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误中华600年?

ID笑似花解语


我是花开时节思春秋,也来回答这个无限夸大历史因果关系的问题。

今天是农历己亥年(2019)元月初四,651年前(1368)的今天,出身布衣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建立了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不容质疑,必须充分肯定。夸张一点说,如果没有朱元璋和他的豪华版文臣武将团队,“中华”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经历多少磨难才能重获新生。

“崖山之后无中华”是十分极端的说法,我们不能同意。但是,不得不说,蒙元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断了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正是因为实现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目标,朱元璋才被认为得国最正,无愧为 “奉天承运皇帝”。

没有朱元璋就没有600多年前中华的重生,这是第一个观点。

如果都没有了中华的重生,还何来误不误中华?

朱元璋和他建立的大明王朝的功与过,需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判。

朱元璋是伟人,但绝不是圣人。

他的伟大在于他领导人民驱除胡虏、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他与儿子朱棣的治理取得了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成就。

一个王朝基本格局和特性,往往决定于王朝的初期。正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的持续努力和个性彰显,一个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以鲜明的特色记载在史册上。

朱元璋以自身的出身和经历为根本,同时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谋求建立一个以民为本、儒家治国、家天下的封建君主专制“理想国”。他制定了与此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政治架构和社会制度。

由于加入了许多“私货”(家天下的需要),且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化,大明王朝的制度趋于保守、封闭、僵化。比如,户籍制度、卫所制度、禁海制度、财政制度、宗藩制度等。殊不知,所谓完美的制度从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只有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能够自我优化的制度才是真正可以传世的制度。

朱元璋是明君,却又是暴君。

他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他是真正爱民的皇帝,他对贪官零容忍,他严禁太监后宫干政。为了保障家天下的延续和统治的需要,他杀功臣、贪官,除异已、异端,他开创的大明王朝虽然消除了汉之外戚、唐之藩镇的威胁,却是宦官之祸最为惨烈、党争之害最为激烈、贪腐最为严重、思想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

朱元璋是雄主,但不可能是先知。

我们不能期望他直接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引领中国跨入大航海时代和近现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责任,中华的复兴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未来和后人,却不能脱离历史发展阶段奢望于历史和先辈,这是第二个观点。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误在何时?误在何处?误在何人?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误在何时?

一是误在明朝后期。此时,进步思潮不断涌现、政治改革正在孕育、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却由于明廷和精英阶层无力解决内忧外患而亡国,清朝乘隙入主中原,开起了历史的倒车。

二是误在清朝中后期。此时,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清朝的大敌——日本,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了明治维新。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列强,开始持续不断地从文化、经济、军事上侵略中国,而满清政权却一误再误,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误在何处?

误在没有跟上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步伐,走上大国崛起的道路。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列强连续打了清王朝两记大耳光。加上中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一记耳光,这三记大耳光都没有打醒清王朝的统治者。清王朝仍然在沿着末路狂奔。

清朝后期虽然也有诸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等方面的努力,但是成果有限,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推进工业革命和政治改革,从而失去了走上强国道路的机会。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误在何人?

第三个观点: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康熙明知故犯失去的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机会,乾隆妄自尊大失去的是中国追赶以至超越的机会,道光、咸丰、慈禧(同治、光绪)不知进取失去的是中国奋起直追的机会。这是满清异族统治和独崇儒术治国造成的必然结果。


作者:花开时节思春秋。坚持原创,独立思考;反思历史,启示未来。喜欢的,请点赞、关注、转发;有感想、有异议的,请写下你的评论,参与讨论和交流。


花开时节思春秋


这个问题,当然是没有问题!

毕竟朱元璋可以误我中华600年!赵匡胤就可以误我中华1000年!李世民误我中华1400年!汉武帝刘彻误我中华2000年!

真的是好可怕!好像没有朱元璋,我国就将成为超级大国,吊打美国如把玩一只蚂蚁!

这样的朱元璋,简直是十恶不赦,罄竹难书的罪人!

但是听起来解气的,就一定是真理吗?非也,作为明朝奠基者,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误我中华600年,静夜史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中华”是什么?

没有人规定我中华就一定会在朱元璋时代前后快速迈上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然后赶在美国之前登上世界之巅,让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拜倒在中华民族的脚下!

而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发展也不可能达到这种成就。

为什么?因为我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制度作为古今中外众多制度的一种,无法逃脱兴衰的历史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这个制度有秦汉的崛起,有隋唐的鼎盛,就一定会有明清的衰落。

而明朝,刚好就处于我国专制皇权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因我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导致生产力水平提升速度非常缓慢,这注定了专制皇权制度崛起需要几百年,鼎盛可以维持几百年,当然,衰落也就可以持续几百年。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非常缓慢的过程,缓慢到难以感觉得到。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专制皇权制度已经无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作为皇帝,朱元璋就是再努力,也不可能将历史的大势逆转。纵然朱元璋很强,但是也逃不过我国历史上“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

再者,专制皇权之所以落后,并不是因为社会出现了停滞或者倒退,甚至还有发展。造成我国落后的最重要原因是此时的西方逐步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踏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两相对比,是西方世界发展太快,所谓我们代表的农业文明被比了下去。

所以,将误我中华600年的帽子扣到朱元璋头上,实在不是一件稳妥的事!

2、朱元璋做了什么?

不过,虽说几百年落后的锅不应该扣到朱元璋的头上,但是朱元璋的所作所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间接导致了我国被西方逐步超越。比如:

  • 加强中央集权

这是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喜欢干的事,毕竟谁都想大权独揽。但是朱元璋的做法似乎更直接,因为他把丞相职位撤了,并亲自将丞相的职权夺了过来。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皇权不受掣肘,却打破了千百年来我国政治中心的相互制衡。

而逐渐缺少监督的皇帝个人素质自然下降较快,而在素质一落千丈的同时,因为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皇帝的性格直接决定了帝国的衰落。

这一点,作为破坏制衡的始作俑者,朱元璋难辞其咎。

  • 强化人身控制

为适应专制皇权衰落的现实,朱元璋设置了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使得明朝人人自危。虽说皇帝们掌握了臣民的最新动态,却让臣民噤若寒蝉,失去了言论自由。

到清朝时期,统治者更是直接将道统也夺了过去,臣民彻底成为奴才。

而在人身控制方面,朱元璋继承并强化了元朝的诸色户制度,民众被牢牢固定在自身的生活区域,社会发展彻底失去了活力。

  • 内向型的经济改革

朱元璋最大的改革就是推行重农抑商,将小农经济重新作为帝国的经济基础。应该说朱元璋的做法的确可以保证社会的安定,但是却极大地压制了信息的沟通和创新力的发展。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逐渐转为保守内向,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明朝北修长城,南行海禁。

我们不能说面向世界一定就好,比如今天仍然有很多国家觊觎我们的财富,但是对外交流一定比闭门造车进步得更快!

  • 八股文的科举改革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明朝同样做了较大的改动,朱元璋设置八股文,并给予知识分子崇高礼遇,使得知识分子前赴后继,成为明朝地主和士绅阶层的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改革,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维护了帝国的稳定。

如果说以上改革只是朱元璋在面对专制皇权制度衰落而做出的修补,那么恢复3000年前的人殉制度和恢复2000多年前的分封制度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倒退。

因此,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朱元璋并不能被扣上“误我中华600年”的帽子的,但是朱元璋却做了很多客观上导致落后的事,这是不可回避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朱元璋误国600年,这大概是清粉们最愤慨的反弹了!

相对而言,清朝误国三百年这种说法流传更广也更有受到认同。

抗日战争后期,1944年,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用极其高昂的语调抨击清朝对中国人的奴役,惋惜李自成造反活动的覆灭,激励全体中国人为抗日战争继续努力奋斗。

全文洋洋洒洒16000字,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灾荒严重,崇祯昏聩,结果引起民变,弄出亡国之祸。第二部分叙述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其中特别详细考证了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说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

惋惜李自成和崇祯的失败,其实就是抨击清朝300年的残暴统治,回顾神州陆沉300年的惨剧。

当时会有神州陆沉300年的说法,其实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溥仪和部分满洲贵族在东北为虎作伥当汉奸,给日本帝国主义当走狗。

平心而论,清朝对中国的确有贡献,清朝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的功绩,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取代的。但同时,清朝长期稳定持续的文化阉割政策,让中国彻底错失了近代的变革和开放。

清朝的确有罪,因为中国就是在清廷领导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而清廷在最后10年成了彻头彻尾的汉奸王朝。

清粉清吹没有办法否定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无法否定鸦片战争的城下之盟,无法否定洋务运动治标不治本,无法否定庚子国变的惨剧,更无法否定清废帝溥仪当汉奸,于是用一句“清承明制”把锅甩给了朱元璋。

按照这个逻辑,明朝应该把锅甩给元朝,元朝后期的内讧和明朝内乱没什么两样。

同理,清朝的帝国制度,其实最早发源于秦朝,清粉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秦始皇误国2000年”。


既然朱元璋不能给近代以来的衰落背锅,那么这个黑锅到底给谁更合适呢?

历史知事认为,有资格为近代衰落背锅的人,应该是这五个人,至于谁罪过最大,欢迎参与讨论。

1,康熙。

康熙是清朝第一个执政时间超过50年的帝王,作为蒸蒸日上的清帝国的领导者,康熙完全没有世界眼光。和俄罗斯彼得大帝交手两次,看到了中俄两国的巨大差距,却不愿意为清朝的转型发展二次创业做一点点开拓,反而大开历史倒车,让中国从此落后世界。

康熙在位期间,欧洲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酝酿着大变革,大航海让欧洲集中了全世界的财富。而康熙,从欧洲传教士哪里知道了这一切,不但没有向西方学习,还把向西方学习当做大罪。火器专家戴正被流放,清朝骑射立国思想让清朝在坚船利炮的西方世界面前成了小丑。

2,乾隆。

相比康熙间接了解西方,乾隆是亲眼见到西方使团的,马嘎尔尼访华时,带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但傲慢无知的乾隆拒绝了这一切,让中国错失了最好的转型发展机会。

乾隆的傲慢无知态度,同时也是1840年英国国会同意对华宣战的重要理由。

3,慈禧。

慈禧是清朝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三个超过50年的统治者,不管是一开始的懿贵妃,还是后来的太厚老佛爷,慈禧始终以保守的满洲族长面目出现。1860年,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变革,中国的变革因为慈禧族长的存在,成了治标不治本的老黄瓜刷绿漆,而日本则是大刀阔斧的脱亚入欧。

慈禧驳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很多改革措施,让中国失去了最后的变革机会。1900年,慈禧昏聩的发动庚子国变,让中国人民蒙受最深重的苦难。

同时,慈禧为了保住个人权位,让中国成了彻底的殖民地社会。

4,袁世凯。

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是锐意革新的代表,同时也是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的典型。袁世凯在逼迫清帝退位后,并没有推送中国走上民主化道路,反而不断追求集权,效法100年前的拿破仑,这是脱离时代的错误决策。

袁世凯逆时代潮流而动,自己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留下了一地鸡毛的北洋中国。

5,蒋介石。

近代以来是统治者中,蒋介石的统治时间仅次于慈禧,比袁世凯还要长,这中间有抗日的贡献,但历史的负面影响也很多。

蒋介石为了建立起独裁统治,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民主思想,让中国失去了整合力量的最佳机会。当他一意孤行走上袁世凯的集权道路时,就是末日到来之时了。1948年蒋介石正式就任总统,第二年就逃到台湾去了。

袁世凯为了称帝,签订卖国条约获取日本支持,蒋介石也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向美国摇尾乞怜签订大量卖国条约,甚至对战败国日本巴结讨好。

这五个人,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的罪人,就在于他们从不相信人民的力量,从不相信人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历史知事


明朝比清朝民主一万倍。明朝的时候,大臣们可以与皇帝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明武宗朱厚照几次想巡视江南都被大臣们否决,除了生气他没有任何办法。宦官为什么在明朝那么猖獗?因为士大夫阶层很容易就对皇权形成挟制的格局,皇帝只有利用太监打破这种挟制,用太监来做坏人,干掉一些他不喜欢的大臣,皇帝最后出手收拾掉做恶的太监,最后皇权与士大夫握手言欢,皇权与士大夫又形成平衡的格局,永远斗而不破,但又必须循环这样斗下去才能保持权力的平衡。而满清,士大夫完全沦落成奴才,皇权专治空前强大,整个社会死气沉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落后与明朝几百年。欧洲人都感觉奇怪,他们眼中的明朝人和清朝人简直就是两个物种。葡萄牙人曾说:明朝人衣冠得体,举止文明,看起来聪明有智慧。清朝人服饰丑陋,举止猥琐,看起来目光呆滞愚笨不堪。


菠菜先生2018


有人哗众取宠提出这个问题,那我就好好给讲讲!

那些戴在朱元璋头上的帽子!

第一,文字狱。

说朱元璋最讨厌别人说他当和尚的事情,有人动了他的忌讳就被杀,这不是瞎扯淡吗?皇觉寺以前不叫皇觉寺,是朱元璋当皇帝后改的,他的神圣功德碑也写了他出家经历,他会为这个杀人,那个神圣功德碑还杵在在南京孝陵呢!

第二,搞特务统治,设立东厂。

设立东厂的目的,是监察百官,用现在的事实证明,官员失去了监督就会为所欲为,贪赃枉法,现在都这样,古代更没法想象!

不要把古代官员都当成谦谦君子或者青天海瑞。

朝杀暮犯,现在不也一样吗?

第三:分封诸王

从秦朝开始,历代开国皇帝都在试图找到一个长治久安的方法,总结前朝覆没的原因,从而避免。

周朝因分封制而孱弱,于是秦朝废除分封,设立郡县,不分诸王。

秦朝覆没,项羽分封诸王,却又遭到反叛,让统一天下的刘邦觉得外人靠不住,开始剪除异性诸侯王,非刘不王,重用外戚同时保留郡县制,最终形成皇族,外戚,皇帝三足鼎立的格局!文景武三代帝王过后,诸王无权,勋贵没落,外戚世家势力开始坐大。

西汉末年,外戚王氏篡夺江山!

东汉刘秀建立王朝后,皇帝力图改变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影响,开始打压世家,起用外戚与宦官,终此一朝外戚与宦官轮流坐庄,直至董卓入京。

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世家豪门势力达到顶峰,曹代刘,司马代曹,马王共天下等,皇帝沦为阶下囚板上肉的数不胜数,直到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天下厮杀不断,世家大族才渐渐消失殆尽,余者也是苟延残喘!

告别了世家大族统治,大宋迎来了新格局,皇帝与士大夫集团共天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诸王,九王拱卫边疆,为了避免外戚宦官势力干涉朝政,太监不得读书识字,中宫须出民间,不得与高官勋贵联姻!

第四,诛杀功臣

历来功臣都是被诛杀的对象,从古至今都没断过,功高盖主,尾大不掉,拉山头,有人说他们冤枉,有人说他们恋栈权位,其中的缘由咱们不谈,有404大神出没!

第五,殉葬制度

首先,这个风俗夏商周春秋战国都有,秦朝后这个制度消亡,中原地带消失了,游牧民族又开始兴起了,蒙元入主中原百年,臣服者跪拜上位者由此而来,殉葬也开始兴起,朱元璋儿子秦王与晋王死的时候,有妃子殉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英宗时代!


秋雨论历史


诚邀,如题。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功臣,说他是中华的罪人有点过了。不过无风不起浪,网络上的这种说法可能与其饱受争议的做法有关。



朱元璋为政,对百姓宽对官吏严,所以代表官员利益的史学家自然对其极为不满,那么朱元璋到底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呢?

首先,朱元璋杀戮无常

朱元璋起身于微末,南北征战数十年才夺得天下成为九五至尊。打天下老朱靠的是淮西勋贵,但是大明建立后,淮西子弟逐渐变成了老朱治理天下的麻烦,于是老朱卸磨杀驴,对蓝玉,胡惟庸等人痛下杀手,明初的功臣很少能有善终的。这也是老朱最为人诟病得地方。


其次,老朱为政过于苛刻

老朱苦孩子出身,所以对于底下官员的要求相当严格。如果有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就判以死刑,还专门成立了锦衣卫,就是负责监督官员的。这是不是有种不给下面的人活路的感觉?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明朝以前,中国是开放,进取的,包容天下,海纳百川,中华帝国一直站在世界文明的巅峰。

就算蒙古人摧毁了大宋王朝,崖山后无中华,大元帝国仍然是世界超级帝国,各个文明在大元境内交流。

朱元璋,要饭的,极度自卑,防范心强,天天担心别人抢他的江山。大明立国后,太祖遗训:片帆不得下海,生生切断中华文明的脉络。还好朱棣雄风大张,郑和下西洋,威风八面,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以后的皇帝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半步。二百年后,明穆宗才敢开海禁,张居正改革,大明王朝中兴,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明已经是末路了。

清承明制,各个方面完全照搬明朝,再加上满族是游牧民族,天生怕海,更加闭关锁国,当埋进沙子里的驼鸟🐤,不问世事。从此萧郎是路人,中华民族彻底落后于西方文明,成了山顶洞人。

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泪流满面,苦啊!


俺犀利哥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要到处拿出来显摆。

不管你是故意这么问,标新立异、弄丑作怪来吸引大家注意还是居心叵测、非我族类!这么说就是给人一种找抽的感觉!

朱元璋哪里误中华了?不该救有些连祖宗都不记得汉人?不该赶走奴役汉人的鞑虏?还是不改杀贪官?还是不该重视民生?

朱元璋误谁的中华了?蒙古的?满清的?还是有些甘心为奴,摇头摆尾的走狗的?

有些玩笑开一开无伤大雅,但是把一个民族英雄、百世明君说成历史罪人,有意思吗?

把满清的腐败与衰退算到朱元璋头上合适吗?怎么不算到秦始皇头上呢?没有朱元璋,在蒙古的统治下,估计比清朝还不如!中国文明能不能延续下去还两说呢?

现在流行翻案,但是再翻案也不要颠倒黑白吧!哪里凉快哪里呆去吧


老易说事


相比于“朱元璋误中华600年”,我其实更想知道这个“有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坑杀功臣、废除丞相加强统治,或许这就是他的过失,但远远谈不上他“误了中华600年”。


元末统治无道,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再加上大批蒙古贵族强占土地,而中原地区连年灾荒,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而朱元璋是各支起义军中最后的胜利者,他推翻了元末的暴政,当了皇帝后,减轻税负,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解放奴婢,还派人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难道这些对当时百姓不好?


文化上兴科举,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上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的宗主国地位;此外,朱元璋统治下,还收回了后晋时期被割去的“幽云十六州”,之后又平定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明朝的版图之大,没有几个朝代可以胜过它,难道这些对中华文明没有益处?

说“朱元璋误了中华600年”简直是无稽之谈,要么是为了挑起话题,要么是对历史的无知。


朱元璋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洪武之治自然也不会是虚名。

我是金兔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金兔历史


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误中华六百年。

这句话说的不准确,确切的说是耽误了中国在科技甚至文化方面的发展差不多有几百年。当然这个锅也不能全让老朱背,有他一部分原因。

为什么会有人说这种话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关于朱元璋呢,他是恢复汉家河山,驱除鞑虏的了不起的皇帝,这当然不用多说了,在位期间呢,也有很多政绩,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是非常成功的。

让后世文人对朱元璋口诛笔伐的最大污点是,他杀功臣太多,当然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对一些上位者来说这都不算事儿。

杀功臣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太子朱标死的太早,老朱决定将皇位传给皇长孙朱允炆,有人会说他那么多儿子,也不全是废柴,颇有几个能力很高,为啥传位给朱允炆?因为自古以来废长立幼是祸乱之道,朱元璋就是怕其他儿子惦记皇位,于是全部分封出去,长子没了,长孙继承,这是名正言顺的,儿子们无话可说。

那些老战友功劳太高,功高盖主啊,老朱要是驾鹤西归,朱允炆性格这么软弱,驾驭不了这么多功臣,怎么办,老朱为了孙子,提前清场。


这些事儿都说的过去,可以理解,朱元璋真正影响后世的一件事是,在科举方面,明朝跟宋朝一样,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大学士)或部长级高级官员。所以考科举是当官的唯一途径。

朱元璋规定考试范围以《五经》、《四书》为限。《五经》、《四书》,又以理学道学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到了朱棣当政期间,进一步加以约束,规定使用八股文。

八股文是一种文章的体裁,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种形式是严格的,不能改变,改变便不是八股了。

依照规定,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而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要用孔子、孟子等圣人的口气说话,即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子曰如何如何,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全是废话。

只要能把子曰的某些话完美的拼凑起来,获得主考官的欣赏,就可以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而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五经》、《四书》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精于此道的八股专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的一篇,照抄一遍。就像赌博时押赌注一样,押中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中时,则落第而归,下次考试再来。

知识分子不再用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五经》《四书》都不用接触。如果有人对科技工程,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兴趣,那简直就是不学好,跟现在的孩子玩网游一样的罪过。

这种考试方式到了清朝也沿用下来,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整个中国的科技文化完全被拖入八股文的烂泥里边,爬都爬不出来,西方国家洋枪洋炮,汽车轮船都搞出来了,中国依旧沉浸在华夏大国的美梦里等着万国来朝。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考试呢?为了巩固皇权,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就像李世民说的,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就不多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