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志願者講述“軍運會故事”,展現最美好的武漢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21日訊20日下午,由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與長江日報、長江網聯合主辦的第249期市民大講堂活動迎來四位不同職業、不同膚色的嘉賓。

他們是黃鶴樓公園詩詞講解志願者團隊班長王新,喀麥隆留學生、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厲珂,蘇丹留學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路兵,武漢市第四醫院東院急診部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楊虹。

他們都將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軍運會志願者。

中外志愿者讲述“军运会故事”,展现最美好的武汉

王新、路兵、厲珂、楊虹(左二至左五)做客市民大講堂,與大家分享“軍運故事”。記者劉斌 攝

王新:希望更好地擦亮武漢城市名片

“黃鶴樓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是一座詩詞樓,也是一座文化樓。”王新說,他們所從事的不僅是讓遊客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展現武漢志願服務精神,擦亮武漢城市名片。

王新記得,他剛成為黃鶴樓志願者時,接待了一對來自瀋陽的老夫妻。

老夫妻是第一次來武漢,當天從武昌火車站下了車就直奔黃鶴樓。他們摸不清方向,一位熱情的小夥子將他們帶到公交車站,送上直達黃鶴樓的公交車。“來黃鶴樓之後又遇到了你這位熱情的講解員,讓我對武漢充滿了好感。”

類似這樣的誇讚,王新經常聽到,他覺得這就是作為一名志願者的意義所在。

黃鶴樓公園詩詞講解志願者團隊中有不少外語專業的大學生以及在武漢求學的外國留學生,為了迎接軍運會,他們正在設計製作英文版的黃鶴樓景點宣傳冊,更好地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文化。

路兵、厲珂:想為軍運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來自蘇丹的31歲留學生路兵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不久前,他報名參加了首屆黃鶴樓外籍志願者選拔賽。

今年是路兵來武漢的第五個年頭。他說,武漢和蘇丹首都一樣,都是一條大江穿城而過,將城市分為三部分。而且武漢市民熱情好客,讓他感到很親切,“我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很正確,我越來越喜愛武漢這座城市”。

路兵來武漢求學的第一年聽說了雷鋒的故事,讓他心生欽佩,促使他成為了一名志願者。路兵認為,志願者就是貢獻自己的時間,不求報酬地為別人提供服務。“軍運會將有很多國際友人來武漢,作為一名外國志願者,我覺得可以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問題,更好地提供服務。”

來自喀麥隆的厲珂是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2012年孔子學院在喀麥隆招生,厲珂被錄取,隨後他辭職來武漢求學。

和路兵一樣,厲珂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希望軍運會期間,自己能利用語言優勢,為來漢的外國人提供志願服務。

市民大講堂現場,兩人全程用漢語分享自己的故事,毫無障礙。

楊虹:站在患者和家屬的角度想問題

不久前結束的武漢馬拉松,武漢市第四醫院出色完成了醫療保障任務,為跑步過程中肌肉或骨頭損傷的運動員提供及時的醫療救助。

武漢市第四醫院東院急診部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楊虹向臺下觀眾介紹,每一屆馬拉松活動她都參與了,“當天即使沒去現場,也是在醫院坐診,隨時接待患者”。楊虹說,工作17年,她深深喜愛急診工作。工作經歷塑造了楊虹溫柔又有耐心的性格,說話總是輕聲細語。楊虹覺得,醫生除了治病救人,還要習慣於站在患者和家屬的角度與他們溝通。

今年初,楊虹報名參加了軍運會醫療保障志願服務工作,希望能為武漢軍運會出一份力。“為大型賽事提供醫療保障,我們也有這方面經驗。”楊虹說,每年舉辦的武漢渡江節,以及前段時間舉辦的電音節,都有市四醫院的醫務人員在現場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醫務人員現場演練心肺復甦術

“同志,您怎麼了?快醒醒!”“您好,是120嗎?我所在的位置是武漢市民之家,這裡有一位先生突然暈倒,請求救援。”市民大講堂活動接近尾聲,武漢市第四醫院醫務人員現場為臺下觀眾演練心肺復甦術。

醫務人員操作演練的同時,楊虹介紹,運動中發生突然倒地的情況,千萬不能慌張。第一時間觸摸病人的頸部動脈,看有沒有意識。如果心跳驟停,立即呼救120急救,以每分鐘不低於100次的頻率進行胸外按壓,同時配合人工呼吸。要把握倒地後的黃金4分鐘,如果救治得當,60%以上可能搶救成功。

一位大學生上臺嘗試後表示:“體驗很不一般,身邊如果有人暈倒了,這個急救方法用得上。”(記者汪洋 餘坦坦 李志翔 通訊員 白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