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不打苏联不打英国,能否坐稳欧洲大陆?

风卷大地


肯定不能。

拜德国二战初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所赐,许多人因此对希特勒的战绩目眩神迷,并事后诸葛亮般的认为:如果希特勒没有过于急躁的攻打英国和苏联,一心一意的整合欧洲大陆,默默种田,真正统合欧洲大陆之后,以欧洲雄厚的军事、工业、经济、科技潜力,德国将成为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国。

二战元凶希特勒

咋一看,这样的假设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无论是对英国空袭的海狮计划,还是发动对苏联进攻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都是战争挑起者,苏联和英国都是无辜的受害者。那么,如果希特勒并没有急躁地发动对英国和苏联的进攻,德国能否坐稳欧洲大陆呢?

当然不能。

从1939年闪击波兰发动第2次世界大战以来,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希特勒就先后攻灭了北欧,占领了低地三国,闪击灭亡老牌列强法国,其后,又轻而易举的将东欧诸国纳至麾下。当时的欧洲大陆,除了最东侧的苏联之外,几乎都处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

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

坐拥大半个欧洲大陆,又拥有上千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劲的精锐部队,此时的德国,似乎只有它欺负别人的份儿,没有人敢挑衅德国。

但可惜的是,当了200多年世界老大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和与资本主义国家格格不入、同时又野心勃勃的苏联,绝非许多人想象中的“小白兔”,被德国进攻固然是受害者,但绝不意味着英国和苏联就是无害的和平主义者。

事实上,当近在咫尺的德国崛起并整合了大半个欧洲大陆之后,无论愿不愿意,纳粹德国都将成为英国和苏联最大的对手和敌人。英国和苏联如果想继续保持自己列强的地位、乃至于更近一步,击败乃至消灭纳粹德国,就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

因为,从希特勒的言行和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来看,统治整个欧洲大陆并最终成为世界霸主,才是希特勒最终的目标,而孤悬海外的英国和处于东欧、资源丰富的苏联,必将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区别只在于,德国是选择马上进攻,还是经过种田整合欧洲之后。

因此,面对占据大半个欧洲大陆的纳粹德国,如果英国和苏联坐视德国整合统治区,就相当于等待自己的灭亡。精明的苏联和英国自然不可能傻傻的等待。因此,即使德国没有发动对两国的侵略,趁德国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对德国的进攻,牵制德国,让德国无法有效的统合欧洲大陆,并最终击败和消灭德国,就将成为英国和苏联的共同选择。

更何况,拥有4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老牌列强英国,和素来以贪婪著称的沙俄继承者,绝非热爱和平的“纯洁小白兔”。在乱世之中,牟取更多利益,扩张本国势力范围,必将成为他们的选择。因此,即使希特勒没有进攻英苏两国,英国和苏联缓过气来之后,发动对于德国的进攻,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更何况,远在欧洲大陆之外,却由于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默默发展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的态度,也必须考虑在内。对于美国来说,欧洲列强在彼此厮杀之中共同衰落,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

因此,在希特勒占据大半个欧洲之后,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选择,美国绝不可能坐视希特勒默默种田,支持德国的对手,与德国继续战争乃至于亲自赤膊上阵,都将成为美国的选择。

所以,历史上,美国在德国占据大半个欧洲大陆之后,迅速改变了自己两边下注、左右逢源的政策,飞速通过了规模庞大的租借计划,开始全力支持英国和苏联对德国的战争。

二战欧洲战场

而很显然,美国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如愿以偿的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欧洲列强也在厮杀之中损失惨重,不但让美国成为了他们的债主,也彻底退出了世界老大的竞争。


鸢飞九天2018


怎么可能坐稳?

虽然说二战初期,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势如破竹,接连干掉了波兰、挪威、丹麦、法国和南斯拉夫;并且还使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成为了自己的盟友。但是在欧洲这片区域内,仍有两股足以和德国抗衡的力量——英国和苏联。很多人认为希特勒之所以在二战中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招惹到了英国和苏联;但是就算德国不招惹英国和苏联,德国也难以在欧洲大陆站稳脚跟。

首先来说说关于英国的问题。在英国这件事上,希特勒的原则是能和谈就和英国和谈,能保持现状就保持现状。但问题来了,就算希特勒想跟英国和谈,但是强硬派的丘吉尔能够答应吗?德三不是没做过和英国和谈的努力,但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早在1940年德国打到阿登的时候,希特勒就派人前去与英国和谈,但结果却是失败、在同年七月中旬又于进行了和谈,但是又再次被拒绝;于是希特勒又派飞机到英国上空去“发传单”,可是丘吉尔这个硬骨头哪里会被小小的传单动摇?见英国这边没动静,希特勒又去找瑞典国王打听情况,可丘吉尔的态度仍然是不投降。

只要英国不投降,英伦三岛的控制权还在英国手里,那么德国就永远无法在欧洲站稳脚跟。英国强大的海军以及其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能够源源不断的向英国本土输送军备物资和军事人口,并且背后还有大金主美国;而德国有什么?德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傀儡国以及意大利和日本两个泥腿子;只要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参战,那么美国就完全可以以英国本土为跳台,直接可以向德国本土发动大规模登陆战。就算希特勒能够勉强招架的过来,但这能算“坐稳欧洲大陆”吗?而且德三海军渣的厉害,当时世界第三大美国海军舰队+世界第一大英国的海军舰队以及美帝惊人的”下饺子量“....怕不是要虐死德三啊。


并且,苏联也不答应德国站稳脚跟,希特勒想要跟苏联打,斯大林也想要跟德三打。一方面,德国和苏联无论是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上都呈敌对态势,所谓”和平共处“在当时这种相互敌对的情况下跟本不可能。另一方面,德国与苏联糟糕的地缘环境使苏德之间的冲突几乎成为了必然;一山不容二虎,苏德之间必有一战,要不希特勒打败苏联称雄欧洲,要不就是斯大林打败德国染红欧洲。

而事实上,苏联也准备了攻打德国的计划,但这份攻打德国的计划并不太可能是网上所流传的”大雷雨计划“(大雷雨当时还没来得及给斯大林看苏德战争就爆发了)。由于在大清洗过后,苏联一方面需要对军队管理系统进行重组,一方面需要对苏军进行现代化改造;因此”大雷雨计划“中的”7月对德国发起进攻“在当时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苏德之间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也是斯大林为了拖延时间好腾出手来改造和恢复军队,等到改造和恢复完成之后再挥师百万向西;只不过斯大林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没能想到德国会那么快进攻。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不打苏联能站稳脚跟吗?


此外,德三内部的经济危机也会使德三无法在欧洲大陆站稳脚跟。德三发动战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夺新市场,消耗过剩产能以维持本国内摇摇欲坠的资本主义制度。可是德国所掌控的新市场太少,无法长久维持德国资本主义制度;而战争不仅能够继续掠夺更大的新市场,消耗德国国内过剩的商品和货币,还有可能会得到比英法还大的殖民地来长久性的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希特勒又怎敢坐稳欧洲大陆?如果不继续打仗,纳粹党会被垄断资本家彻底赶下台,德国的经济危机也将会进一步加深,甚至于德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制度都会难以维持。战争机器已经停不下来了,如果强行阻止机器的运转,那么结果就只有坍塌了。


<strong>


二战吐槽君


如果希特勒不打苏联和英国,我认为他完全可以坐稳欧洲。

以英国当时的国力和战力,自保尚且不足,根本不可能去招惹如日中天的德国。而苏联直到德国跟他开战前,斯大林还在跟希特勒确认友好和平关系,以至于开战后,前线汇报德国已经全面对苏联开战,斯大林都还根本不相信,认为是误报军情。

从这种情况来看,苏联也没有做好跟德国开战的准备,德国不招惹苏联,短期内苏联绝对不会招惹德国。

苏联、英国不招惹德国,远隔重洋、奉行孤立外交的美国更不可能对德国用兵。

那么德国完全可以把所有兵力、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欧洲的治安整顿和生产建设上,以西欧雄厚的工业基础,只需要五年,统一的欧洲大陆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其制造能力、经济水平完全可以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即便苏联又完成了新的五年计划,也无法跟德国治下的欧洲的工业产值、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同日而语。

那么希特勒坚持这种稳中求进的态势,是完全可以坐稳欧洲的。


明德山人6998


希特勒可以不打,但是英国同意么?

我们首先搞清楚,停战这个事情,是需要双方坐在谈判桌上议和的,而不是单方面说不打了就不打了的。你不打了,那我也不打了,不可能,谁知道你心里憋着啥坏呢?不签订合约,谁也不能放下武器。单方面停战,不可能。

<strong>

战争这个东西吧,不是说随便打的,打了之后,能不能即使撤出来,这就很难说。德国其实是拖死在战争中的,他早就不想打了,然而自己说了不算。

德国在法国战役之后,西欧基本上就是德国自己的了,除了一个英国孤悬海外之外,西欧再无对手。其实这个时候,希特勒就不想和英国打了,原因就是打不过。


英国一个老牌强国,没落归没落,实力还在。而他的长处和地理优势,德国根本不具备。希特勒心知肚明,他不想打,打不过。然而,英国人态度强硬,就是不和希特勒议和,希特勒也没办法,英国人死缠烂打,和德国打个没完。

如果,拿下法国,希特勒就停止一切进攻,怕是还是很难稳坐江山。关键就在这个英国,按照英国这个搅x棍的的性格,时机成熟必定反攻。英国在欧洲,就是看谁强了,就阴谁。再加上有个戴高乐的流亡政府,希特勒别想安宁。

希特勒如果想让西线停止战火,就必须征服英国,只有拿下英国,才能确保西线安全。希特勒想和谈,英国不干,气的希特勒大骂丘吉尔,说丘吉尔是屠夫,是战争狂人。

反观苏联,希特勒在西线打的激烈的时候,苏联根本就没闲着,使劲向西扩张,甚至,苏联人的机枪大炮已经架在了德国人的门口。先是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又要了罗马尼亚两个省,还要了保加利亚,还同南斯拉夫结盟了。

<strong>

这个时候,苏联对德国已经不是威胁了,而是有危险了。德军精锐都在法国,后面对苏联方向门户大开,苏联随时冲过去,这是危险,很危险了。这已经由不得德国了,面对这个危险,德国人只能打过去,先下手为强啊。


德国既然已经开战,想停下,万万不能。这场战争,到了法国战役,希特勒已经赢的盆丰钵满的了,他非常想就此打住,但是局势并不允许。只要苏联英国还在,希特勒没一天好日子过。


军武文斋


只要英国和苏联没被打败,希特勒就不可能稳坐欧洲大陆。在最开始,希特勒更忌惮英国,因为在1940年左右,德国在西欧稳操胜券,而东边的苏联,在希特勒眼中,貌似没有与德国相抗衡的实力。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这里没必要多讲。为何英国如此重要?因为英国的背后,有美国,这两国是一家人,德国人很害怕,一旦美国被拖入战争,大西洋的局势就彻底变了。

对于希特勒来说,迅速拿下英国,是遏制美国的重要手段。早一天打掉这个威胁,美国就晚一天来欧洲。如果把英国彻底击垮,整个大西洋屏障就会崩溃,美国将丧失前进基地。然而,希特勒低估了英国的实力,以为英国很快会投降,可偏偏出了一个丘吉尔,这下英国不可能投降,要与德国死磕到底。如此一来,德国在西线看似取胜,实在埋下祸根,迟早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暴露出自己的短板,海军实力弱于英国,空军也没有明显优势。但是,战争机器不能停,此时德国还有一个致命隐患,那就是能源问题,在开战后,英国利用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施封锁,而德国不能自给自足,日子拖久了,迟早要崩溃。

在这种局面下,希特勒决定入侵苏联,企图夺取苏联的土地与石油,为德军充血。在德国人看来,苏德迟早要开战,英国被打残后,苏联就成为了绊脚石。对于苏联人来说,德国的威胁一直存在,而希特勒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德国一直想入侵苏联,因此开战是必然的。这一次,希特勒又看错了,他误以为苏联不堪一击,其实苏联的实力,要远强于英国,其战争潜力一旦被激发,德国根本抵挡不住。毫无疑问,希特勒在东线捅了大篓子,此前没有解决掉英国,只是埋下了祸根,而惹了苏联,是给自己挖了口棺材。

有人说,希特勒发动战争,这本身就是错误决策。美国早晚会干涉欧洲,苏联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此前维持着均势,英法要利用德国对付苏联,苏联也要依托德国制衡英法,这种力量平衡,短期内无法被打破。然而,希特勒的选择,是亲手打破这个平衡,开启德国的战争车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把德国给害惨了。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德国在扫平欧洲后能不能不打英,苏坐稳欧洲,

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

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军力强劲,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可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个伟大的转折点,英法联军被围困,如果德国吃掉这批有生力量,则英法,一败涂地,二十年之内无兵可用,

当然招惹了英国不是小事,英国会派飞机跨海轰炸,德国是否守的住?苏联不是省油的灯,瓜分了波兰后,就与德国面对面了,阵地战,德国守的住吗?

马上建工事,建城堡,建防空堡垒,挨炸与炸别人谁更亏,这很难说。

法国没有了流亡政府戴高乐,就会接受现实,反水联合德军枪口对英。

英国兵员紧张,美国会抛弃英国,吞并英国,或者趁机占领法国的海外领地。

事实上,二战是德俄美挑战英法地位。

美国乐得英国一败涂地收编英国领地,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英国脱欧,英美之间的互相坑害,绞杀苹果最狠的是英国。

扣着黄金即不给委内瑞拉也不给川普的也是英国,而出馊主意,毁坏英国银行信誉的正是川普。在印度洋挑战美国的也正是英国。

如果敦刻尔克大撤退没有成功,一切都将改写,

这就是敦刻尔克的伟大之处,

十年之内,英国无人无力,

这里要说一说瑞典,

德国与瑞典交好,瑞典有较强的海军,如果德国与瑞典联手,英国就会被美国和瑞典瓜分。

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可能的,事实上瑞典与美国来往频繁,比美英,瑞英亲密的多。

美国好莱坞为了拉拢瑞典甚至拍摄了瑞典女王,嗯而英国刺杀了瑞典女王的欧洲情人。使瑞典女王与欧洲结下了梁子,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瑞典女王那部老片。

瑞典女王在二战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配角,德国与瑞典是近亲 ,与英国是外人。


AUTUYT


所有大环境资料不需要再详尽解说分析。提出小小的细节数据分析。希特勒同德国人一起注定灭亡的。希特勒通过各种渠道能够当上元首只是好运气,利用犹太人的资金恢復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可惜这个混账的希特勒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懂的金融经济学的家伙。一个国家战争必须具备需要大量资金运转支持。而他却把自己国家的科学家搞金融经济经济科学家全部赶尽杀绝。将他们被逼逃跑去了美国。

今天美国的强大。离不去这批科学家,搞金融的经济学家。其中犹太人经济学家教授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t就这三点来说,促进了石油支撑美元。建立了强大的美元全球经济体系(即是美国直接开银行收割全世界)。等于美国的GDP经济基础发展在地球村之上。

战后德国人用十年时间恢復了经济。后来猛然惊醒开始了解学习金融经济学。联合西欧国家搞欧盟。用欧元抗衡美元。

犹太人玩金融玩了几百年的历史,西方犹太人基本上都是大银行家。这方面应该要向这些犹太金融家学习。看看今天的华尔街美联社就知道了。


用户先知先觉


这个问题也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见好就收。


西山风光


他差大国胸怀!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关注九哥


希特勒战略失败就是没占领英国,打垮英国。英国没打下来又去进攻苏联,错误的判断,斯大林肃反后苏联人战斗力大大减弱,结果是,反而增加苏联人同仇敌忾战争决心,苏联国内矛盾减到最低程度,促使苏联美国英国形成一个广泛的反法西斯同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