上來看,應當是上汽通用五菱,但一方面還有五菱車型對其銷量的絕對支撐,另一方面它的發展路線也極為特殊,並不能為其它主流自主車企所參考。

此時,一場報告轉變了我們的思路。

上海車展期間,華為向公眾展示了汽車產業與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而這正可能是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下車載網絡的一場革命。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當下,車載網絡的主流是CAN與FlexRay,前者用於點對點的串行通信,後者則面向更快、更靈活、更全面的拓撲結構。而當電氣化、自動化、智能化在汽車上的比重越來越大,擁車方式與出行方式的改變又會對車載網絡的架構提出新的需求,現有的總線網絡+分佈式功能單元將會進化到分佈式網絡控制,對於車載通信的要求也會成倍提高,而5G時代也正順應了這樣的需求。

從上海車展三個樣本身上,看本土車企靠什麼過冬?

汽車的變革時代,對於整個Tier1供應商也將會是一次重新洗牌。華為在信息通訊領域多年的積累,在5G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強勢,如果未來從自主車企開始與華為不斷在車載網絡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那麼服務於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互聯、雲服務等領域的華為,將有可能改寫車載網絡領域的話語權,影響整個汽車產業Tier 1的格局。不誇張地說,華為的野心就是做到甚至超過當下汽車產業博世的地位。

時代變遷,眼光更需放遠

激進還是穩步,事實上只是在對市場形勢與自身情況的綜合判斷之後做出的戰術選擇。但在戰略層面,未來的格局改變,帶來新事物、新生態、新方向,卻遠遠不是當下多賣幾輛車所能比擬的。

時代變遷時,有志之士們都希望能夠抓住新的機會,繼而成為新時代的參與者、締造者,甚至是引領者。在這個過程中,時代給予的壓力更是前進人們的動力,只有將目光放遠,自主品牌也才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