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聲】公文寫作,永遠在路上

【学习心声】公文写作,永远在路上

公文寫作 永遠在路上

縣委組織部 畢幼坤

【学习心声】公文写作,永远在路上

3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廣宗縣舉辦的第一期公文寫作和新聞採編培訓班,作為一名對公文理解不深的年輕幹部,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培訓班上,註冊國家級培訓師王志強講師從公文的定義出發,選取使用頻率最高的請示、通知、總結三個文種進行詳細剖析講解,深入簡出,耐人尋味。下面,我就此次學習的幾點感悟跟大家進行分享。

01

公文要抽絲剝繭、還原本真,不可“像霧像雨又像風”

新版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的文種有15種,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行文功能和使用規範,不可混用,否則就會淪為“四不像”。每種文種的適用範疇、寫作要求都要爛熟於心,這是我們寫好公文的第一步。其次,王老師在培訓會上強調:公文是完成公務活動的工具。寫公文的目的在於指導工作開展和執行政策指令。如何最大限度地將公文的寫作目標與工作目標相結合,變“讀者明白”為“讀者行動”是文稿起草的關鍵。因此,公文撰寫時不必追求辭藻華美、合轍韻味,而應在文字表意上下功夫,力求做到邏輯嚴謹、表意清晰,語言精練、言簡意賅。

02

公文要字斟句酌、精雕細刻,切記“一字一句總關情”

常言道:“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小事,做錯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這句話在“公文”這種特定的應用文體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作為黨政機關標誌性語言,有時一個詞、一個字,甚至一個標點用錯都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作為文字工作者,我們要有耐心、細心和恆心,將自己的每一篇稿件都當做“藝術品”一樣,去傾注心血、仔細鐫刻。正如王老師所說:“公文首先是寫給自己的,通過它可以見字、見事、見人”。一篇文章遠不止表面看到的這樣簡單純粹,它是有溫度、有靈魂的,它傳遞了一個人的氣質和涵養,體現了作者的態度和修養。我們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去對待出手的每一篇文字,忠於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03

公文要時時關注、事事留心,正所謂“生活無處不文章”

文字功底好的人不一定公文寫的好,但是公文寫的好的人文字功底一定過硬。作為機關的文字工作者,政策理論水平和文字處理能力是兩個要重視在平常、提升在日常的素質。要想避免言之無物,將公文寫好寫實,除了要緊跟中央、省市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不斷充實“信息庫”外,還要養成讀書看報的好習慣,不分文體、不論長短地去接觸文字、感悟文字,分析邏輯結構、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覺得廣泛的涉獵沒有營養,你看過的每一個字、每一篇文章,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你的“血液”,變成你的“肌肉”和“骨骼”。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開卷有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想說,文字寫作工作是辛苦的,但我們必須要有“苦中做樂”、“痛並快樂著”的心態,要在點燈熬夜中接受錘鍊,在吃苦受累中提升能力,在心靈煉獄與思想炙烤中練就一身鋼鐵本領。公文寫作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永遠不會輸。有一句我一直鼓勵自己的話跟所有的文字工作者共勉: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因為那一定是你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学习心声】公文写作,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