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大头小趴 | 贴近生活的人文自媒体

都市快节奏,心灵慢阅读

活在“恐聚症”中的你,为什么还是选择赴约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随着春节假期的接近,同学、老友聚会便频繁起来。一年的辛劳学习工作下来,大家好久未曾相见。聚在一起吃顿饭唱个歌,不仅能好好叙个旧,也能通过聊天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新故事和新变化,进一步增近感情。

然而,如此纯粹的朋友聚会,在如今已经很少见。在聚会上,除了一些说过来说过去的叙旧话语,老友之间似乎很难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最终导致本是热情高涨的聚会频频冷场。而不知从何时起,“有车有房、有钱没钱、第一桶金、社会资历”等系列带着炫耀与攀比的话题开始在聚会上出现,甚至成为了同学聚会的主场戏。这样的现象也迫使不少人得了“恐聚症”。“一半是期待,一半是无奈”,聚会上的疯狂“显摆”,让本是互道真情的老友重逢,变了味。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1.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这是《致青春》的经典语录,短小的一句话,道出的是青春年华的美好永存。

多少个夜里,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盯紧了窗外的夜空。生活的五味杂陈,总能勾起我脑海深处的回忆。

昔日的同窗和我一样都是十足的逗逼青年,我们一直都是好友,小学、初中都被分在一个班级,这份坚实的友谊一直作为班级的一段佳话,被大家所见证着。

对待生活,我们总保持着一个程度的积极乐观,发现了什么好玩的趣事总会马上找到对方分享。我们曾一起为了看到雨后的彩虹翻过山丘、一起在电玩城玩上半天被双方的父母揪回家、一起约着在放学后跑到小区里亭子里写作业,或许在当时,这是标准的“死党”、“哥们”,现在看来,这样的亲密度直达“CP”。小时候和他在一起度过的每一段时光,都是格外轻松愉悦。即使有过分歧,有过差点干起来的争吵,总是戏剧性的“一笑而过”,让我们重归于好。

似乎正是这些对待是非的懵懂,点缀了这番记忆,时隔多年,依旧回味无穷。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我们喜欢在脑海里放电影似的,回忆自己的过往。时间究竟是怎样实现着世间的一切运转,却让我们难以察觉到它的踪影。就像最近的微博热搜“十年对比挑战”,便也是在十年这段时空间隙里,怀念当年的自己。发生在昔日学生时代的往事,经历了十多年的冲刷,更让我们到了友情的纯粹与珍贵。

2.世俗,终究没有缺席

我相信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份纯粹的情谊,而随着我们长大,“纯粹”这个词似乎离我们愈发遥远。每到夜里,我们最愿去回忆过去纯粹的同学情。因为它的维系,与金钱利益、与是非对错、与那些世俗的心态、偏见无关,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颗对待生活依旧简单、对待未来依旧期许的内心。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在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有几位老同学异常激动,全程嘴巴就没有歇息过一下。他们有几个共同点:张口就是金钱了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的财产和婚姻状况攀比、炫耀、还有各种暗讽,我已经察觉到了不少人蜷缩在了沙发的角落,静静地埋着头玩着手机。

——“XXX,当初你总拿班级前三吧,不愧是学霸。”

盯着手机的那个学霸连忙抬起头,瞄了一眼,“嗯”了一声便没有再表态。忙于考研的他,已经收到过很多名企的offer了,要攀比可能他真的不占上风,但是他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想随波逐流。

——“怎么感觉现在开100万豪车的,都是咱几个倒数呢?”

说着,便是一阵哄堂大笑。看得出,很多人都是假笑。这个从开始到现在嘴巴一直没停的,作为班上出了名的倒数,以前在班上哪有这么活跃?老师抽背个课文都要脸红半天。如今讨论起社会经验,给我们说的有鼻子有眼,所谓的“资本”全靠他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他拥有了一切。可是他实在太喜欢炫耀了,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土豪,显然,他所输出的金钱观,让许多人已经产生了烦感。

这,或许是如今很多同学聚会的真实写照,有一种“内容过于真实引起强烈不适的”感觉。谁都不想在沙发的一角蜷缩着吧,可你的身边总有几个人借金钱地位话题出风头,让你不得不开始躲避这些听腻的碎语···

虽说在决定参加同学聚会之前,我们的确是看重了这份同学情,但聚会则意味着现实中的相见,这样的社交聚会,不可避免会掺杂着世俗的成分。适度其实还好,可以作为一种同学阔别已久的相互了解和今后生活的勉励。若是成为一种风气被大家所普及,本是增进情感的同学聚会便彻彻底底变了味。这是“恐聚症”的根源,但除了摆正心态,我们却难以改变什么。美好的回忆都难以摆脱现实的映射,而现实又承载着太多复杂的人际与情感,时间在其中,见证了一切,也推动着一切。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3.赴约,证明我依旧纯粹、依旧怀念

有人把“恐聚族”的内心想的不堪,总觉得他们在“怕”与“盼”中左右为难,只好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同学聚会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不可避免折射着世态人情。可在最浓郁的怀旧情绪面前,一切最现实的世俗动机、最浮躁的社会风气,其实都失去了色彩。

就算这些攀比和显摆在老友重逢时被大做文章,也只能作为一项“无意义”的聚会议程被逐渐淡忘。时隔多日再次浮现脑海的,还是那记忆里一张张脸庞和一段段往事。这是纯粹的力量,也是我“恐聚”却依旧“赴约”的理由。

小时候所保持的情感最真挚,最持久,这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能激发自己面对生活和未来的热情。

现在再度翻看的合影,一张张脸庞还是那么亲切熟悉。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还,但我还是希望真挚的友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能纯粹而又长久···

活在“恐聚症”里,我还是选择了赴约

今日互动:

你是恐聚族吗?或者你的身边有“恐聚症”人群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