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濱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濱州市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2018-2020年作戰方案(試行)的通知

濱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濱州市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2018-2020年作戰方案(試行)的通知》

濱政字〔2018〕119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駐濱各單位:

現將《濱州市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2018-2020年作戰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濱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一、面臨的問題

我市作為農業、農村大市,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投入結構粗放,化肥及農藥使用量依然偏高。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還有待於完善,資源化利用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秸稈禁燒工作壓力大。農膜回收制度不健全,回收率低,處理工作尚未起步。農用地環境質量底數不清。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存在短板,農村河道坑塘汙染亟待整治,農田灌溉退水汙染問題依然存在,單村聯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域和範圍尚未劃定。農業農村生活環保領域亟待清舊賬、補短板,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非常緊迫。

二、總體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會議、視察山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關於山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實施國家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調整農業投入結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計劃,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加強農業農村產品供給,推動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可持續發展優勢,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全面建設生態濱州、美麗濱州。

(二)主要目標

1.農業綠色生態發展。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規範化使用,大力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著力解決畜禽養殖汙染突出環境問題,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發展新格局,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供給能力明顯提升。

2.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過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到2020年,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村莊規劃編制、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無害化衛生廁所後續管護機制全面健全,生活垃圾汙水處理率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3.生態保護與修復。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基本實現預防保護,重點防治區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村環境質量大幅改善,自然生態系統進一步趨向好轉。

三、重點任務

(一)調整農業投入結構

1.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工程。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大力推廣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技術,減少盲目用藥、亂用藥、濫用藥。因地制宜推廣自動化、智能化大中型施藥機械和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植保機械,提高噴灑農藥對靶標物的精準性,提高農藥利用率。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以園藝作物為重點,運用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集成推廣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範、雄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範等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依託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新型農藥經營主體等,以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重點,鼓勵開展整建制、全承包統防統治服務作業,提高科學用藥、精準用藥水平。建立農企共建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範基地,示範帶動病蟲綜合防治,促進農藥減量控害。到2020年,全市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0%,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分別牽頭,各級政府落實。以下任務措施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工程。普及測土配方施肥,全面實施耕地質量監測,強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實現小麥、玉米、蔬菜、果樹等各種主要作物全覆蓋,擴大配方肥應用面積,提高配方施肥的精準性,提高化肥利用率。在典型農業大縣(區)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項目,繼續加大複合(混)肥、水溶性肥料施用比例。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配方肥應用面積達到300萬畝。設施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栽培集中區域為重點,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配套建設滴灌設施,將施肥和灌溉同步進行、一體化管理,提升節水節肥水平。到2020年,全市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減少6%。(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市林業局分別牽頭)

3.實施有機肥增施替代工程。積極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將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列為肥料使用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關鍵技術培訓重點內容。同時將增施有機肥列入化肥減肥增效、耕地質量提升和鹽鹼地改良利用的重要技術措施。到2020年,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3萬噸,全市商品有機肥使用量在2017年22萬噸的基礎上,增加到25萬噸以上。(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市科技局分別牽頭)

(二)強化農業生產汙染綜合防治

1.實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提升工程。以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為方向,以畜禽養殖和農業種植有機廢棄物為重點,整縣(區)推進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糧食、畜牧、果菜大縣和南水北調沿線區域,率先開展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市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汙水處理利用率達到63%以上,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1%。推進秸稈機械還田,拓寬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渠道,到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探索農膜生產企業參與,合作社和農戶實施的多方式農膜回收機制。(市農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市農機局、市供銷社分別牽頭)

2.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工程。嚴格執行“三區”劃定方案,鞏固禁養區畜禽養殖關閉搬遷成果,對禁養區內新發現的養殖場(小區)和專業戶,發現一例、取締一例。嚴格落實養殖業戶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制度和畜禽規模養殖環評制度,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認真執行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環評分類和相關技術標準,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登記表。對不依法依規配建設施及配建有設施但不正常運行而汙染環境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市環保局、市畜牧獸醫局分別牽頭)制定畜禽規模養殖等畜牧業發展規劃時,須依法依規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到2020年,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全部配套建設糞汙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並正常運行,或者委託第三方處理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畜禽糞汙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2018年底達到100%。(市畜牧獸醫局、市環保局分別牽頭)

3.實施農用地土壤保護與修復工程。做好“兩區劃定”工作,2019年年底前,完成30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0萬畝棉花生產保護區的劃定任務,做到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開展土壤農用地土壤汙染詳查,為土壤汙染治理提供依據。推進土壤安全利用,在重點汙染區域,根據不同汙染情況,進行不同作物劃區種植,擴大開展對食用農產品的重金屬協同監測預警工作。落實土壤風險管控措施,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有關縣(區)對威脅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安全的嚴格管控類耕地制定環境風險管控方案。將嚴格管控耕地納入國家新一輪退耕還草實施範圍。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根據農用地汙染程度、環境風險及其影響範圍,確定治理與修復的重點區域,有序開展治理與修復。到2020年,完成國家下達的輕度和中度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標,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完成國家下達的重度汙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任務;完成國家下達的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指標。(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分別牽頭)

(三)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1.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配套提高市、縣級集中式垃圾處理廠處理能力,配置垃圾收集容器和設施,合理設置轉運站點,購置垃圾轉運密閉車輛。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配齊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設備,加強環衛隊伍建設,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到2020年年底,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推進農村垃圾就地分類、資源化利用和處置,加快推動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縣建設,到2019年,納入省級示範縣的縣(區)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街道)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經費統籌、日常管理、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市城管執法局、市教育局、市婦聯分別牽頭)開展農村亂堆亂放形成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離田農業生產廢棄物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樞紐內一定規模的漂浮垃圾排查建檔,建立工作臺賬,2020年年底前完成清理整頓工作。嚴禁城市垃圾非法向農村轉移堆棄,防止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市城市執法局牽頭)

2.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分類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按照以城帶鄉、城(廠)邊接管、就近聯建、鼓勵獨建的原則,靠近城市周邊的村莊,將汙水納入城市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靠近工業園區的村莊,將汙水納入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處理;相鄰村莊提倡聯合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區域統籌、共建共享;位置偏遠、達到一定規模的村莊提倡建設分散式或半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對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沿線、引黃乾渠型飲用水源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的村莊,優先解決汙水治理問題。到2020年,50%以上的村莊對生活汙水進行處理,農村新型社區基本實現汙水收集處理。鼓勵改水改廁相結合,有效銜接“廁所革命”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逐步建立後續管護長效機制,並穩定運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

3.推進農村地區清潔採暖工程。推進城市集中供熱管網向村鎮延伸,城市周邊村鎮優先接入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供暖。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開展“煤改氣”工程,實現天然氣供暖,積極推廣電供暖。到2020年年底,70%以上的村莊實現冬季清潔供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實施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國網濱州供電公司牽頭)

(四)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1.實施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以省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為環保行業扶貧工作重點,組織開展省定貧困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範圍劃定工作。2019年6月底前,縣級政府完成保護區的劃定批覆。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清理整頓保護區或保護範圍內的工礦企業、養殖類汙染源。2018年年底前,完成省定貧困村“千噸萬人”以上水源地現狀調查監測工作;2019年年底前,完成省定貧困村“千噸萬人”以下水源現狀調查監測工作;2020年起開展全面監測工作。(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分別牽頭)

2.實施鄉村綠化工程。充分利用村邊荒山、荒地、荒灘等閒置土地,以鄉土樹種為主,合理推進鄉村林場、環村林建設,加強農田林網和街道、庭院、公共場所及“一網四旁”綠化。到2020年,基本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全市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25%。深入開展“黃三角綠都森林城濱州”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實施林業生態重點建設工程,到2020年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2%。(市林業局牽頭)

3.實施小流域生態清潔工程。以村莊、水域或園區周邊為重點,推動水系綜合整治,開展保護與修復。強化小流域或風沙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注重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坡面防護,建設水土保持林體系,禁止陡坡開荒種地,已開墾地區逐步退耕還林還草。2018至2020年,全市每年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1條,治理面積5平方公里。(市水利局牽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和增強“四個意識”,從政治上思考和謀劃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做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表率。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實把打好農業農村汙染防治攻堅戰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負責同志靠上去,層層抓落實、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群防群策。市直相關部門要立足職能職責,強化政策配套,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方案,協同推進方案實施。各縣(區)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組織編制當地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2018年年底前完成,並報市委、市政府備案。(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分別牽頭)

(二)強化財稅保障

各級都要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鄉村生態傾斜,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市財政安排的各類涉農資金,要重點向鄉村生態環保傾斜。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政府土地出讓收益等相關渠道資金,用於鄉村生態環保。加大對生態農業項目的支持力度,落實整縣(區)推進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獎代補”政策。對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示範區以及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研究物化補貼政策。規模化有機肥生產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分別牽頭)

(三)完善社會化參與機制

積極謀劃篩選一批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生態環保項目納入PPP項目庫,市、縣兩級政府在項目安排、申報國家示範、落實獎補資金上優先支持,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行。推動基層政府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汙水處理、河道管護等公共服務。積極整合和統籌安排相關資金,支持融資擔保機構開展國土綠化貸款擔保業務。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林業特點的信貸產品,適當降低貸款門檻,提高抵押貸款比例,延長貸款週期。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穩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規模,促進試點工作提質增效,抓好試點合作社規範運營。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利用抵押補充貸款工具,依法合規為農村生態環保提供低息中長期信貸支持。(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濱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分別牽頭)

(四)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機制

嚴格遵循農村生活汙水排放標準,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實施網格化環境監管,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按照“定區域、定職責、定人員、定任務、定考核”的要求,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納入網格化監管內容。按照縣(區)、鄉鎮(街道)不同層級工作職責,配備相應工作力量和技術裝備,保障履職需要,確保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協調。(市編辦、市環保局分別牽頭)

(五)加強宣傳教育

把農村生態環境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幹部培訓體系。以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教育基地、環保科普基地創建,環保小衛士評選等活動為載體,使生態環境保護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培育普及生態文化,培養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強宣傳報道,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農村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分別牽頭)

(六)強化監督考核

將打好農業農村汙染防治攻堅方案的目標任務,納入“四減四增”評估實施細則,加強對本方案實施的動態評估。對本方案實施情況,市政府每年開展一次評估。2021年,市委市政府對方案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各級、各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參考內容,並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佈。對評估考核實績突出的,要進行表揚;對工作拖沓、履職不力、逾期未完成規定任務的,要採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媒體曝光等措施,督促問題整治,並啟動問責程序。(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分別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