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很多事情都不用我們親自去做了。現在各種機器,代替了人力,像洗衣機,熱水器,掃地機器人等等。如今的機器人已經可以逐步代替人力了。而人工智能的加入,讓更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據數據顯示,在2030年,全球將有8億人面臨著失業。這些機器人會代替人們的勞作,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前段時間,《紐約客》雜誌的一張最新封面毫無徵兆地在朋友圈裡刷了屏。封面上,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顯——在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了流落街頭的弱者。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說,不再是閱讀理解,不再是新聞標題,不再是以太網中躍動的字節和CPU中孱弱的靈魂,而是實實在在的宿命。《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職業報告》中指出,技術革新的浪潮首先將會波及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鐘準則”的勞動者。“五秒鐘準則”指的是,一項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說,這些職業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職業。

人類會被機器人取代嗎?難說。 如果真的取代了,站在更大的文明維度上來看,倒也不失為一種進化。 但眼前,我們只談談當下。在這個時代,做什麼工作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幹什麼最不容易被淘汰?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中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雖說他們分析的僅僅是這些職業在英國的前景,所基於的也不過是本土的數據。

什麼職業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 電話推銷員被取代概率99.0%

在BBC所統計的三百多個職業裡,“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幾率為最大,接近百分之百。即使沒有機器人的出現,這樣一個單調、重複、惱人,又毫無效率可言的工種也是遲早要消亡的。


● 保險業務員被取代概率97.0%

另一個已經開始走向人工智能化的行業是保險業。去年,包括平安保險、泰康在線、太平洋保險、弘康人壽、安邦人壽、富德生命等在內的多家險企已將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業務上,目前主要應用於售後領域。但業內預測,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替代銷售人員,成為個人保險智能管家。


● 銀行職員被取代概率:96.8%

除了單調、重複以外,低效率也是造成某些職業被自動化取代的一大因素,比方說銀行職員。其實現代人挺習慣排隊的,排地鐵排掛號排奶茶排鮑師傅都不在話下,即便如此,在銀行辦業務時排的漫漫長隊還是足以擊潰一個文明人的忍耐底線。雖說當下市面上出現的所謂“銀行機器人”在實際功能上依然以賣萌為主,但在切實的需求面前,銀行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確是可以被預見的事情。


● 政府職員被取代概率:96.8%

BBC的研究人員在這裡所指的是政府底層職能機構的職員。如果你看過類似《是!首相》之類的英國情景喜劇,便會知道,在這個國家,冗餘且無能的行政人員一貫是民眾的槽點和笑料。在英國的一項調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相比人類,機器人有更好的從政能力。


● 客服被取代概率:91.0%

Siri誕生了這麼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術上早已能夠實現,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問題。近兩年,這類人工智能客服平臺也逐漸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熱門的創業項目,其中某些產品的回答準確率據說已經能達到 97%。


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 人事被取代概率:89.7%

在未來,不單單是員工本身,就連負責招募員工、解僱員工的HR也有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通過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聊天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技術,機械HR能完成很多人力資源管理者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 保安被取代概率:89.3%

關於人工智能,最令人無法解釋的一條新聞誕生於今年七月,美國喬治城華盛頓港開發區的一臺保安機器人“溺水自殺”了。這名“自殺”的保安機器人擁有 GPS、激光掃描和熱感應等多項功能,並備有監控攝像機、感應器、氣味探測器和熱成像系統,自問世以來,在美國的大型商區中很受歡迎。此事的官方解釋為機器人系統故障,但它在社交網絡上依然激起了大量恐慌情緒。


除此之外,工人、瓦匠、園丁、清潔工、司機、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產業工作被取代概率:80%-60%


● 廚師被取代概率:73.4%

BBC將廚師的危機概率預測為 73.4%,其中不包括中餐廚師。雖說當下類似披薩機器人、咖啡機器人、酸奶機器人之類的機械廚師已經問世,但哪怕是再智能的機器人,看到中餐菜譜上的“鹽少許”“味精少許”也得死機。


● 攝影師被取代概率:50.3%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攝影師這樣一份依賴主觀審美的工作,竟然也被判定為有超過50%的可能被機器人取代。在專家的評估中,圖像審美與其他藝術不同,是可以被量化、數據化的。而谷歌也的確開發出了一種試驗性的深度學習系統,這個系統會模仿專業攝影師來展開工作,從谷歌街景中瀏覽景觀圖,分析出最佳的構圖,然後進行各種後期處理,從而創造出一幅賞心悅目的圖像。


什麼職業不易被機器人取代?

● 演員、藝人被取代概率:37.4%

在所有常見的藝術創作工種中,“演員”被判定為最容易被機器自動化取代的行業,概率高達37.4%。撇開科幻小說中用虛擬形象取代真人演員的情節不談,單單是當下以假亂真的“摳圖劇”就讓我們對這個行業被取代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 寫手、翻譯被取代概率:32.7%

無論你對微軟小冰創作的“詩歌”有著怎樣的苛責,不可否認的是,在語言學習上,機器和人工智能已經走到了一個令人驚歎和警惕的地步。如此說來,在不久的將來,要說一個連小冰都寫不過的文字工作者有32.7%的可能被取代,一點也不為過。


● 理髮師被取代概率:32.7%

看過《剪刀手愛德華》的朋友十有八九幻想過被德普扮演的機器人設計髮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但理髮師與化妝師相比,不僅同樣有審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數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正因如此,當下市面上一些所謂的“機器人理髮師”大多淪為搞笑視頻的主角,沒有實際效用。


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 運動員被取代概率:28.3%

無論機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人類運動,但作為一項職業來說,運動員的立身之本就是人類的肉體凡胎,機械的運動技能再強,也無法與“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相比。當然,如果把機器運動員開發得足夠完善,會是一種陪練的好幫手。


● 警察被取代概率:22.4%

很早之前社會上便有人提出,人工智能最值得開發的領域便是作戰功能,以特種兵的身份代替人類士兵赴湯蹈火。


● 程序員被取代概率:8.5%

近日,英特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也的確開發成功了全球首個能自動生成完整軟件程序的AI機器人,名為“AI Programmer”。當然,目前的算法還有一定的侷限,比如這只是面向人類的編程語言,不適用於ML編程。目前來看,機器人編程依然只是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案,耗時耗力,即算有朝一日實現了,也明顯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員。


● 記者被取代概率:8.4%

記者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人文氛圍的理解,是機器人很難取代的。(看到這裡,小編有一絲惶恐又有一些慶幸啊)


● 保姆被取代概率:8.0%

相比人工智能,人類的另一個無法被機器模仿的特質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這類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職業中,機器人儘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終究很難代替。


● 健身教練被取代概率:7.5%

近些年,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減肥顧問”“人工智能健身項目”層出不窮。機器人作為減肥顧問,能夠比人類更加客觀具體的看待問題,而且機器的算法全面精準,幫助人類減肥的效果將會更好。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比不上看見一個真正練出了八塊腹肌的教練有激勵效果。


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 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被取代概率分別為:3.8%、4.5%、6.2%

無論技術如何進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對人類而言,創造力、思考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是無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後堡壘。


● 律師、法官被取代概率:3.5%

人類的另一個無法被模仿的能力,就是基於社會公義、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斷的微妙平衡。法律不是一塊死板,不是可以計算、生成的代碼,法庭上的人性博弈更是機器人無法觸及的領域。


● 牙醫、理療師被取代概率:2.1%

當代醫療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介入了機械操作,外科領域尤其。但人類醫師無論在倫理上,還是在技術操作上都很難完全被取代。而在牙科這個技術要求極高的領域,儘管很多手術,比如3D打印牙齒植入,已經可以由機器人完成,但在整個過程中,依然離不開人類醫師的診斷和監督。

● 建築師被取代概率:1.8%

近年,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所謂“人工智能建築師”被開發出來,但這些系統能完成的工作僅僅是畫圖紙而已。而建築師真正賴以立足的創意、審美、空間感、建築理念和抽象的判斷都是機器難以模仿的。

● 公關被取代概率:1.4%

就連人類自己,也很難去模仿那些人情練達者的社交能力,更何況不具備情感反射的機器人。但很好笑的是,今年七月,國內的一家公關公司宣稱他們開始使用一種“公關機器人”,但它的實際功能只是為客戶撰寫公關稿而已。

● 教師被取代概率:0.4%

國內的一家教育機構舉辦了一場“教學人機大戰”。他們招募了三名 17 年平均教齡的中高級老師進行真人授課,另一組學生完全使用教學機器人進行學習。在四天的對照學習後,真人教師組被判定落敗。我們不排除這場“人機大戰”背後的營銷戲碼,但哪怕人類教師真的輸給了“教學機器人”,也不能就此否認人類教師的存在意義。我們在之前提到的那些人類獨有的、被視為最後堡壘的能力,都恰恰是機器所無法完成的。

● 酒店管理者被取代概率:0.4%

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朋友自然會懂,為什麼一家酒店的經營者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無法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

機器人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在 BBC 所統計的三百多個職業裡,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有以下特徵: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


其實,早在今年7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軟銀大會上,59歲的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兩次發出上述感慨,因為他認為30年後,物聯網將使全球網絡化、智能機器人將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AI將超越人類智力。那個時候,世界會發生什麼呢?我敢肯定的是人類壽命將延長到100歲以上,人類和機器人共生!


牛津的學者更是給出AI神魂健全時限:十年之內,AI將變得足夠聰明,並消滅40%以上的職業。人工智能或將“殺”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全世界範圍,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競爭,也將轟轟烈烈開展!


最不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居然是……


不得不說當今社會對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算法這些領域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已經充分重視,各種利弊討論很熱鬧。


可以預測未來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極大地替代簡單、重複性、操作性的工種,這些工種不僅僅是傳統上定義的工廠生產線工人,還包括很多銀行職員、財會領域等現在被認為是職業技能的領域。


有學者分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只有三類人,能勉強對抗AI的衝擊,即資本家、明星和技術工人。換而言之,面對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麼積累財富,成為資本大鱷。要麼積累名氣,成為獨特個體。要麼積累知識,成為更高深技術的掌握者。然而,財富堤壩、個性堤壩、技術堤壩,能在人工智能狂潮下堅持多久,無人可知。如果你還是固步自封地做時代的旁觀者,那就只能接受被拍在沙灘上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